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随笔    法国车为什么有物象崇拜背后的文化积淀

法国车为什么有物象崇拜背后的文化积淀

在设计的革命中获得新生,这是法国汽车的特质。有人把它概括为“在通常无阻的革命中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然而,法国车在中国并没有获得很多的知音,要远落后于它的人文传播,尚未形成流行的符号,这又是为什么?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颜光明

 

在众多的时尚文化中,法国的时尚是源自骨子里的时尚。这种时尚不是肤浅的流行,更不是为了迎合廉价的商业需要,那怕是最简单的服饰,或是发型,乃至家具的摩登,建筑的前卫,艺术的现代,甚至复古,等等,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故有人开玩笑说,走在香榭丽大街,闻到的空气都是香水,满眼流淌的尽是时尚。

 

法国车为什么有物象崇拜背后的文化积淀

 

“浪漫表层下的温婉”。

这样的描述时常让人感到文化的高贵不是物质的堆积,也不是外在的简单附加,它是源自于存在的本体,或是血液里的流露。这无论是看法国的建筑,还是艺术,或者是她的生活用品,橱窗里的设计,浪漫的影像,灵魂的音乐……从大街上望去的人流情状,冥冥之中会升腾起高贵的无价,以及她的意象是那么的奇妙,同样的星空之下就是不一样,真有点不可思议。以致全世界都在模仿巴黎,被用滥的“香榭丽”,风马牛不相及的标签,随处可见。这是无法模仿的气质。而那些被夸大的意象传播,无休无止,肆意放大,实际上是反映了对物象崇拜的不自信,心底的荒芜。

 

法国车为什么有物象崇拜背后的文化积淀

 

怎样看法国?尤其是涉及汽车的法国文化,我们又是怎样看?

“许多国人一提到法拉西文化就会联想到浪漫,这是由时尚风气引起的表象感觉。实际上法国人的气质里重理智,爱构思,理论和纯粹的思考,为此可以牺牲一切;同时他们善于表达思想,注重逻辑和分析实际的严密性,而这种分析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心灵的需求,较少功利。”

于是,在我们面前时常提到的不朽的思想家,艺术家,作家往往都与法国联系在一起。如罗丹、萨特、西蒙·波伏娃、尤奈斯库、大仲马、毕加索,等等。有人说,“一切留下来的东西就是文化。”而我在想,文化的存在不就是人的文化在传承?

 

法国车为什么有物象崇拜背后的文化积淀

 

徜徉在这样的国度里,会被许多个性化的艺术所感染,自由的氛围所包裹。这仅仅是表象。如果深入或观察就会发现,当任何标新立异的思潮冲击理性原则时,法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理性原则仍会通过表面非理性化的原则顽强地显示出来。汽车文化就是一种典型。

早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当德国和意大利都在流行汽车造型流线型的时候,法国人尽管未能免俗也在跟风,但还是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就是雪铁龙的2CV。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就是法国的国民车,非常典型的表达了法国人的个性又有理性却又有原则性的特征。以至于今天看到这款车还是感到很亲切,那是艺术的,却又是很实在的交通工具。

 

法国车为什么有物象崇拜背后的文化积淀

 

2CV的最初要求就是这么简单,但最后却成了一个物象的崇拜。这就像当初波尔舍设计的甲壳虫,也都是从最简单的市场需求出发,最终都成了物象的崇拜。这就是被物化的文化,源自人与自然,精神与需求的和谐融合。

同样是小型车,又同样是作为载人装物的行走机器,但在法国人手里就变成了尤物,成了流动的艺术。这样的疑问不仅存在于设计师的追寻中,在普通人的眼里也有这样的疑窦。再比如,“毕加索”这款单厢式车。在2000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推出时,人们都在为这款非理性设计而表现出来的理性思维,在颠覆传统轿车设计理念的同时创立了新的汽车设计样式。有人说这是先锋设计,也有人说这是另类设计,但在欧洲却大受追捧。但遗憾的是,“毕加索”来到中国就遭到冷遇,很难让人接受,认为单厢式的车不像轿车,就像富康所遇到的问题一样(没屁股的车不成轿车)。又是一个观念超前,市场滞后的产品。故有人对这种现象颇为幽默地称之为“做了先烈”。

 

法国车为什么有物象崇拜背后的文化积淀

 

再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雷诺公司式推出的Espace这款相形汽车也是非常轰动。原因是,这款车的设计改变了人们对汽车乘坐的方式(乘坐空间可以任意变化,既能做流动的办公室,又能做会议室,也能成为家庭旅游的移动工具等),可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这种创意后来被全世界竞相模仿。今天看来就是MPV的雏形。时过境迁,但Espace却走进了历史,成了法国人的历史珍藏。还有在上个世纪50年代雪铁龙设计的D5房车,曾以150万辆的销量风靡法国,其独特的造型(不明飞行物),惊世骇俗,流行长达20年。有趣的是,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还指定D21为法国官方用车,将时尚带入官场。看来也只有法国人才敢这样出格,浪漫到朝野不分,全民同享。

 

法国车为什么有物象崇拜背后的文化积淀

 

“法国人对车展也疯狂。”

2005年巴黎车展上,一群中国记者看到法国人也像人来疯似的在争前恐后地看车展,甚至全家人都出动,连行动不便的残障人也推着轮椅赶热闹。看到此情,也就不会在为中国人为汽车而疯狂感到突兀,其实汽车就是生活。所不同的是,法国人更注重对有创意的车型感兴趣,这倒不是盲目的追捧豪华高档车,更关心的是与他们生活有关的车型。

比如,标致推出的一款厢式微型车,许多人驻足好奇于它的使用方式,多功能,甚至考虑到残障方便等,将人性化的设计与高科技的运用,以及生活化的细腻,都糅合成一种生活的艺术。如此平常的车型,却有着高贵的气质,外表的华美,洋溢着浓烈的民本思想。这种对民生的敬畏设计还反映在他们对消费者的尊重,其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款并非大富大贵的车竟然会摆放在香榭丽大街的橱窗里。

 

法国车为什么有物象崇拜背后的文化积淀

 

“没有歧视和势利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

由此联想到国内对汽车的歧视并非鲜见,看不起小车,尤其是平民车,制造商们的势利往往只是盯在有钱人屁股的追随者,鲜见有自己独立人格的魅力。所以,汽车的人格化在法国汽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不媚俗,有个性,常常给以人赏心悦目的印象,如2003年雷诺推出的梅甘娜2号,“车头极像拉古娜,而车尾则是彻底的掀背跑车Avantime风格,圆弧和凸角造型特别抢眼”。 此车在欧洲十分流行,但它是典型的家庭轿车,并没有被夸大到高不可及的神秘物。

在设计的革命中获得新生,这是法国汽车的特质。有人把它概括为“在通常无阻的革命中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然而,法国车在中国并没有获得很多的知音,要远落后于它的人文传播,尚未形成流行的符号,这又是为什么?

THE END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0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9 ¥ 0.00
  • 蔚来是否在为宁德时代做“嫁衣”?

    资金捉襟见肘问题一直困扰着蔚来。除了提高销量,去找新的投资对蔚来掌门人李斌来说也是要事。最近,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计划投入25亿到蔚来能源,这对于持续亏损的蔚来而言,究竟是扭亏为盈的机会,还是饮鸩止渴?

    12 ¥ 0.00
  • 期待车展,期待大众

    在中国,大众品牌家喻户晓。每逢车展,大众总以集团名义,庞大阵势占据C位,格外抢眼,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以半个主场的身份,展示其在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全球范儿。所以,最先收到邀请函并不意外,而今年的看点才是关键。不论是对于大众集团还是其他外资汽车公司,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会作为东道主的身份登场,以不同于以往的改变精彩纷呈,预示着一个中国汽车的时代大幕徐徐开启。

    17 ¥ 0.00
  • 极氪为何是中国车递给全球的新名片?

    如今,极氪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的第一品牌,并被消费者视为当下辨识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不仅有温度,还是生活的镜子。如此评价,不止是依据可量化的“外延真理”,还有不可量化的“内容真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自我身份提升的认同,有着对社会生活整体性的判断和远见,已然成为一种势能的载体。

    21 ¥ 0.00
  • 上海F1赛事为何没有汽车厂家的影子?

    汽车行业转型,不止是汽车品类,还是车企洗牌和淘汰的深水区,关键是投资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方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在加剧,消费焦虑,失去定力,已然成为一种阵痛在蔓延……

    18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0 ¥ 0.00
  • 聚焦年轻化市场,奇瑞努力成为“油电双轨”的平衡者

    尽管“油电之争”早已争得不可开交,但结合政策的博弈、车企的表态以及销量的份额,不难看出这两种驱动类型的产品已然达到了平衡,至少短时期内如此。至于那些剑走偏锋的“一边倒”言论,实质上是企业自身发展利益驱动下的片面之词,缺乏格局,难以概全。奇瑞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又在推进高质量燃油车,双管齐下,把选择权留给市场。

    10 ¥ 0.00
  • 星途揽月C-DM上演“理工男式”豪华: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2025年的汽车市场已不是造车新势力的独秀舞台,当更多的传统车企凭借过硬的混动技术向高端市场发起总攻,技术平权、智驾平权让我们看到国产高端智能车的希望,星途揽月C-DM这个有着理工男式豪华特质的搅局者,让人看到了豪华品牌对于高端定义的另一种可能性: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11 ¥ 0.00
  • 车企接连下场“造人”,人形机器人靠近我们?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位于柏林的一家生产车间引起热议,一台名为Apollo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车间完成精细操作,奔驰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机器人造车。从最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到宇树机器人表演,除了机器人科技公司在这条赛道竞争,各家车企也纷纷“凑热闹”: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14 ¥ 0.00
  • P7载着广本的精髓与梦想出征,“新家”为其披上新铠甲

    当汽车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变成快消电子产品时,当一些车企纷纷打造网红产品以及通过种种营销噱头博取流量时,广汽本田依然倔强地拒绝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市场红利,并选择以“数智·零碳”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对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通过全新的工厂和全新的产品为梦想而战。

    14 ¥ 0.00
  • 玛莎拉蒂能不能造得出爆款的小米SU7 Ultra?

    在造车新势力的倒逼下,连超豪华车品牌感受到前有未有的压力。近日,玛莎拉蒂决定取消了纯电版MC20跑车的项目。与此同时,同为跑车的小米SU7 Ultra提前宣布完成了今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中,再强的品牌也有危机感,单靠吃老本难以为继。

    22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4-04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