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历史伸出了橄榄枝,丰田将有何动作?

历史伸出了橄榄枝,丰田将有何动作?

李克强总理考察丰田所释放的信息已经开始奏效,而他在丰田时详细询问有关燃料电池车以及未来新技术相关问题的画面,更让业界充满猜测,似乎暗示了新能源汽车的走势和动向。那么接下来,丰田会有何动作,能否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也就成了产业界关注的话题和议论的焦点。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颜光明

 

李克强总理考察丰田所释放的信息已经开始奏效,除了整肃新能源汽车乱象之外,政府规范和对标新能源行业的举措也将陆续出台。整肃的重点是电动汽车,对违规者和不法者将会采取措施。但人们更关注的则是如何对标。很显然,李总理考察丰田时详细询问燃料电池车以及未来新技术相关问题的画面,让业界充满猜测,似乎暗示了新能源汽车的走势和动向。那么,丰田会有何动作,能否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也就成了产业界关注的话题和议论的焦点。

历史的记忆告诉我们,丰田是最了解中国,也是中国曾经最看好的合作伙伴之一,但却与中国汽车发展的关键点屡屡擦肩而过,错失良机。

众所周知,丰田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历来是被低估或不愿被正视的遮蔽。为什么?不言而喻,除了受中日关系影响的偏见之外,还与欧美文化长期浸入有关。不过,对于丰田的管理和服务的认同这是谁也不会轻易否定的事实。最有发言权的是用户和市场。这一点,就连强悍的竞争对手大众、通用都把服务对标锁定了丰田,ABB对标的是雷克萨斯。

从产品、制造、技术三个层面比较,业界对丰田的评价并不低,而疏于文化和理念的导入和传播,丰田与欧美汽车相比显得滞后而从未主动过。由此造成了外界对丰田的误判,不仅是保守的印象,还有守旧的僵化,以至于产生各种猜测或负面的推论等。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丰田坚持混动本土化战略,按计划稳步推进,并实行与汽油车零差价的政策,在没有享受相关补贴的情况下,惠泽用户,甚至薄利和不挣钱,不但没有受到舆论广泛好评和肯定,反而被解读为行动缓慢,刻板和不灵活等,不予纠正,还羞于传播。

事实表明,"中国最重要"的意识和战略对于丰田来说,不像外界所说,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而是要看实际效果。相比较,丰田在中国的投入和心思并不比大众、通用少,无论是工厂建设、产品投放,还是新技术引进、管理导入等,都毫不逊色于对手,甚至超前,起到过引领的作用。问题是,丰田只做不说,或者不愿说。比如,广丰21世纪新工厂建设,完全可以与上汽通用和一汽大众PK;在产品导入上更是全覆盖,市场表现优异,部分车型长盛不衰,比如凯美瑞、汉兰达、卡罗拉等;尤其是引进普锐斯,推出双擎战略等,对混动市场起到过先导作用,但没有持续,虎头蛇尾;值得一提的是,e-CRB和G-BOOK的导入都具有前瞻性,它既是汽车营销的革命,也是车联网的前身,却走了过场,没有形成热点和话题;近期推出的"构造改革"和"TGNA"更是汽车业中最先进的管理和造车理念,却尚未提升到软实力的高度引起广泛的关注。

综上所述,丰田在中国的体量尽管不如大众和通用,但从实力和文化的比较上,尤其在产品和技术的输出,对当地的贡献度来看,一点都不在通用和大众之下。用内行人的话说,竞争对手的强大是写在了脸上,而丰田的强大则藏于体内。这两种比较是基于企业的性格和文化理念及价值取向使然。其依据就是各自的战略态度。

早在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上,通用、大众和丰田就明确表示过他们对华战略(通用是速度战略,大众是质量战略,丰田是小车战略),分别有所侧重地制定了各自的策略和行动路线(通用加大市场份额不遗余力;大众强化制造加快地盘扩张;丰田关注民有稳步多元发展)。结果是,丰田给外界的印象还是保守,远没有释放出应有的能量,离业界期望甚远。从市场和公众角度来看,也没有达到应有的体量和应有的满足度。原因很简单,丰田进入中国时曾经承诺过销量要达到市场10%的占有率,17年过去了,不仅5%的市场占有率都没达到,还持续被日产和本田超越。在与大众和通用的销量相比中反而拉开了更大的差距。

从以往的历史来看,丰田错过两次大的历史机遇。第一次是上海发展轿车寻找外资合作,最先找的就是丰田,但被婉拒,也就给了大众在中国的机会。第二次是,2011年,丰田章男上台时,中国对发展混动很积极,但丰田的合作方式僵硬,再次错过了历史机遇。舆论说,第三次历史机遇来了,电动车和智能汽车成为时代宠儿,产业重塑和新生态孵化的速度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丰田是否愿意放开尺度与中国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历史再次伸出了橄榄枝。

外界关注到,与以往的历史机遇不同,这次是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丰田时发出了对丰田的邀请。他说,希望包括丰田公司在内的日方企业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对华合作,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共赢。同时表示,"我们希望丰田与中国更多大学共同成立研发中心,进一步深化联合研发与创新合作,打造出适合两国市场以及第三方市场、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国政府将会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从披露的信息来看,丰田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及共享汽车方面亦有不俗的表现,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超前和务实。李总理访日归来的一系列针对新势力造车和电动汽车整肃的动作表明,中国政府对于汽车转型升级和发展未来汽车的信心和决心力度在加大,方向更加清晰。随着中日关系的修好,政治、经贸、民间三位一体关系同步升温,人们普遍预测中日将以去年建交45周年,今年签署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为契机,迎来在下一轮的重大改善关系的新周期。这也为丰田提供了在华深度发展的重大机遇。

纵观世界汽车走势和格局,世界汽车的轴心已移至中国,"不在中国成功就在世界败北","得中国者得天下",业已成为国际汽车界的共识。作为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日本汽车业,不会不清楚中国市场的地位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而汽车产业正进入了一个深度变革,转型升级的历史拐点。如今,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汽车的国家,还是未来电动汽车发展最快,市场最大的国家。再次表明"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业界资深人士说,丰田不要再让人失望,也不要被自己所懊悔,更不能再迟疑和彷徨了。中国不仅是世界的最大市场,也将是世界汽车竞争的制高点,不在中国成功就在世界败北也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正在进行的事实。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现在“出海”,理想汽车能找到“理想”的海外市场吗?

    理想汽车正在加码海外市场。在中国车企已经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当下,以及面对国际市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理想汽车能吃到海外市场的红利吗?

    0 ¥ 0.00
  • 车展为何诞生于上海?

    回望历史,瞭望未来,不论是汽车,还是时代,我们似乎又来到了新的历史关口,无不为今年的上海车展充满期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家都坚信,汽车在当下仍旧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0 ¥ 0.00
  • 门外汉搞不定,这两家车企不约而同让老将回炉

    近日,车企人事变动频频,沃尔沃汽车全球CEO骆文襟(Jim Rowan)和乐道品牌总裁艾铁成的离职较为引人关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些车企高管之位难以坐热。

    10 ¥ 0.00
  • 极氪品牌的自信从何而来?

    极氪辨识度除了有别于其它品牌的内涵与外延外,还传递出拥有“灯塔型”的元素,有迹可循的创新,以及超越汽车范畴的国际化开放思维,拥抱全球化的气派和能力。从不生产无聊汽车的清醒,到提供个性化诉求的多元价值,极氪带给行业的启示不仅是产品的豪华和高端,还有非物质的共鸣和自信。如果从这样的视角看极氪品牌的崛起,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内生力,走到哪儿都会受到尊重的文化自信?极氪做到了。

    16 ¥ 0.00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19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23 ¥ 0.00
  • 北京越野BJ40:硬派车谋变顺应时代潮流

    “智驾平权”、“豪华平权”等一众“平权概念”被提出,一时间“追求平权”成了行业的风气,仿佛造车者脱离了“平权”就不会了造车,也有人将此称为“潮流”,视作内卷加剧时代的特产。从本质上看,这属于新营销的手段,能拉近买卖双方的距离,刺激消费。因此,当北京越野打着“越野平权”旗号推出BJ40增程版时,不难发现硬派越野的细分赛道也正在求变。

    0 ¥ 0.00
  • 宝马开窍了?360度全链AI战略加快智能化步伐

    近日,宝马汽车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推动AI大语言模型上车,随着AI大模型技术愈发成熟,宝马汽车看到希望,随即发布360度全链AI战略,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战略频繁失误的宝马能否凭借人工智能扳回一城呢?

    0 ¥ 0.00
  • 领克900直面问界M9,能否创造高端局的奇迹?

    近日,领克900正式预售,新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33万到43.5万,定位为大型SUV,基于SPA Evo大型电混专属架构开发的领克900作为领克极氪整合之后首款产品,这台车型直面问界M9、理想L9等车型,新车能否创下新能源大型SUV销量新纪录?

    10 ¥ 0.00
  • 小鹏更名背后的野心:剑指科技帝国

    当同行还在做价格肉搏时,小鹏汽车已悄然架起"天地"一体的科技矩阵。前年还差点掉队的小鹏,经过一年来的调整,力压理想、小米等实力玩家,在今年前2月成为新势力的销量榜一。与此同时,小鹏做出更为大胆的决定:改名。改名背后,是"车企"到"科技集团"的跨越,是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化生存模式的新尝试。何小鹏的赌注很明确:要么用技术复用构建万亿生态帝国,要么在多线作战中耗尽最后一颗子弹。

    13 ¥ 0.00
  • 一则招聘信息泄露了自研芯片行踪,奇瑞剑指何方?

    国内车企自研智驾/座舱芯片行业正在兴起,现在这个阵营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奇瑞汽车。为什么国内车企前赴后继、排除万难、投入重金研发智驾/座舱芯片?

    10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15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3-11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