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近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该车在高速公路上撞到了护栏,并引发了燃烧,车内三名女生不幸去世。按照网上公布的消息来看,和前排乘客当场死亡不同的是,后排乘客是由他人砸窗救出,但之后抢救无效死亡。

 

这次车祸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这场车祸把国内当下最热门的几个话题都捏合到了一起:小米汽车,国内如今最炙手可热的车企;事发前,这辆车正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碰撞之后,根据事发照片可以断定电动车出现了着火的情况;而且还有家属质疑,车门无法打开。

 

小米应对各方质疑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其在第一时间就公布了根据自己EDR调取数据之后梳理的整个事态发展的时间线。雷军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不过,这起事故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待解。看得见的智驾配置以及看不见的被动安全,正在接受市场的考验和洗礼。

 

智驾平权还需谨慎

当前,国内主要车企都在纷纷推出智驾功能,而且智驾功能的搭载门槛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来教育用户正确使用智驾功能,就成为一道难题。

其实,所有车企都会宣传自己的智驾功能如何完善以及如何领先,不能说吹得天花乱坠,但笔者尚未见过任何一家车企在介绍自己的智驾功能时,主动来提及我们的产品有待提升的地方。这起事故是发生在高速公路上,按常理推测,高速公路这样的封闭道路场景,且车道线和各种标识都非常齐全的情况下,车辆的智驾功能完全有能力能够应付自如。但不曾想,彼时事发路段因为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了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而这次的道路维修,让小米的智驾有些措手不及,开始寻求驾驶员的接管。

 

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报警,但当时车辆的车速高达116km/h。即便驾驶员在第一时间就已经介入,并且将刹车踩到底,如此快的车速要避免发生碰撞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更不要说驾驶员还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根据小米公司发布的数据来看,碰撞前后的车速依然高达97km/h就足以证明,车辆在碰到障碍物前的刹车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为时已晚。

其实,奔驰在最早在德国推出L3级别智能驾驶时有过几个被国内车企嘲笑的前提条件:使用场景限定在高速公路,且最高车速不能超过60km/h,且不能变道。在高速公路不限速的德国,奔驰的Drive Pilot似乎显得非常鸡肋,但是这对于保护用户的行车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Drive Pilot在德国的最高车速已经提升到了95km/h,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限制条件。

 

当前,国内车企纷纷在推动智驾平权。如何让10万级,甚至是5、6万元的车型能够用上智驾功能,成为各大车企比拼的新舞台。这个愿望虽然很好,但是怎么能够更好地和用户沟通,让用户知道当下智驾功能存在的缺陷,其实远比这些车型搭载智驾功能来得重要的多。

 

电动车的门到底能不能打开?

对于用户来说,购买电动车之后每每提及起火这件事情,都是谈虎色变。其实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碰撞之后都有可能出现起火的情况。很难下定论到底哪类车型起火的概率更高,我们单纯从法规和用户使用层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以及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在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应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而之所以要设定这个强制国标,就是要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但是事实上,整车在遭遇严重碰撞后,其实很有可能出现车门打不开的情况。之前就出现过采用隐藏式门把手,在整车碰撞断电后,隐藏式门把手无法弹出,导致车外无法救援的情况发生。这次发生交通事故的小米SU7,其采用的是半隐藏式门把手,但紧急情况下未能解锁,需要路人敲破后窗玻璃来对后排乘客施救,就值得小米进一步调查,究竟是不是门锁预先设定的逻辑有问题,还是整车被动安全的问题。

 

进一步来看,小米SU7的用户手册显示: “当全车上锁后,如车门内解锁按钮失效或遇紧急情况需要开启车门时,您可以拉动车门内应急机械拉手,应急开启车门。” 那么此时车内的应急机械拉手就成为了关键。不过,我们无从得知的是,小米SU7车内的应急机械拉手是采用燃油车普遍使用的比较原始的通过拉动拉线再带动锁块的机械结构,还是使用了电机带动锁机完成车内解锁的功能。

相比于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风险,其实整车出现严重碰撞之后A柱、B柱出现变形,导致车门无法打开的情况更难解决。因为这个已经不是车门门锁本身的问题,而是牵涉到了整车的整个被动安全设计。整车碰撞之后车门依然能够打开,这个看起来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实际背后对于车企的挑战是很大的。尤其是当车辆以较高车速和大卡车以及水泥墩这样坚实的东西进行碰撞,如何能够把力很好地卸掉,让车门能够顺利打开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车企在前期经过大量的仿真实验,通过CAE的方法寻找整车薄弱点在什么地方;而且还需要车企之前是有过一定的积累,由大量的案例构成的知识经验库,其实是国内不少车企,尤其是新势力车企短期内难以补齐的一个短板。

 

点评

目前,国内不少自主品牌的新车型都已经搭载了城市NOA、高速NOA,而国际传统车企巨头只有L2级别的驾驶辅助来对车型进行三六九等的区分。也许,外资车企的电动车因上市速度慢遭到嘲笑。但透过国内多起新势力车企发生的智驾汽车事故,让消费者意识到,高速NOA虽然好,但是如果仅仅有2秒的接管时间,你真的有把握来规避一次致命的碰撞吗?全新的纯电平台虽然可以布置更多的电池,让续航里程达到600km甚至700km,但是这些车型究竟有没有经过充分的碰撞测试,在各种极端苛刻的场景下依然能够让驾乘人员全身而退呢?对于车企来说,如何做到100%安全是极大的挑战,但依然要将这视为不懈追求的目标。新车上市和新功能上线,还是要谨慎一些,慎重一些。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0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9 ¥ 0.00
  • 蔚来是否在为宁德时代做“嫁衣”?

    资金捉襟见肘问题一直困扰着蔚来。除了提高销量,去找新的投资对蔚来掌门人李斌来说也是要事。最近,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计划投入25亿到蔚来能源,这对于持续亏损的蔚来而言,究竟是扭亏为盈的机会,还是饮鸩止渴?

    12 ¥ 0.00
  • 期待车展,期待大众

    在中国,大众品牌家喻户晓。每逢车展,大众总以集团名义,庞大阵势占据C位,格外抢眼,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以半个主场的身份,展示其在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全球范儿。所以,最先收到邀请函并不意外,而今年的看点才是关键。不论是对于大众集团还是其他外资汽车公司,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会作为东道主的身份登场,以不同于以往的改变精彩纷呈,预示着一个中国汽车的时代大幕徐徐开启。

    17 ¥ 0.00
  • 极氪为何是中国车递给全球的新名片?

    如今,极氪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的第一品牌,并被消费者视为当下辨识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不仅有温度,还是生活的镜子。如此评价,不止是依据可量化的“外延真理”,还有不可量化的“内容真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自我身份提升的认同,有着对社会生活整体性的判断和远见,已然成为一种势能的载体。

    21 ¥ 0.00
  • 上海F1赛事为何没有汽车厂家的影子?

    汽车行业转型,不止是汽车品类,还是车企洗牌和淘汰的深水区,关键是投资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方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在加剧,消费焦虑,失去定力,已然成为一种阵痛在蔓延……

    18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0 ¥ 0.00
  • 聚焦年轻化市场,奇瑞努力成为“油电双轨”的平衡者

    尽管“油电之争”早已争得不可开交,但结合政策的博弈、车企的表态以及销量的份额,不难看出这两种驱动类型的产品已然达到了平衡,至少短时期内如此。至于那些剑走偏锋的“一边倒”言论,实质上是企业自身发展利益驱动下的片面之词,缺乏格局,难以概全。奇瑞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又在推进高质量燃油车,双管齐下,把选择权留给市场。

    10 ¥ 0.00
  • 星途揽月C-DM上演“理工男式”豪华: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2025年的汽车市场已不是造车新势力的独秀舞台,当更多的传统车企凭借过硬的混动技术向高端市场发起总攻,技术平权、智驾平权让我们看到国产高端智能车的希望,星途揽月C-DM这个有着理工男式豪华特质的搅局者,让人看到了豪华品牌对于高端定义的另一种可能性: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11 ¥ 0.00
  • 车企接连下场“造人”,人形机器人靠近我们?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位于柏林的一家生产车间引起热议,一台名为Apollo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车间完成精细操作,奔驰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机器人造车。从最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到宇树机器人表演,除了机器人科技公司在这条赛道竞争,各家车企也纷纷“凑热闹”: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14 ¥ 0.00
  • P7载着广本的精髓与梦想出征,“新家”为其披上新铠甲

    当汽车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变成快消电子产品时,当一些车企纷纷打造网红产品以及通过种种营销噱头博取流量时,广汽本田依然倔强地拒绝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市场红利,并选择以“数智·零碳”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对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通过全新的工厂和全新的产品为梦想而战。

    14 ¥ 0.00
  • 玛莎拉蒂能不能造得出爆款的小米SU7 Ultra?

    在造车新势力的倒逼下,连超豪华车品牌感受到前有未有的压力。近日,玛莎拉蒂决定取消了纯电版MC20跑车的项目。与此同时,同为跑车的小米SU7 Ultra提前宣布完成了今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中,再强的品牌也有危机感,单靠吃老本难以为继。

    22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5-04-02 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