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价格战烽烟蔓延,中国车企卷到泰国市场

价格战烽烟蔓延,中国车企卷到泰国市场

最近两年,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硝烟弥漫,电动车之间的价格战,电动车和油车之间的价格战,从来没有停息过。如今,价格战已经蔓延到东盟电动车市场的桥头堡——泰国。中国车企盯上了在东盟市场占据明显优势的日系品牌的蛋糕。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近日,比亚迪在泰国打了一场价格战,其将在泰国销售的主力车型ATTO3(海外版的元PLUS)价格下调了18%,至89.99万泰铢(约合18万元人民币)。此外,比亚迪在泰国销售的轿车和掀背车型的价格也进行了调整。

 

价格成为利刃

比亚迪之外,另外两家在泰国销售电动车的国产车企长安和合众(哪吒汽车)也开始调整相应的价格。长安的纯电动微型车LUMIN售价约为48万泰铢,而这也是当下泰国电动车市场上最便宜的一款车型。至于哪吒汽车在泰国也即将推出一款起售价约为55万泰铢的纯电动小车,比同级别的比亚迪海豚便宜30%左右。

 

虽然国内车企看上去制定了一个低价,但是它们依然获利不菲。

以比亚迪ATTO3为例,其之前在泰国达到109.99万元(约合22.53万元人民币)的定价,比国内仅为13.98万元的价格高出了61%。即便降价之后,比亚迪的利润依然非常可观。至于哪吒汽车在泰国销售的哪吒V的定价为76万泰铢(约合人民币15.56万元),而其在国内售价仅为7.39万元,更是高出了110.6%。所以后期如果有需要,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哪吒汽车都还有大把的空间可以来打价格战。

 

降价“跑马圈地”

既然中国电动车在泰国受到很大的欢迎,那为什么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国内车企要主动挑起价格战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近期泰国电动车市场的销量出现明显的下滑。2023年底,泰国推出新版EV3.5电动车激励政策(有效期2024-2027年)。相比旧版EV3政策(有效期2022-2023年),2024年开始电动车补贴从原最高15万泰铢下调至最高10万泰铢。而补贴的下滑直接带来的是销量的下滑。

2023年泰国电动汽车新增注册量为76538辆,相比于2022年的9617辆增加了695.9%。而根据泰国方面的公布数据发现,泰国2024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销量为22289辆,相比于去年出现了大幅下滑。4月份泰国电动车销量依然只有4088辆,依然低于去年的单月平均销量。和其他国家一样,但凡只要电动车补贴下调,必然会导致电动车销量在谷底徘徊一段时间。

 

此外,国内的上汽、比亚迪、长城以及哪吒等,或已经在泰国生产,或即将在泰国生产。长城汽车在泰国工厂的产能可以达到至高12万辆;上汽名爵汽车在泰国工厂的产能达到10万辆;而即将在2024年开始运营的比亚迪泰国工厂的产能也可以达到10万辆。如果这些产能都释放出来,不仅是对于泰国汽车市场,对于整个东盟市场来说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考虑到泰国电动车市场本身容量有限,在满足东盟以及其他海外国家出口任务的同时,争取在泰国市场获取更大的份额是在泰国当地生产的中国车企的首要任务。

 

日系车的反击难奏效

中国和日本是当下全球最大的两个汽车出口国,而东南亚市场曾长期是日系车的大本营。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如果能够在和中国毗邻的东盟市场站稳脚跟,将能够进一步夯实我们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家的地位。

在电动车领域,中国品牌泰国市场的集团优势非常明显。2023年,比亚迪以30467辆位居第一,哪吒注册量为12777辆名列第二,名爵、特斯拉和长城分列第三到第五,新增注册量分别为12764辆、8206辆以及6746辆。值得一提的是,长城计划在今年5月份开始在泰国市场推出混动皮卡,而这也将成为动摇日系在泰国市场最后的根基所在。

 

在面对国内电动车大举进军的情况下,在泰国的日系车坐不住了,已开始反击。

1、购车优惠与直接降价

为了应对中国电动车的冲击,日系车企破天荒的几十年来在泰国进行了降价并提供各种优惠活动。有消息称,丰田给消费者提供了长达8年的分期付款优惠;铃木和日产也给出了两年贷款优惠以及赠送油卡;本田则是推出了购车抽奖活动,奖金总金额达到5200泰铢。而早在去年,本田旗下的多款车型在泰国就已经可以购车贷款零利率或者相应的现金折扣。

2、寻求地方政府支持

有媒体报道,曾经有在泰国的日系车企向泰国工业部投诉,认为中国电动车涉嫌倾销,呼吁泰国制定电动车的最低限价。不过,对于泰国政府来说,由于包括比亚迪、上汽、长城等不少中国车企都已经纷纷在泰国设厂。在泰国政府眼中,中国车企和日系车企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差异。更低的价格,能够使得泰国政府在减少补贴的情况下,提升泰国市场电动车占比。而更多中国企业在泰国投资生产电动车,也有望帮助泰国成为东盟主要的电动车生产基地,并有机会向全球市场来销售电动车。因此,泰国政府限制中国电动车的可能性非常小。

 

点评

日系车的反击,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作用不会不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力和性价比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无论是燃油经济性还是智能网联领域,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都有代际上的优势。如果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政策不发生变化,那么在中国品牌慢慢完成售后网络搭建以及品牌号召力逐步提升后,完成对日系车在东盟市场的反超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未来,是中国车企在泰国或是东盟持续发力,扩大自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还是日系乃至其他跨国车企集团在当地奋起直追,通过投放新的电动车车型来追赶中国车企,这值得关注。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2025年“期中考”卷个不停,多家主流车企分数创新高

    今年上半年,在卷个不停的汽车市场中,大家都在抱怨价格战下各家车企生存艰难。但是,事实上真的很困难吗?主流车企销量单纯从销量数据上来看其实并不差。

    0 ¥ 0.00
  • 2025赛程过半,新势力车企过得怎么样?

    随着车市剧烈洗牌,威马、哪吒、极越、高合等新势力车企已奄奄一息或倒下,新势力阵营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今年以来,虽然各家车企之间的排名也会波动,但是头部新势力的局面已趋于稳定,新晋者很难再有逆袭的机会。零跑、理想、小鹏将会是今年冠军的主要竞争者,随着小米汽车将随着二期工厂产能的释放,也成为今明年的冠军争夺者。

    0 ¥ 0.00
  • 想当科技“鲲鹏”,何小鹏学会张弛有度

    在7月3日正式上市的小鹏G7,最鲜明的标签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其直接叫板特斯拉Model Y,而并非当下“7”团当红炸子鸡小米YU7。

    12 ¥ 0.00
  • 上汽集团凭什么重归上行通道?

    在2024年被比亚迪反超并丢失了连续18年的销量冠军宝座之后,上汽集团痛定思痛,上下充满着变革的氛围。2025年上半年,上汽集团重归上行通道,为何能实现“六连涨”?

    13 ¥ 0.00
  • 小米YU7营销剑走偏锋,热度能持续多久?

    小米YU7热销并不出人意料,但是能够在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还是让很多人感到吃惊。虽然小米汽车的大定在定义上和其他品牌的大定有所不同,但是小米YU7抓住流量是不争的事实。小米YU7的强势出击,让本来已不平静的汽车江湖变得更加动荡。

    16 ¥ 0.00
  • 吉利与雷诺再度牵手,要在巴西干一番事业

    巴西市场被中国车企视为“香饽饽”。为了更顺利拓展这个海外市场,吉利在近日和雷诺成立了合资公司,利用后者在巴西的体系能力,开始帮助吉利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从出口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两者的难度显然不一样,由于后者难度陡增,找位同伴明显可以降低各种风险。

    17 ¥ 0.00
  • 雷克萨斯“落沪”,是好棋还是险棋?

    雷克萨斯进入中国市场20年后,终于启动国产进程。在燃油车时代,国内消费者盼星星盼月亮却等不来雷克萨斯国产车,在新能源时代,雷克萨斯主动迈出这一步。

    0 ¥ 0.00
  • 光环褪去的特斯拉,这条“鲶鱼”如何面对自主围攻?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特斯拉以鲶鱼的身份放入市场,刺激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今自主崛起,特斯拉在技术和产品上并没有那么快更新迭代的情况下,将如何面对不断卷出新高度的电动车市场?

    0 ¥ 0.00
  • 高息高返全面叫停,车市将迎来涨价潮?

    2025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加快改革进程,先是工信部密集推出一系列“史上最严”监管政策,随后就是央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者的指导意见》,要求多地银行行业协会发布汽车消费金融服务自律公约,明确禁止高息高返的金融政策。

    11 ¥ 0.00
  • 汽车为何变成郁闷话题?

    营销转场,游戏改变,流量追逐,直播登场。如此这般,变化太快,还没等反应过来,行业变天,让人熟悉又陌生起来。

    14 ¥ 0.00
  • 内卷浪潮下,车企下一个掘金地在哪?

    2025年5月全国乘用车库存量攀升至345万辆,同比增加16万辆,这些库存足以维持54天的销售需要,行业库存创出近两年新高。如何解决汽车行业供过于求的难题?

    10 ¥ 0.00
  • 东风重塑自主板块,新公司将冲锋陷战

    6 月 26 日,东风集团宣布成立奕派科技,旨在整合商企、研发、生产等全价值链资源,推进自主乘用车事业发展。奕派科技业务覆盖东风乘用车旗下风神、奕派、纳米三大自主品牌。从长安成为独立央企、东风集团整合升级可见,中国汽车行业进入改革的深水区。

    1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4-05-20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