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乐观情绪不再,吉利2019年销量目标能否保得住?

乐观情绪不再,吉利2019年销量目标能否保得住?

前不久,吉利汽车公布了2018年的销量,在整体车市下滑的大背景下,吉利勉强达成了150万台的销量,已经非常不容易。放眼2019年,吉利汽车制定的销量目标保守地定在151万台。这背后,不仅有对一旦无法完成销量目标而影响吉利股价的担忧,更深层次的则是对中国来年车市大环境的悲观情绪所致。眼见乐观情绪不再,吉利2019年销量目标能否保得住?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

 

从销量数字上看,吉利2018年12月的销量不足10万台,不仅是年内新低,更是创下三年来首次大幅度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不过,对于这个数字反倒没有必要太过悲观,按照市场消费惯性来看,这个应该是吉利销售团队主动调整经销商端库存,降低批售指标的行为。整体市场对于吉利车型的需求应该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相反如果吉利在年底继续向经销商来压库存,会影响经销商的盈利情况和明年的销量,得不偿失。

 

乐观情绪不再,吉利2019年销量目标能否保得住?

 

不过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一旦2019年如果销量真的只有151万辆的话,那2020年200万的目标肯定难以实现。对于如今春风得意,甚至有些志得意满的吉利来说,也算一个不小的打击。吉利在香港证券市场的股价就已从2018年11月峰值近30港元跌至当前10多元,整体市场承压不小。

 

乐观情绪不再,吉利2019年销量目标能否保得住?

 

不过相比于数字,吉利更需要解决很多之前被高速发展所掩盖的问题,尤其是需要理顺如下的三个关系:

理顺与供应商及经销商的关系。向供应商压价、经销商压库,是当前主机厂普遍采用的做法。不过对于吉利来说,也需要想办法来理顺和两者之间的关系,适度让出一部分的利润来保证自己整个产业链的平顺。一旦将供应商压榨尺度过大,必然会影响到未来吉利自身的产品质量;对于经销商来说也是一样,如果压库过多,大量的利润被银行贷款利息所挤占的话,经销商生存状态也会出现问题。

 

乐观情绪不再,吉利2019年销量目标能否保得住?

 

理顺和自主品牌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2018年的黑公关事件,让自主品牌的两家领头羊企业吉利与长城之间的矛盾公开化。最终双方高层握手言和,也是为整件事情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领克和WEY这两个品牌上,虽说在细分市场上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但两者更应该将目标放在二线甚至一线合资品牌上,合资品牌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更高的产品利润。福特、标致雪铁龙这些品牌的落寞,给了领克与WEY不小的发展空间。未来如果可以抢占部分日系、甚至通用的份额,那何愁自身销量不振呢?

 

乐观情绪不再,吉利2019年销量目标能否保得住?

 

理顺旗下品牌未来发展的关系。当前吉利已经是拥有或持股包括沃尔沃汽车、沃尔沃卡车、戴姆勒、美国飞行汽车、宝腾以及莲花在内的一个庞大的集团。如何将这些优质的整车资源协同发展,来转化为促进自身业务更好发展的动力,也是当前吉利不容易解决的课题。吉利自身的销售公司也在2018年底进行了一个变革,吉利、领克与吉利新能源成为三个独立的事业部。在新能源成为2018唯一上涨的细分市场后,未来吉利新能源能否承担起集团销量上涨的发动机,也是值得各方期待。

 

乐观情绪不再,吉利2019年销量目标能否保得住?

 

一片悲观声中的2019年也并非没有机会,国家发改委已经传出部分稳定汽车消费、刺激内需的消息。如果中美之间贸易战可以再熄火,那中国整体经济就有企稳的基础。加之国家对国六排放标准施行的澄清,也让不少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会入市下单。

 

乐观情绪不再,吉利2019年销量目标能否保得住?

 

201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会加剧。随着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纷纷祭出降价的大旗,自上而下传导下来的价格压力会进一步压榨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在2018年包括长安福特、东风神龙在内的大多数过得不如意的二线合资品牌,如果不能在2019年扭转销量颓势,怕是要在中国汽车市场彻底跌入谷底,乃至被边缘化,所以他们必然会使出包含降价在内的浑身解数。

禾颜阅车点评

对于吉利来说,要从堆砌新车开始逐渐转变为做精品车,做精旗下每一款车型。中国汽车市场毫无疑问仍然还是一个新车型拉动的市场。但对于像如今吉利、长城这样的企业来说,由于产品布局已经比较完善,新车带来的销量提升的边际效用在不断下降。如何将旗下每一款车型做到细分市场内的最具竞争力,将直接决定吉利是否可以守住甚至超越其定下的2019年的销售目标。

THE END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想当科技“鲲鹏”,何小鹏学会张弛有度

    在7月3日正式上市的小鹏G7,最鲜明的标签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其直接叫板特斯拉Model Y,而并非当下“7”团当红炸子鸡小米YU7。

    0 ¥ 0.00
  • 上汽集团凭什么重归上行通道?

    在2024年被比亚迪反超并丢失了连续18年的销量冠军宝座之后,上汽集团痛定思痛,上下充满着变革的氛围。2025年上半年,上汽集团重归上行通道,为何能实现“六连涨”?

    3 ¥ 0.00
  • 小米YU7营销剑走偏锋,热度能持续多久?

    小米YU7热销并不出人意料,但是能够在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还是让很多人感到吃惊。虽然小米汽车的大定在定义上和其他品牌的大定有所不同,但是小米YU7抓住流量是不争的事实。小米YU7的强势出击,让本来已不平静的汽车江湖变得更加动荡。

    3 ¥ 0.00
  • 吉利与雷诺再度牵手,要在巴西干一番事业

    巴西市场被中国车企视为“香饽饽”。为了更顺利拓展这个海外市场,吉利在近日和雷诺成立了合资公司,利用后者在巴西的体系能力,开始帮助吉利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从出口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两者的难度显然不一样,由于后者难度陡增,找位同伴明显可以降低各种风险。

    3 ¥ 0.00
  • 穿越车市内卷,以长期主义让价值回归

    在车市大变局下,合资车企普遍受到冲击。但不少合资车企能够抵御短期利益诱惑,拒绝无效消耗战,即使承受压力和阵痛,依然坚持当长期主义者,为未来蓄力。

    16 ¥ 0.00
  • 这些巨头修改电动化时间表,延续燃油车战斗力

    近日,奥迪撤回了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加上之前的奔驰与沃尔沃,跨国车企对于电动化目标不再那么执着和激进。

    22 ¥ 0.00
  • 高息高返全面叫停,车市将迎来涨价潮?

    2025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加快改革进程,先是工信部密集推出一系列“史上最严”监管政策,随后就是央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者的指导意见》,要求多地银行行业协会发布汽车消费金融服务自律公约,明确禁止高息高返的金融政策。

    0 ¥ 0.00
  • 汽车为何变成郁闷话题?

    营销转场,游戏改变,流量追逐,直播登场。如此这般,变化太快,还没等反应过来,行业变天,让人熟悉又陌生起来。

    0 ¥ 0.00
  • 内卷浪潮下,车企下一个掘金地在哪?

    2025年5月全国乘用车库存量攀升至345万辆,同比增加16万辆,这些库存足以维持54天的销售需要,行业库存创出近两年新高。如何解决汽车行业供过于求的难题?

    3 ¥ 0.00
  • 东风重塑自主板块,新公司将冲锋陷战

    6 月 26 日,东风集团宣布成立奕派科技,旨在整合商企、研发、生产等全价值链资源,推进自主乘用车事业发展。奕派科技业务覆盖东风乘用车旗下风神、奕派、纳米三大自主品牌。从长安成为独立央企、东风集团整合升级可见,中国汽车行业进入改革的深水区。

    3 ¥ 0.00
  • 摸着理想过河的零跑汽车,“出海”要另寻路线

    “新势力小透明”“半价理想”是网络上大部分人对零跑汽车的评价。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流量场里,零跑似乎从未上过桌,然而,每当要拼数据的时候,零跑却是畅销榜单上的常客。

    3 ¥ 0.00
  • 毫末智行人事动荡,长城智驾梦能否继续照进现实?

    近日,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自动驾驶独角兽”的毫末智行被传出众多高层离职,其中包括董事长张凯,而技术副总裁、产品副总裁等核心高管早在今年4月便已离开公司。继去年12月毫末智行被爆出大规模裁员,到如今高层频繁离开,毫末智行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长城的“智驾梦”还能继续吗?

    1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3-29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