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造车“大年”添新军,货拉拉为何也蹭造车热?

造车“大年”添新军,货拉拉为何也蹭造车热?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跨界企业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比如说手机科技界的顶级公司小米、OPPO等等。除此之外,地产界鼎鼎有名的恒大集团已经开始投产造车;家电界的格力集团也对造车颇有兴趣。而除上述公司之外,作为互联网物流商城,提供同城/跨城货运服务的货拉拉也表示要造车,并且已开始招募新能源货车制造人才!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子

 

加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今年似乎成为了大势所趋,不少跨行业企业都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分一杯羹。不过这些企业大多是想做新能源乘用车,货拉拉则是要制造新能源货车。近日,有招聘软件显示,货拉拉正在招聘包括新能源货车整车产品专家等职位,其中整车产品专家的岗位职责为负责新能源定制货车的整车、驾驶相关产品需求的定义和设计;通过研究货车使用场景与底层原始需求,探究行业发展和演化,定义和设计货车的外观、内饰、基础驾驶操控等。由此看来,货拉拉这次是来真的了。

造车“大年”添新军,货拉拉为何也蹭造车热?

 

货拉拉造车,势在必行之举?

目前为止,除货拉拉之外,在新能源货车领域还未有互联网公司加入,所以说新能源货车领域堪称是空白。而货拉拉之所以要加入新能源造车,参考商业模式类似的互联网出行平台滴滴出行,货拉拉造车不仅是合情合理,更是大势所趋。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货拉拉的运力主要来自司机自带车辆或第三方租赁公司,这就导致货拉拉对运力车辆缺乏有效且直接的控制。换句话说,货拉拉没有自己的车辆,在规模效应有限的短途货运领域,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壁垒来抵御“同业竞争”。

造车“大年”添新军,货拉拉为何也蹭造车热?

 

紧接着,由于没有自己的车辆,货拉拉只能通过会员费用、订单抽成、网络推广等方式获取利润,利润点较薄,没办法支持货拉拉进一步扩张或壮大。而通过独立造车,货拉拉就有办法降低控车成本,还能在金融、保险、车辆后市场、充电换电等业务上形成闭环,这样就能确保货拉拉利润点的提升。而且通过独立造车,货拉拉也可以尽可能地解决安全风控问题——此前的女孩跳窗事件,就让货拉拉成为了众矢之的。但经由独立造车,货拉拉就能将软硬件结合、迭代,搭建起一套完整的司乘货三方保护机制,从而提高自身的安全控制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货拉拉造车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之举。

造车“大年”添新军,货拉拉为何也蹭造车热?

 

货拉拉造车有优势吗?

需要指出的是,其实上货拉拉造车,会比其他互联网、手机企业等行业更有优势。第一,货拉拉本身就在与汽车直接相关的货运领域,也就是说,在货运领域耕耘多年的货拉拉,已经打造出完备的用车场景及交互方式。换言之,货拉拉不但对货运车辆制造要求、条件有深刻理解,而且还可以在造车理念上领先其他互联网、手机企业。

造车“大年”添新军,货拉拉为何也蹭造车热?

 

在资金方面,货拉拉可以称得上是准备充足。去年12月,货拉拉官宣E轮5.15亿美元融资;今年年初,货拉拉再获F轮15亿美元融资,已经成为“超级独角兽”。众所周知,汽车行业非常烧钱,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流支持,那么没办法支撑起造车业。因此,在资金流这块,货拉拉目前让人放心。此外,人才方面,近两年,货拉拉已不断加快高端人才储备,很多人才都来自斯坦福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大学。并且现在,货拉拉已在不断招募汽车制造业的高端人才,做好人才储备。所以,货拉拉对比其他互联网、手机公司,会更有优势。

造车“大年”添新军,货拉拉为何也蹭造车热?

 

除了自销还可对外拓展

对比其他互联网、手机企业等更有优势,再加上自有资金和人才储备充足,货拉拉造车的前景很值得期待。而且货拉拉现在仍在快速扩张阶段,本身有极大的新能源货车需求,自己生产制造的新能源货车,说不定可以得到充分消化。而且货拉拉通过造车,还可以反哺自身货运业务的扩张,帮助货拉拉持续壮大,甚至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短途货运互联网公司,形成对其他平台以及互联网公司的降维打击。

造车“大年”添新军,货拉拉为何也蹭造车热?

 

除了可以内销之外,在电商平台如此迅速发展的当下,货拉拉研发生产的新能源货车,也可以转外销——毕竟物流是电商平台发展的基础,国内物流规模持续壮大,势必需要更多的新能源货车,而熟知互联网、物流的货拉拉,生产出的新能源货车,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追捧。

造车“大年”添新军,货拉拉为何也蹭造车热?

 

点评

综上所述,在众多跨行业造车的企业中,货拉拉看起来似乎相当靠谱。而且通过“人、车、货、路、仓”的数字化改造,再加上独立造车,货拉拉可以实现物流效率的提升,以及产业链的进一步扩大。虽然新能源已经是一片红海,但是货拉拉入局的新能源货运领域,依然充满潜力。不过,货拉拉能否在新能源货车赛道上胜出,仍需市场给出答案。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0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0 ¥ 0.00
  • 工信部对浮躁的智驾说“不”

    2025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智驾元年”。智驾安全问题在汽车行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智驾技术不断下沉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多起和智驾相关的交通事故,而随之出现的相关责任事故的认定,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及时出手,拧紧智驾“安全阀”。

    16 ¥ 0.00
  • 传祺向往S7“北巡”:一场“从岭南到北极”的对话

    当一辆来自广东的家庭大五座智驾SUV传祺向往S7与中国最北端相遇,从岭南到神州北极,这场跨越 4000公里的南北对话,不仅是产品测试,也是一次文化叙事,既有科技与自然的对抗,也是传祺品牌精神的升华,更暗含中国制造的雄心宣言。

    9 ¥ 0.00
  • 欧盟电动车关税松动,特朗普关税大棒下中国车企有新“出口”

    近日,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政策出现了明显松动的迹象。虽然还没有靴子落地,但是这次中欧双方达成协议并以“最低售价”取代“加征关税”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中欧能够达成要给更广泛的自贸协定,那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后只会让美国自食其果。

    13 ¥ 0.00
  • 上汽“破壳”:坚守DNA,重塑新灵魂

    对于“曾经不想把灵魂交给别人”的上汽来说,这场活动可以说是上汽经过阵痛、思考、自醒到重新出发后的一次宣言。虽然这只是车展前一次普通的“之夜”活动,但对上汽来说,这是一场“地理+心理”的双重主场秀,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传统汽车企业借此活动在主场向业界宣告,上汽正在“破壳”重生。

    13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0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0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 “卷王”星纪元ET誓将安全与豪华卷到底

    “吃在广州”, 选择在广州上市的星纪元ET抓住这个城市的精髓,在发布会前分发冰淇淋,这暗藏玄机,不仅卷科技,还卷上冰淇淋。原来星纪元ET座椅选用了食品级材料的刺云实胶,兼具安全与环保。

    13 ¥ 0.00
  • 吉利银河将“新豪华” 具象化

    乘用车的市场格局在变,车企的座次也在变,自主厂商、造车新势力正在轮番冲击着过去几十年来豪华品牌、合资厂商们带头设定的行业秩序。“各种平权”横空出世,国产汽车的造车者们试图以前所未有的性价比和空前的乘用车价值体系重塑市场份额。以吉利银河为例,其生而不凡,在“取缔”、“颠覆”等品牌使命的驱动下,大有成为国产“新豪华”名片的潜质。

    12 ¥ 0.00
  • 底特律的“红脖子”真的能够抢回汽车产业吗?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当下可能仅仅只是数字上的游戏。4月15日,美国白宫提到中国现在面临输美产品最高可达245%的关税时,中方对此表现很冷静。由于整车出口美国的大门早已经关上,因此相比于其他行业,中国车企在这次美国的极限施压下,反倒受到影响较小。

    13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5-26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