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随笔    上海是什么?

上海是什么?

上海没有"根",也不可能有"根"。

这是一位上海出租司机说的。理由是,现在真正的上海人都住到中环边上或外环以外,城市中心都是外来人。以前的老上海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颜光明

 

上海是什么?

 

这是我听到最有感受的话。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的城市动迁就启动了。先是内环,后是中环,再是外环。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与城市改造的节奏是同步的。上海私家车政策也是这样。总量控制,适度放开。走在全国最前面,但又是最谨慎。至今不变。

 

上海是什么?

 

出租司机对我说,多亏上海有不少棚户区和旧工厂,否则哪有翻新的资本。心想,这也是,过去没人去的陆家嘴地区,除了棚户杂居,烂泥渡路,就是老厂旧码头,现在却是新上海的地标,看了让人头晕目眩,几乎找不到当地的土著了。人口置换速度之快,匪夷所思。以前从延安东路摆渡过来,还能看到陆家嘴旧时的景象,现在找不到了,成了滨江大道。过去的穷街现在成了富人区。

 

上海是什么?

 

"上海新建的所谓时尚地标,以前都是破厂房和垃圾码头,废弃的仓库和堆场。"出租司机说,你去的地方以前就是一个船厂的车间,现在改为"西岸艺术中心"。我说,上海人现在讲腔调了。司机不屑地说,这是吃饱了撑的。你看,艺术没学像,玩概念倒是学会了,近看还是一副穷相。

惊愕。刺耳。辛辣。挖苦。

 

上海是什么?

 

我试探地问,这从何谈起?他说,上海讲噱头,不缺滑头货,白相概念拿手好戏?当然,他指的是那些打桩模子,做黄牛生意的赤佬。又自嘲道,这是上海的"特产",老底子就有,可以找到"根",诸如黄金荣、杜月笙之类,还有外国赤佬哈同,沙逊等。

巴黎有左岸,上海有西岸。骨子里还是学来的。尤其是对时尚文化,几乎都是舶来品。整个上海从开埠到现在,从头到脚都渗透着西方的东西,包括文化在内。有人说,这也是传统。

 

上海是什么?

 

从租界文化到对外开放,无论是商品和技术,还是艺术和概念,对于西方的那一套上海都学得很像,而且不用教。与其他城市所不同的是,上海是个比较能消化吸收和改良的城市,故有人给了一个雅号,叫海派。

这就把大蒜和咖啡区隔起来,变成了一种优越。由此形成了京派和海派之说,便有了双城比较的闲话,构成了当代性的再思考。

 

上海是什么?

 

人们忧虑的是,上海是个无"根"的城市。尽管从考古到方言,乃至血统和考据,还是摆脱不了"渔村"和"滩"的印象(起源)。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那就是,旧上海的发展与租界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有人做了考证——

1845年,英国驻沪领事巴夫尔看中黄浦江沿岸一块芦苇荡的土地,逼迫上海道台将其租借给英国,并为其取名"The Bund"(堤岸、码头)。英国殖民者就在这里建造码头、公路、发展商业。由此衍生出"十里洋场"、"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滩"就此产生。

 

上海是什么?

 

这似乎就是上海的由来。因各种人等的登场,使得上海从一个单纯的商贸码头演变为文化码头,繁华为都会,以至于有"东方巴黎"之称。从外滩的万国建筑到陆家嘴的新式曼哈顿,新旧反差强烈。有人说,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城市天际线"。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成了欧美年轻人向往的地方,被看作"新世界"、"淘金地"。今天依旧,遍地机遇,唾手可得,谁不动心?

现在上海发达了,可以从地下到地上找一些古董和旧址来证明自己,想法子要与中原举案齐眉,甚至还要追溯到华夏文明的起源。不过,看来把上海的"根"归之于"江南"或许比较靠谱。在"根"系上可以与吴越联系起来,这就很自然地与唐代行政区域的设置挂上了钩。

 

上海是什么?

 

绕了这么大个圈子,无非想摆脱"文化码头"的无"根"之嫌,改称"文化大本营"或"文化基地"之类的称谓。但在外界看来,上海无法回避历史,"无论是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近代上海所受西方文化影响犹盛。"在世纪之交的上海财富论坛上,上海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继而被放大为"不在上海成功,就在世界败北。"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困惑。现在上海的小孩不会说沪语,就连年轻人交流都不说本地话了。用不了多久,上海文化就会消失。如果留心的话,两百年以上的上海历史就很难考证,城市的迭代和改造之快,可以用一不小心就找不到原貌来形容。我的体验是,十年前的印象还在,二十年前的记忆难找,三十年前的历史不在。民调显示,现在几乎很少人知道上海还有一个老城厢,即便是去了豫园都不知道这里是何处。

 

上海是什么?

 

没有了语境,找不到方言,谈何历史和"根"?

沪剧的历史不过百年,而且是改良的,岂能与京剧和其它古老戏剧可比?有趣的是,上海流行的则是越剧,还有淮剧、锡剧,大致可以了解老上海的构成,以解不同移民的"乡愁"与聚合之乐。所以,上海的文明戏(话剧、电影、舞蹈、音乐)借助国际化成为文化大码头的概念并非生造,而是事实。历史证明,上海早就被外来文化所淹没,是个找不到北的城市,惟有面向大海,才能决定自己的方位。

这是个老外看了熟悉,中国人看了陌生的地方。它究竟是什么?说它是魔都有点不恭,讲它是大都会有点洋味,谈它是国际化城市有点偏颇,论它是世界级城市过于学术。

 

上海是什么?

 

那么,上海是什么?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上海。就连老上海都看不懂了。这究竟是时代变得太快,还是我们跟不上?如果说,过去的上海是解读中国的一把钥匙的话,那么,今天的上海则是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

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海希望自己成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这就有了格局和人文志向。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0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9 ¥ 0.00
  • 蔚来是否在为宁德时代做“嫁衣”?

    资金捉襟见肘问题一直困扰着蔚来。除了提高销量,去找新的投资对蔚来掌门人李斌来说也是要事。最近,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计划投入25亿到蔚来能源,这对于持续亏损的蔚来而言,究竟是扭亏为盈的机会,还是饮鸩止渴?

    12 ¥ 0.00
  • 期待车展,期待大众

    在中国,大众品牌家喻户晓。每逢车展,大众总以集团名义,庞大阵势占据C位,格外抢眼,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以半个主场的身份,展示其在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全球范儿。所以,最先收到邀请函并不意外,而今年的看点才是关键。不论是对于大众集团还是其他外资汽车公司,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会作为东道主的身份登场,以不同于以往的改变精彩纷呈,预示着一个中国汽车的时代大幕徐徐开启。

    17 ¥ 0.00
  • 极氪为何是中国车递给全球的新名片?

    如今,极氪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的第一品牌,并被消费者视为当下辨识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不仅有温度,还是生活的镜子。如此评价,不止是依据可量化的“外延真理”,还有不可量化的“内容真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自我身份提升的认同,有着对社会生活整体性的判断和远见,已然成为一种势能的载体。

    21 ¥ 0.00
  • 上海F1赛事为何没有汽车厂家的影子?

    汽车行业转型,不止是汽车品类,还是车企洗牌和淘汰的深水区,关键是投资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方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在加剧,消费焦虑,失去定力,已然成为一种阵痛在蔓延……

    18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0 ¥ 0.00
  • 聚焦年轻化市场,奇瑞努力成为“油电双轨”的平衡者

    尽管“油电之争”早已争得不可开交,但结合政策的博弈、车企的表态以及销量的份额,不难看出这两种驱动类型的产品已然达到了平衡,至少短时期内如此。至于那些剑走偏锋的“一边倒”言论,实质上是企业自身发展利益驱动下的片面之词,缺乏格局,难以概全。奇瑞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又在推进高质量燃油车,双管齐下,把选择权留给市场。

    10 ¥ 0.00
  • 星途揽月C-DM上演“理工男式”豪华: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2025年的汽车市场已不是造车新势力的独秀舞台,当更多的传统车企凭借过硬的混动技术向高端市场发起总攻,技术平权、智驾平权让我们看到国产高端智能车的希望,星途揽月C-DM这个有着理工男式豪华特质的搅局者,让人看到了豪华品牌对于高端定义的另一种可能性: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11 ¥ 0.00
  • 车企接连下场“造人”,人形机器人靠近我们?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位于柏林的一家生产车间引起热议,一台名为Apollo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车间完成精细操作,奔驰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机器人造车。从最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到宇树机器人表演,除了机器人科技公司在这条赛道竞争,各家车企也纷纷“凑热闹”: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14 ¥ 0.00
  • P7载着广本的精髓与梦想出征,“新家”为其披上新铠甲

    当汽车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变成快消电子产品时,当一些车企纷纷打造网红产品以及通过种种营销噱头博取流量时,广汽本田依然倔强地拒绝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市场红利,并选择以“数智·零碳”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对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通过全新的工厂和全新的产品为梦想而战。

    14 ¥ 0.00
  • 玛莎拉蒂能不能造得出爆款的小米SU7 Ultra?

    在造车新势力的倒逼下,连超豪华车品牌感受到前有未有的压力。近日,玛莎拉蒂决定取消了纯电版MC20跑车的项目。与此同时,同为跑车的小米SU7 Ultra提前宣布完成了今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中,再强的品牌也有危机感,单靠吃老本难以为继。

    22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4-01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