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好书连载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驱动家国】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驱动家国】

出乎意料的是,入世之后,因关税降低,减少保护,市场趋于充分竞争,价格开始接近实际需求,反而促进了销量的迅速提升,尤其是十万元家轿概念被接受,中国家轿的市场需求如开闸的春潮般涌来。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施乾元

 

 

2010年1月11日,按照惯例,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上一年度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数据的日子。

 

没有人会对这一天的天气有特殊的印象。北京的一月照例寒冷,不少跑汽协的记者此时也还没有自己的私家车辆,公交、打的是他们的主要出行方式,在寒风里辗转四九城跑到位于西城区三里河的协会办公楼,不无辛苦。而这份辛苦,只为拿到一份经过确认的、上一年度的汽车产销数据。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465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销售国

 

不过,那些参加过此次发布会的记者,无疑会把这一年的数据深深地储存在记忆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当天发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这使中国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销售国。

 

一位当年的跑口记者回忆,时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董扬,当时一改往日的严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些兴奋地断言,“我国汽车工业在今后仍将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之后的发展证明董扬的判断并非妄语。何况,在2009年之前的十年,是谁也没想到,或者是不敢想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高速发展的十年。在这样的前提下,预测后续市场继续走高,并不稀奇。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往。千禧年开始,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开始进入增长期。2000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产销均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13%;2002年,产销均在32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38%,之后也被称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井喷元年”;2003年继续保持35%左右的超高速增长;2008年,尽管增幅明显收窄,但产销逼近千万大关;随后便是2009年产销暴增;此后,2010年,更是迎来了产销均超1800万辆,同比增幅均达到32%。如此井喷式的增长,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被称为“黄金十年”。

而尽管此后时有起伏,但总体上,中国汽车的产销数字,已成为全球的产销风向标。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爱跟人开个小玩笑:全球汽车工业大步跨越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缘于种种原因,一时脱节;而自70年代后期及至80年代,中国汽车人期待实现造车梦想,开始到处寻求发展路径的时候,等来的又是不断的内外磨难;90年代,唤醒了家庭轿车梦,市场却在面临入关时,备感忧虑。但是进入了21世纪,中国汽车市场的历史被改写了。

 

这一笔改写,让人不无意外;这一笔改写,其实也是必然;这一笔改写,当然,也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思考。

 

“黄金十年”的成因

 

所有的历史现象从不孤立成行,没有足够的成因,不会结出繁硕的成果。“黄金十年”的出现也一样。

 

20世纪90年代末,正逢改革开放二十年,消费正从保证基本生存慢慢向改变生活质量的方向转变。宏观经济总体向好,居民可消费支出增加,客观地说,这一切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可能。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1504

人口红利加上城镇化提速拉动了原本人均保有量较少的中国汽车市场,形成巨大的购买潜力

 

而与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大城市也在高速发展,两者作用叠加,所带来的消费人口红利惊人,正好构成了消费刚需的重要基础。

 

人口众多,人均汽车保有量很少,带动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刚需潜力,而这股巨大的购买潜力,陆续变成拉动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动力。汽车工业随之提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说起来,就人口众多这个概念,还需稍做说明。当时所谓人口众多,并不包括三四线地区的消费者,汽车刚需基数,即目标人群依旧是城镇居民。而恰恰在2009年之前的近二十年间,伴随城市化进程,城镇人口出现了大幅增长。据兴业银行统计,1991—2008年,中国城镇人口新增2.94亿。

 

所以说,在城镇化的催生下,新增城镇人口与一、二线城市居民一起成为带动车市大幅增长的重要内在动力。城镇化哪儿来的这么一股魔力,能够形成汽车市场产销上扬的重要推动力?

 

有一个关于城镇化的解释,准确说明了上述变化。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2079

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城镇化过程中,整个中国社会产业结构和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转变

 

因而解读城镇化,一方面可以看到,其结果是城镇人口大幅增加;而另一方面,则是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在城镇新增人口身上。事实上,这一变化更反映在广大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身上,而且来得更早、更集中,早已形成一股潮流。比如消费者对商品房需求的大幅攀升,以及住房条件发生的变化,导致出行半径加大,带来了出行效率提升的内在需求。交通不仅不再靠走靠骑行,也不再简单依靠公交出行,自由移动、快速移动、加大出行半径移动,成为这一阶段的必然需求。商品房需求引发的汽车市场需求提升这一连锁效应,成为汽车市场黄金十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房地产带活了汽车消费,汽车消费反过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两者互相作用所演绎出来的故事,也成为这一时期市场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2000年前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清晰的商品化趋势。即便并没有被纳入消费品保护范畴,但是,对于当时的消费者而言,渐渐增加的收入,逐步改变的消费信贷观,初步形成的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推动了购房热潮。不少期待住有所居的年轻人、期待改善住房条件的城里人,贷款几十万元,去郊区买套更现代化、居住面积更大的商品房,渐成潮流。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2618

一时间,房与车的组合,成了一对解不开的矛盾。既对立,又互助

 

不过,买了房,住得远了,出行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仅以北京为例,最早兴建的房子都在哪儿呢?回龙观、天通苑,以至后来的亦庄、望京,在当年看来,这都是郊区的郊区,对于生活半径几公里就已经算是很远的城里人而言,十几公里甚至二三十公里的出行半径,显然超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承受度。但是,对比自己当前的住房压力,再远,买房也成为必须。咬咬牙,先买房,再解决交通出行问题。一时间,房与车的组合,成了一对解不开的矛盾。既对立,又互助。

 

对于敏感的媒体而言,最早嗅到了车市春天的味道。2000年之前,每家与市场有关的媒体都有家电周刊;而今,买楼还要买车?好,有汽车+楼市周刊。这一点,从当年诸多媒体的版面结构上可见一斑,汽车+楼市成为不少媒体版面的必然组合。千禧年后,诸多媒体的版面组合中,《汽车楼市周刊》势如春笋,遍地生芽。

 

楼市的发展引发了媒体的关注,而媒体的推波助澜,也渐渐激发了消费的潜在活力。

 

尽管买什么车,怎么买,对于刚刚有了买车念头的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还是一道难题。但是,要买车,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车市就在这样一个契机之下,发展得红红火火。车市“黄金十年”,就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助推下,迅猛向前。闸门一旦打开,奔涌大潮必将势不可挡。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3177

车市“黄金十年”,就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助推下,迅猛向前

 

老三样火了,即便当时出手买一辆老三样当中的任何一款车型,投入也得二十万元左右,相当于1/4甚至1/3套房款;夏利、QQ火了,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老三样,买辆夏利、QQ以至那个当时人称“汽车疯子”的李书福造的吉利优利欧,都没关系,最关键的是要有一辆车。

 

其实,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利于家庭出行、价格亲民的车型,成为当时购车的重要考量。从这一阶段开始,汽车市场悄悄发生着变迁,车型多了,车的价格也在这些新增的自主品牌的影响、倒逼下,不再居高不下,包括老三样在内,包括以后逐渐推出的合资品牌车型,都在竞争与发展大方向上,向平民化开始靠拢。

 

汽车就这样以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消费者的家庭。

 

2009年的历史契机

 

“黄金十年”中,2009年无疑是一个被特别眷顾的年份。汽车产销总数能够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并非偶然。没有被国际经济衰退大潮裹挟,而保持稳定发展,是内在保证之一。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是经济衰退。但对中国而言,由于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障经济稳定发展,因而,从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情况看,宏观经济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3712

在所有出台的政策中,1.6L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影响最大

 

除了以上宏观利好外,从微观方面看,2009年初,中国出台和实施的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不仅起到了刺激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复苏的作用,同时更推动汽车市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油价下调、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因素,直接刺激了汽车消费的增长。应该说,正是一系列有利于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的推动,不仅提高了消费者购买力,使得消费群体扩大,而且对提升消费信心,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举例来看,在所有出台的政策中,1.6L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影响最大。2009年,该类车型销售量为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增长贡献度为70%。

 

当时,《中国消费者报》曾对此做出分析,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汽车产销增长曲线被陡然拉高,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更是以80%的高曲率收尾,反映出正是宏观微观利好叠加,才导致了如此高速度增长的发生。

 

除了以上政策因素,市场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对汽车市场依然产生着关键影响。

 

对于2009年,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及房地产市场。因为在这一年,房地产市场房价高企引发的购房潮,从侧面对汽车的销售进一步带来了强力的推动作用。

 

通货膨胀预期增强,使房产成为理想的抗通胀产品。金融危机后,为了振兴中国经济,国务院出台四万亿振兴计划,使2009年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高达24%,公众对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增强。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4330

在房价上涨过程中,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增加,导致他们对当下汽车价格的敏感度进一步下调,也成为购车热情上涨的推动力之一

 

此时,房地产不再是十年前那个为了单纯改善居住的商品房了,不少人发现了房产可住、可投资的灵活性,于是将存款转化为房产,以求保值增值。2009年,房产受到了公众的狂热追捧,到处都是看房的人。不仅城市居住带,甚至就连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区域,其房地产业也异常火爆。南到三亚,北到渤海湾,不少地方新增海景房,一时出现抢房“热潮”。房价高速上涨所带来的投机空间,无疑进一步推动了房价上涨。而在房价上涨过程中,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增加,导致他们对当下汽车价格的敏感度进一步下调,也成为购车热情上涨的推动力之一。

 

房地产市场火爆,车市火爆,带动中国汽车产销坐上世界第一的宝座,原因不一而足。包括消费环境发生的变化、消费选择出现的变迁、消费偏好的逐渐形成以及消费升级的内在推动,等等,都成为推动购车热情上涨的成因。

 

身边买车的人越来越多,给更多的消费者带来了新的期待:别人家有车了,我们家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要不要买辆车?我们甚至不能说这是一种攀比。

寒风凛冽,当别人的孩子坐在车厢里,在温暖的空调中,行进在车流中时,可以放松地吃着早餐,甚至可以补个回笼,此时,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车站里等一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吗?苦夏,当朋友带着家人开车远游避暑,你有没有这样的冲动,带自己的双亲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还有就是此前我们提到的,并没有被关注到的三四线地区的消费市场,尤其是农村地区,也在汽车下乡等政策的推动下,渐成规模。买辆车,又能娶媳妇接丈母娘,又能用于日后的农业生产,这给不少农村消费者带来了新期待。就是这样一个个小愿望、小目标的刺激,成全了2009年的车市,将“黄金十年”的增长,带入了新的高度。

 

 

“黄金十年”的反思

 

2012年1月12日,中汽协公布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数据显示,虽然总量仍是略有增长,但增速为此前13年来的最低水平。2011年,全国汽车产量为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4%;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乘用车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产销增幅也不过4%~5%。对比2010年产销量双双暴增32%以上的数字,2011年的车市,宛若酷暑进入严冬。是什么原因让车市出现如此对比强烈的兴衰更替?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5324

对比2010年产销量双双暴增32%以上的数字,2011年的车市,宛若酷暑进入严冬

 

应该看到,在一定程度上,政策主导为主而市场调节不足,这是“黄金十年”后期发展的重要特征。更关键的是,有些政策自身是不是足够成熟,办好事最终收获的是不是一个完美的结果,值得思考。

 

时逢利好,抓住机会就能成为赢家。当年,对于车市增长带来强有力推动的是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应该说,一系列有利于汽车市场发展政策的推动,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使得消费群体得以扩大,而且对提升消费信心,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当兴奋的心情平复下来,再做冷静的观察,或许人们会得出一些更加理性的结论。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十年前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可以看到,对于2008年底实施的购置税优惠政策(以至于数年之后再次实施的购置税优惠政策)一直都不乏微词。有人认为,红火了一时,遗患于后市,这当然不会是政策制定者所乐见的,但也一定是没有预见的。因而,如何在政策优惠期截止前后,做到市场平稳有序过渡,避免寅吃卯粮,过度透支后续市场,确实需要给予更多的理性思考,寻求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除了政策因素之外,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样需要找到解决的突破点。

 

1935年,我国著名学者胡焕庸提出了“胡焕庸线”这一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清晰地分割了东南/西北两部分人口分布密度与经济发展状况。但是,即便是在车市“黄金十年”之内的2009年,胡焕庸线两侧所反映出的东西地区差异依然明显。

 

以2009年下半年为例,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活跃度高,消费能力较强,因而对全年市场拉动效应明显,西部地区则明显偏弱。当年,东部省份出现高达77%的增长幅度,最后被西部拉平至50%以下,东西差异可见一斑。

 

更让人忧心,或者说更无解的,是东部过快发展带来的管理难题。车多了,路堵了,怎么办?一个字:限。部分城市纷纷出台限制措施,人为干预车市过快增长。在部分城市,车市的缰绳,被这种简单直接的管理措施一把拽住,有限放开。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6168

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活跃度高,消费能力较强,因而对汽车市场拉动效应明显,西部地区则明显偏弱

 

2010年12月23日下午,北京市政府、市交通委等相关部门公布了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新举措,确定2011年度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为24万个(平均每月2万个)。从2010年12月24日起,北京市将开始对购买小客车实行限制;同时,北京也率先采取了购车指标通过摇号方式无偿分配的方案。

 

没有任何数据能说明,2011年汽车整体产销数量锐减与这样的限购措施有关。但是,同样也没有绝对的理由说明拥堵的全部成因,都应该归结到交通工具身上,这一点谁都明白。

 

举例来看,在高楼大厦林立的CBD之中,再立起一座座摩天大厦的时候,又有什么措施,什么人,为摩天大厦未来一定带来的区域拥堵加剧去买单或付出成本?有没有人从最初就应该为肯定出现的后果承担责任?

 

22汽车“黄金十年”狂欢的思考6541

车多了,路堵了,怎么办?一个字:限

 

再比如,当我们所有的商品房都建设在郊区以至远郊的时候,每天早晚潮汐式的车流一定是城市必有的现象。有没有专业人士,在最初就考虑到半小时工作生活生态圈的问题呢?

 

只可惜,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上,车尤其是私家车,成了所有矛盾集中的焦点,成了最终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案。

 

当前,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贡献度已经达到58.8%,而汽车整车以及关联的上下游消费,在消费整体贡献度当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我们需要汽车市场发展的时候,如何做到平稳有序,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让我们的社会运行更加和谐,让汽车市场也能有序发展,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与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的品质消费,这值得所有人认真地思考。

 

 

主编点评:黄金十年助中国改变

 

 

对于家轿的普及有人归之于“汽车的黄金十年”来描述,或形容。确切地说,这是人们圆轿车梦的爆发,或者说是汽车的井喷期。对于刚刚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人们见面把“你吃了吗?”改口叫“你车卖了吗?”由此成了一种新的问候语。这种时代气息,有走过冬天踏进春天的感觉。

 

这是一个带有时代转折的重要标志,与纪年更替相吻。不期而遇,颇具意味。但历史上并没有清晰的记载,而民间则当作了狂欢的盛宴。燃点就是上海对私人购车开禁,实施牌照额度竞购(俗称汽车照拍卖)。由此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与之相对应的“十万元家轿”定格(夏利和赛欧)在同年北京车展上出现,也就被默认为中国家较普及的开始。于是,一篇“元年不遥远——关于轿车进入家庭的思考”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对中国“汽车元年”的提法有了公开的表述。

 

确切地说,当中国进入新世纪时,汽车成了亮点,故有百年汽车看上海之说。仿佛历史轮回,从中国第一辆汽车在沪登陆到十万元“小别克”(赛欧)一锤定音,可谓百年。对于排尿公民百姓来说,终于可以触手可及,不再是,也不忌讳拥有私家车会带来麻烦,而是表示消费能力带来的体面和对生活的理解与美好的向往。

 

这是个物质显形的时代,人们拥有家轿当作了幸福指数。井喷的背后与其说是物质匮乏的惩罚,不如说是有了消费和生活理念的释放。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显示出这个国家最富有生气的日常图景就是汽车大批进入家庭,故有人说,汽车的21世纪属于中国。

 

 

---撰文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施乾元,高级记者。1987年进入中国消费者报社至今,历任专刊部、总编室、记者部、汽车事业部负责人、主任及编委等职。本书全文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下期预告:“6”转“7”的民间胜利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0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9 ¥ 0.00
  • 蔚来是否在为宁德时代做“嫁衣”?

    资金捉襟见肘问题一直困扰着蔚来。除了提高销量,去找新的投资对蔚来掌门人李斌来说也是要事。最近,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计划投入25亿到蔚来能源,这对于持续亏损的蔚来而言,究竟是扭亏为盈的机会,还是饮鸩止渴?

    12 ¥ 0.00
  • 期待车展,期待大众

    在中国,大众品牌家喻户晓。每逢车展,大众总以集团名义,庞大阵势占据C位,格外抢眼,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以半个主场的身份,展示其在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全球范儿。所以,最先收到邀请函并不意外,而今年的看点才是关键。不论是对于大众集团还是其他外资汽车公司,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会作为东道主的身份登场,以不同于以往的改变精彩纷呈,预示着一个中国汽车的时代大幕徐徐开启。

    17 ¥ 0.00
  • 极氪为何是中国车递给全球的新名片?

    如今,极氪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的第一品牌,并被消费者视为当下辨识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不仅有温度,还是生活的镜子。如此评价,不止是依据可量化的“外延真理”,还有不可量化的“内容真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自我身份提升的认同,有着对社会生活整体性的判断和远见,已然成为一种势能的载体。

    21 ¥ 0.00
  • 上海F1赛事为何没有汽车厂家的影子?

    汽车行业转型,不止是汽车品类,还是车企洗牌和淘汰的深水区,关键是投资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方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在加剧,消费焦虑,失去定力,已然成为一种阵痛在蔓延……

    18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0 ¥ 0.00
  • 聚焦年轻化市场,奇瑞努力成为“油电双轨”的平衡者

    尽管“油电之争”早已争得不可开交,但结合政策的博弈、车企的表态以及销量的份额,不难看出这两种驱动类型的产品已然达到了平衡,至少短时期内如此。至于那些剑走偏锋的“一边倒”言论,实质上是企业自身发展利益驱动下的片面之词,缺乏格局,难以概全。奇瑞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又在推进高质量燃油车,双管齐下,把选择权留给市场。

    10 ¥ 0.00
  • 星途揽月C-DM上演“理工男式”豪华: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2025年的汽车市场已不是造车新势力的独秀舞台,当更多的传统车企凭借过硬的混动技术向高端市场发起总攻,技术平权、智驾平权让我们看到国产高端智能车的希望,星途揽月C-DM这个有着理工男式豪华特质的搅局者,让人看到了豪华品牌对于高端定义的另一种可能性: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11 ¥ 0.00
  • 车企接连下场“造人”,人形机器人靠近我们?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位于柏林的一家生产车间引起热议,一台名为Apollo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车间完成精细操作,奔驰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机器人造车。从最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到宇树机器人表演,除了机器人科技公司在这条赛道竞争,各家车企也纷纷“凑热闹”: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14 ¥ 0.00
  • P7载着广本的精髓与梦想出征,“新家”为其披上新铠甲

    当汽车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变成快消电子产品时,当一些车企纷纷打造网红产品以及通过种种营销噱头博取流量时,广汽本田依然倔强地拒绝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市场红利,并选择以“数智·零碳”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对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通过全新的工厂和全新的产品为梦想而战。

    14 ¥ 0.00
  • 玛莎拉蒂能不能造得出爆款的小米SU7 Ultra?

    在造车新势力的倒逼下,连超豪华车品牌感受到前有未有的压力。近日,玛莎拉蒂决定取消了纯电版MC20跑车的项目。与此同时,同为跑车的小米SU7 Ultra提前宣布完成了今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中,再强的品牌也有危机感,单靠吃老本难以为继。

    22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4-25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