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2025年3000万辆,中汽协这个预测你信吗?

2025年3000万辆,中汽协这个预测你信吗?

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11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均创年内新高,分别达到284.7万辆和2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2.6%。在这个基础上,中汽协预测全年超过2500万台的销量,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贡献2000万台和500万台,基本实现和去年销量的持平。不过中汽协预测到2025年,国内汽车销量可达到3000万的规模,倒成为引起各方热议的热点话题。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3000万的年销量高不高,肯定不低,而这也是目前为止最为乐观的预测数据。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从今年的2500万台到5年之后的3000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过4%。相比于之前动辄两位数的增长,虽然目前蛋糕已经足够大,但是和更为庞大的产能相比,4%的年增长率,在恒大、宝能这些动辄规划数百万产能的主机厂面前,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2025年3000万辆,中汽协这个预测你信吗?

 

兼并重组,并不能释放足够的产能空间

目前国内市场正在经历一个深度洗牌,不少品牌都面临被淘汰的压力。新势力造车企业之外,今年不少弱势自主品牌彻底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众泰、华泰、力帆、裕隆甚至华晨都相继触雷。但是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是地方政府的心头肉,GDP、就业、税收都指望汽车来贡献。因此我们的汽车市场虽然洗牌,但真正会被淘汰的产能估计要打上一个不小的折扣。

2025年3000万辆,中汽协这个预测你信吗?

 

以力帆为例,眼见其乘用车业务无法支持,重庆市政府拉来吉利汽车,对力帆进行重组。不仅力帆的上市公司壳资源、资产都归吉利,力帆在重庆的生产基地和工厂资源,也将进入吉利的版图。所以说,各大主机厂没有办法通过市场自发对产能的淘汰,来赢得市场集中度的快速增加。也就是说,今后4%的年均增长幅度,对于国内主机厂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势力造车不断开疆拓土,跑马圈地,而老牌车企则纷纷咬牙推出竞争力不弱的车型。

 

海外市场能难成自主品牌的救命稻草

长城、上汽、吉利这两年都将很大的资源倾注到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在为自己拓展国际化布局的同时,也是因为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寄希望在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能够提供给我们产品力并不弱的自主品牌找到比较好的销量支撑。2019年,上汽集团全年出口35万台,占全国整车出口量1/3。

2025年3000万辆,中汽协这个预测你信吗?

 

但开拓海外市场,同样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如果纯粹只是出口整车,那必然会缺乏对当地市场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的发展受限;但如果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市场建设工厂,甚至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本土化,这必然会牵涉到大量的投资。所在地市场的容量能不能支撑起这个体系,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说,出口海外市场不能蜂拥而上。对于主机厂来说,尤其是自主品牌,首要任务肯定还是立足在更加熟悉的国内市场。

2025年3000万辆,中汽协这个预测你信吗?

 

消费升级下,机会只属于主流品牌

这两年,国内表现最好的细分市场当属豪华品牌。一、二线豪华品牌的高速增长,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整个国家财富增长,消费升级的趋势。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当前在品牌力上虽然赶上了不少二线合资品牌,但离开大众、丰田这些一线合资品牌还有不小的差距,更不要说离开一、二线豪华品牌,品牌差距更大。根据乘联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来看,目前唯有蔚来以及红旗的两大品牌的车型能够和豪华品牌一较高下。而蔚来以及红旗今年以来的优异表现,更是验证了国人对主流品牌的追捧势头。未来,每年4%的市场增量,在雄心勃勃的一二线豪华品牌面前其实不值得一提。所以说,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要坚持品牌向上。不管这条路有多难走,还是要坚定地走下去。领克、红旗、蔚来,几乎所有这些当下能够站稳脚跟的中高端自主品牌,在初期都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2025年3000万辆,中汽协这个预测你信吗?

 

点评

今年下半年国内车市回暖,政策支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日后相关扶持政策能否持续,目前来看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即便可以乐观如中汽协,但4%的年增长幅度同样没有办法让国内的车企再度过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日子。未来5年,还是要做好过苦日子的打算。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0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0 ¥ 0.00
  • 工信部对浮躁的智驾说“不”

    2025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智驾元年”。智驾安全问题在汽车行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智驾技术不断下沉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多起和智驾相关的交通事故,而随之出现的相关责任事故的认定,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及时出手,拧紧智驾“安全阀”。

    16 ¥ 0.00
  • 传祺向往S7“北巡”:一场“从岭南到北极”的对话

    当一辆来自广东的家庭大五座智驾SUV传祺向往S7与中国最北端相遇,从岭南到神州北极,这场跨越 4000公里的南北对话,不仅是产品测试,也是一次文化叙事,既有科技与自然的对抗,也是传祺品牌精神的升华,更暗含中国制造的雄心宣言。

    9 ¥ 0.00
  • 欧盟电动车关税松动,特朗普关税大棒下中国车企有新“出口”

    近日,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政策出现了明显松动的迹象。虽然还没有靴子落地,但是这次中欧双方达成协议并以“最低售价”取代“加征关税”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中欧能够达成要给更广泛的自贸协定,那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后只会让美国自食其果。

    13 ¥ 0.00
  • 上汽“破壳”:坚守DNA,重塑新灵魂

    对于“曾经不想把灵魂交给别人”的上汽来说,这场活动可以说是上汽经过阵痛、思考、自醒到重新出发后的一次宣言。虽然这只是车展前一次普通的“之夜”活动,但对上汽来说,这是一场“地理+心理”的双重主场秀,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传统汽车企业借此活动在主场向业界宣告,上汽正在“破壳”重生。

    13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0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0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 “卷王”星纪元ET誓将安全与豪华卷到底

    “吃在广州”, 选择在广州上市的星纪元ET抓住这个城市的精髓,在发布会前分发冰淇淋,这暗藏玄机,不仅卷科技,还卷上冰淇淋。原来星纪元ET座椅选用了食品级材料的刺云实胶,兼具安全与环保。

    13 ¥ 0.00
  • 吉利银河将“新豪华” 具象化

    乘用车的市场格局在变,车企的座次也在变,自主厂商、造车新势力正在轮番冲击着过去几十年来豪华品牌、合资厂商们带头设定的行业秩序。“各种平权”横空出世,国产汽车的造车者们试图以前所未有的性价比和空前的乘用车价值体系重塑市场份额。以吉利银河为例,其生而不凡,在“取缔”、“颠覆”等品牌使命的驱动下,大有成为国产“新豪华”名片的潜质。

    12 ¥ 0.00
  • 底特律的“红脖子”真的能够抢回汽车产业吗?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当下可能仅仅只是数字上的游戏。4月15日,美国白宫提到中国现在面临输美产品最高可达245%的关税时,中方对此表现很冷静。由于整车出口美国的大门早已经关上,因此相比于其他行业,中国车企在这次美国的极限施压下,反倒受到影响较小。

    13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0-12-23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