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股神14年来首度减持,比亚迪须居安思危

股神14年来首度减持,比亚迪须居安思危

股神巴菲特在持有比亚迪14年之后选择减持,成为整个市场关注的焦点。在比亚迪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为什么减持?后期会否清空比亚迪都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焦点。而清空比亚迪之后,巴菲特和比亚迪的走向又会是如何呢?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康乔

 

刚刚发布了半年报的比亚迪,如今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叱诧风云。作为巴特非2008年一笔投资,比亚迪这几年借助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浪潮,赚的盆满钵满,股价表现非常坚挺。其在国内市场上,市值一路高奏凯歌,将一众新老传统车企远远抛在了身后。无论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大众通用,还是蔚小理,都没有和如今比亚迪叫板的资本。就在不久前,比亚迪还刚刚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比亚迪实现总收入1506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汽车板块收入1093亿元,同比增长130%,归母净利润为36亿元,同比增长206%。在刚刚过去的7月,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比亚迪在月的零售数量上高居国内乘用车排行榜榜首。

 

但如此靓丽的数据,不仅没有让股神宽心,却让股神借机出逃,和6月30日伯克希尔哈撒韦持股数量仍为2.25亿股相比,在过去的两个月内,伯克希尔哈撒韦实际累计减持了628.1万股,套现大约17.6亿港元,控股比亚迪的股权低于20%。如果不是港交所披露易规定,大股东增减持股票只有横跨某个整数百分比时,才需要作出披露,相信不少投资人还被蒙在鼓里。随着股神的抛售,比亚迪股票出现了一波不小幅度的下跌,毕竟现在比亚迪的股票已经站在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高位上。

 

抛弃“新能源”的巴菲特,转投“旧能源”

巴菲特在减持比亚迪的同时,开始大规模增持西方石油公司。8月19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获得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关于购买至多50%西方石油公司普通股的许可。目前该公司拥有1.885亿股西方石油公司股票,持股比例达到20.2%,超过了20%的并表门槛。

 

众所周知,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危机让全球能源价格维持在高位,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秋冬能源消费旺季,储备不足的欧洲天然气,时刻会引发新一轮能源危机。而另外一方面,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似乎都没有休战的打算。美国持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而俄罗斯则从高企的能源价格上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嗅觉异常敏锐的巴菲特不会不把眼光投向传统化石能源。如果再考虑到美国开始限制对传统能源公司的投资,就意味着现有石油公司的资产开始变得奇货可居起来。

 

站在高位的比亚迪须居安思危

当前,虽然比亚迪相比于之前破万亿的市值有所下滑,但是无论是从股价,还是从市盈率来看,比亚迪的股价依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对于巴菲特这样在证券市场沉浮几十年的老江湖来说,虽然秉持价值投资理念,但是在持有一个公司14年后,逢高出货是比较正常的。从长远来看,比亚迪不能将自己股价的希望寄托在巴菲特不减持上。

 

如果按照王传福新能源汽车上下半场的说法来看,比亚迪的确赢得上了电动化的上半场。凭借刀片电池和DMi混动技术,比亚迪成功成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不小的号召力。尤其是在电池领域,比亚迪凭借自己过往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坚持,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霸主,甚至能够“掀翻”了宁德时代,直接给特斯拉供货。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毕竟有限,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几乎已经将磷酸铁锂电池的潜力挖尽。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想要在电池领域再有所突破,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其他技术路线上,而这个将费时费力,短期难以看到成果。

 

此外,要想打赢智能化的下半场,比亚迪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当前,比亚迪虽然和百度、华为都有合作,但是这类合作所采购到的产品和服务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对于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而比亚迪和Momenta建立的主攻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合资公司,是否能够通过Momenta的专利授权和输出,尽快完成相关技术在旗下车型上的部署,目前还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至于在智能座舱方面,比亚迪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从底层系统到上层应用以及生态的构建整合,比亚迪要做的工作不仅任务重,而且难度大。放眼全球,具备全产业链相关开发能力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如果说,还有一点比亚迪需要做的话,那就是更加积极地拓展行业内的朋友圈。

在主机厂层面,比亚迪与合资多年的奔驰分手,将腾势品牌重新收回,就是一个不太好的案例。腾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起了一个大早却赶了一个晚集,更多还是股东双方各怀鬼胎。不过奔驰之外,比亚迪还和丰田建立了合作公司,未来双方将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技术来打造悬挂丰田标志的车型在国内市场销售,这个项目被外界普遍看好,对于提升比亚迪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有不小的帮助。此外,比亚迪还有一个案例就是其和滴滴成立的合资公司,由比亚迪为滴滴来代工。但目前来看,元气大伤的滴滴难以有昔日持续扩大投资的能力。在滴滴取消了和理想的合资企业之后,未来滴滴的造车路如何进行下去,比亚迪为其代工的项目将在滴滴内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目前还存在比较大的变数。

 

比亚迪最大的筹码并不在智能电动车上

如果比亚迪将自己限制在一家车企的话,那按照其现在超过150倍的市盈率,的确是到了该被投资人抛弃的时候了。但如果比亚迪能够凭借汽车业务,进而做大自己的芯片或者储能业务,那比亚迪的前景其实非常光明。以储能领域为例,当前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中国,都将减碳排放作为主要的国策之一。这种情况下,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成为替换化石燃料的最经济环保的技术路线。而要发展这类绿色能源,大规模的储能系统必不可少。对于比亚迪这样的电池企业来说,这也是可以让比亚迪大显身手的平台。至于在芯片领域,尤其是功率芯片领域,从之前的IGBT到未来的碳化硅芯片,比亚迪都站在市场的前列。随着电动车对于高压元器件需求的持续增加,比亚迪的芯片产业前景同样非常光明。

 

点评

巴菲特减持,不是世界末日,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要想把股价维持在高位,或者进一步推高比亚迪的市值,还是需要靠比亚迪自身能够不断发掘出新的具有前景的且可以高速增长的业务。如果不能找到新的业务支柱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那巴菲特的减持可能就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了。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依靠宁王的滑板底盘,长安马自达能否咸鱼翻身?

    滑板底盘在汽车行业能否推进?这曾让不少相关企业折戟沉沙。目前来看,宁德时代有意将滑板底盘业务进行到底。昔非今比的长安马自达,能否助宁德时代圆梦?

    0 ¥ 0.00
  • 这些倒下的新势力,要想复活不容易!

    最近,国内多家陷入困境的新势力都传来一些好消息。哪吒开始偿还供应商欠款,极越和威马两家也迎来了一线曙光。这些车企能不能复活还有待观察,当下车市太卷,连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车企,如今都度日如年,而这些根基很浅的新势力车企,要活下去是非常难的事情,最新消息是哪吒被申请破产审查。

    12 ¥ 0.00
  •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

    大红大紫的小米汽车,虽然一度顺风顺水,但作为造车新手,总体上还是缺乏经验,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风浪。卷入一系列风波中的小米汽车,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11 ¥ 0.00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14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24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7 ¥ 0.00
  • 超级混动成为沃尔沃的优选,折中更安全

    新能源的路径应该是什么样,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因企业而异。从主机厂精准转型、平稳过渡的发展动机来看,顺应环境、适合自身的路线才有可能是短期内最优的路线。这是行业规律、市场法则折射出的造车真理,面对真理,绝大部分主机厂都需要在新能源席卷的背景下进行尝试,沃尔沃也在其中。

    0 ¥ 0.00
  • 四大科技企业相助,宝马谋求在智能化赛道突围

    面对新势力的进攻,宝马的日子并不好过,江湖地位被新能源后浪推翻,生长百年的庞大身躯,使其转变难度大。而进入调整期的宝马,期望在智能赛道站稳脚跟,以中国速度开启战略转型,通过深度绑定中国科技力量,在智能赛道构筑全新竞争壁垒。

    7 ¥ 0.00
  • 剑指宝马MINI的萤火虫,能否避免重蹈乐道的覆辙?

    近日,蔚来汽车子品牌萤火虫旗下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起售价格为11.98万,这台定位为小型纯电车型在蔚来原先的豪华车阵营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好、最安全的小车。这台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端智能电动小车,能否满足蔚来汽车打开海外市场的预期?能否明显提升蔚来的销量?

    8 ¥ 0.00
  • 银河耀8上市拉升了什么?

    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吉利银河耀8上市发布会讲究仪式感,更是将这一深度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17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15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2-09-02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