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凭什么不适合做高端品牌?
出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国产车和高端品牌之间的印象差距太大了,或者说宣传自己是高端品牌的品牌没有达到消费者对“高端”的期望,或者说国产产品对“高端”的印象还不够高端,所以这一点还是要提出来的。
所以,还是先说结论吧:
事实上,国产车与其是否适合做高端品牌没有太大关系,但它必须是高端品牌,当然,无论是吉利的领克,还是长城的 WEY,一汽的红旗等,都在尝试,只是现在做得还不够,还没有达到真正高端品牌的水平。
提到国产汽车,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吉利、长安、长城、上汽、广汽等等,价格也都在20 W以内,大部分产品都不到15 W,甚至10 W。而且高档车即使是像凯迪拉克、沃尔沃和雷克萨斯这样的二线豪华车,每个人都会想到至少25 W以上。因此在价格上就会觉得买国产品牌有点亏。
然后就是技术和质量,在很多消费者的心中,国产车的技术和质量是相当一般的,比如宝马的操控,奔驰的豪华感,雷克萨斯的极致工艺等等,国产车还远远不够。
另外在历史上,许多高端品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百年车企,光是历史故事就价值不菲,而国产车的历史只有短短的30多年,唯一能说出历史的红旗也只有70多年。
无论从价格、技术、质量,还是从历史价值来看,大多数国产汽车的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那时国产车起步于80年代,就像大众、奥迪等品牌已经成功进入消费者的头脑,占据了高端豪华的位置,而国产车则需要错位竞争,才能以低价进入市场,普及轿车。正如福特 T型车在未被开发之前,都是用手工作坊里的手工制作,价格昂贵,只是富人的玩具,而福特 T型车正是通过低价将汽车普及到千家万户。
为什么国产轿车必须打造高端品牌?
为什么要做高端品牌,同样的产品,就是因为有更多的知名和被认可的品牌,那么价格就会不同,同时带来的是不同的利润。
也许有人认为,虽然配置是一样的,但国产轿车的可靠性,真正的技术实力远不及高端轿车。而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对品牌形成的一种锚定思维,品牌溢价的价值体现。比如在目前阶段, ADAS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很多都是Tier1方案,没有直接影响体验的那么大的差别,但 BBA应用的数量很少,而且选装费用很高。
另外,对许多汽车集团而言,经营并非单一品牌,往往由多个不同层次的品牌组合而成。高档次的品牌所带来的高端认知,帮助消费者对低端品牌产生更多的信任。
因此,许多国内车企都愿意开发多个品牌,并不断努力开发其高端品牌,以开拓更高端的市场。
我国企业对品牌的认识和构建方式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毕竟像罗马城这样的好品牌建立起来并非一日之功,对产品力、售后服务、品牌形象、文化价值等方面都有要求,是与消费者形成了默契,是感情上的认同。
因此,不管是否适合国产轿车,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做高端品牌,并真正做好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