从“家轿”到“移动的院子”,揭示了什么?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前夕,“大家都爱赛那”活动在杭州运河边上的高家花园举行。这是一个惬意且清雅的院落,与会者为此眼前一亮,生活之美不就是闲情逸致,家的温馨和关爱?感受到了赛那何为“走运”的寓意,犹如亚运会选择在杭州举办一样,都与这千年运河有关。
赛那“走运”。这是对运河有研究的作家陆春祥在与车主和媒体聊“家”的话题时,借当地人的口彩打开的话匣子。出典是,当地人称在运河边上散步休闲叫“走运”。寓意日常的美好与期盼,似乎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有车主在互动中说,赛那,其实就是移动的“家”的升级版,有了“院子”的高级感。
这让我想到了从“家轿”到“移动的院子”的演变过程,解释了“消费升级”背后的动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认知高度。
提到“家轿”,是老话题,也是新话题。不论从怎样的角度看“家轿”,中国汽车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和消费大国,都离不开“家轿”做出的贡献,而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不仅是汽车把“家”装在了车轮上,而是改变了中国,足以让世界震惊,却仅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如果说,想当年,一部桑塔纳缩短了与西方三十年差距的话,那么,现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先欧美,可谓风水轮流转已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不争的事实。
这种变化不能不归之于“家轿”带来的撬动魔力,远不止从工业化到现代化的实现,而是从智能互联到数字化时代的惊人一跃,在改变汽车历史进程的同时,确立了大国汽车在全球的地位,谁也不敢小觑。
那么,“家轿”意味着什么?
“家轿”,即家庭轿车。在这概念尚未完全落地中国之前,有关轿车能否私有,老百姓能否拥有,几乎成了敏感的政治话题。而一场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轿车文明的批判”,成了激烈争论的导火索,涉及面之广,覆盖了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用舆论观察者的话说,这是关乎“命运”抉择的讨论,也是事关生活方式选择的价值取向。由此引发由学者专家和行业参加,官方关注的全民大讨论。最终以一部“汽车产业政策”出台终结了这场讨论,明确了汽车转型的方向——以轿车业为主的发展思路。由此,开启了汽车私有化的大门,鼓励汽车消费。此时的汽车与以往的概念不同,就是轿车。此举,震撼中外,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是,嗅觉最灵敏的倒不是国人,而是老外。欧美由此断定,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中释放出来的最强烈的信号。“让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转化为老百姓的“轿车梦”。改变落后,民有民享,实现美好生活,上下一致,取得共识,并迅速形成合力和动力,那就是齐心建设以轿车业为主的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这是国策,也是民之所向。
世界闻风而动。最典型例子就是全球汽车厂家赶赴中国,纷纷拿出“家轿方案”,响应中国政府颁发的“产业政策”,看好中国家轿市场。他们放下傲慢和偏见,出现了万邦朝贡的现象。汽车热,也就成了合资热。而家轿梦所释放的潜能和动力所构成的世纪之交的中国, 也许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这是闻所未闻,前无古人的壮举。从“三口乐”到“小福星”,再从“夏利”到“奥拓”,以及有小别克之称的“赛欧”登场,中国家轿梦终于在经历了从民间到合资的尝试中探索出以“十万元家轿”的准入门槛,开启了中国汽车元年的闸门。那是春潮澎湃的激情年代。从此,汽车业由小变大,由大而盛,再由盛走向多元和突破,从而找到了由弱变强之路。
这是世界汽车史上的奇迹。没人预料到家轿梦对于中国而言会上升到家国梦,喷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动力,震惊全球,使古老的中国重又绽放出华彩。
如今,“家轿”不再是梦,而是中国人日常生活须臾不离的形态,也是生活方式的表达,更是文化体现的载体。从“老三样”到“新三样”,从“互联网汽车”到“智能汽车”,从“混动”到“电动”,以及汽车动力的多元化等,这无不让世界汽车为之感叹,尤其是欧美意识到,汽车在中国人的手里,已经变成了征服汽车霸权和优越感的利器,正在由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转变为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竞争。这种逆变是谁都没想到的格局改变,这既是规律,也是历史的必然。
曾几何时,提到“家轿”,就是西方生活方式的导入,所有的营销和消费话术都源自西方,取之于西方的审美和价值观。今天,自“互联网汽车”一举击败外资品牌的傲慢和打压,自主品牌由此崛起,找到了突破口,激发出技术积累和创新经验的爆发,从而在智能互联领域赶超欧美,由跟随变成了引领,从叨陪末座转为座上宾的逆袭。究其深层原因,不止是产品和技术,而是文化的自信,具体而言,就是国人对于汽车审美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们不妨从“家轿”在中国的演变史就能看出,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文化暗战,亦是最后的较量。本质是审美和生活方式。从三厢到两厢,再从SUV到MPV,消费的依据和理由是由“家”到“个体”, 从“时尚”到“个性”,再从“理性”到“回归”(家庭)。这种循环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形之手在操控——审美和生活方式。
如果说,中国家轿上半场的生活方式是受西方影响的审美和价值取向的话,那么,今天的中国家轿的生活方式将是东方生活美学和价值观登场的开始。所以,当赛那以“移动的院子”出现在当下汽车消费市场时,所彰显的家文化,以及对“家轿”的审美,其张力和外延要比移动的家更具文化内涵和心理共鸣。尤其是选择在运河边上的院子举行“大家都爱赛那”的活动就有了正向力,正如陆春祥所说,水边的我,故乡回望。而来自德国的凯宾斯基选址杭州看中的就是运河,分享“千年运河繁盛之地”,定位“百年欧式品位之旅”,把宾馆做成了东方式的“院子”,将700多年前马可波罗赞赏的“世界上最富丽华贵之城”直接拿来当作了背书。
尽管如此,但真正懂中国文化的还是中国人。一场亚运会的江南审美征服了世界,让人们明白了何为东方美学,惊艳的不仅是中国人的风雅和对于生活的态度,还有很多代的富足沉淀下来的高级感。正如赛那车主所说,在行云流水中几乎感受不到在“驾驶”,如同回归院子的安心,享有古人的体验,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这就是赛那所呈现的“移动的院子”在告诉我们,东方生活美学的回归正在以时尚性的潮流影响世界。
点评
今天的中国家轿的生活方式将是东方生活美学和价值观登场的开始。从“家轿”到“移动的院子”的演变过程,解释了“消费升级”背后的动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认知高度。当赛那以“移动的院子”出现在当下汽车消费市场时,所彰显的家文化,以及对“家轿”的审美,其张力和外延要比移动的家更具文化内涵和心理共鸣。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