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自主品牌市占率超越合资品牌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然而,自主品牌真的已经实现全面超越合资品牌了吗?合资品牌到底有没有实力再度压制自主品牌?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子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持续多年,合资品牌压制自主品牌似乎已经是一种“常识”。然而,这一情况却在悄然发生变化。6月下旬,乘联会公布了1-5月份市场分析报告。据该报告显示,自主、主流合资、和豪华车三大领域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变化,其中自主品牌和豪华品牌的市占率均迎来了增长,唯有主流合资品牌的份额创新低。

 

合资品牌被围剿

从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来看,自主品牌在今年5月份的市占率为36.6%,1-5月份的市占率是37.9%,相比于2020年,同比增长了2.1%。而1-5月的累计销量是316.78万辆。回顾自主品牌在前五个月的市占率,呈现出的是前高后低的趋势,今年1月和2月的市占率均接近39%,随后下降至37%以下。

豪华品牌的市占率表现则与自主品牌相反,每个月逐步递增,从今年1月份的市占率13.9%上升至今年5月的15.4%。今年1-5月,豪华品牌的市占率为14.7%,相比去年的13.1%有小幅度增长,市场累计销量为123.03万辆。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在乘联会统计的三大领域市场中,唯一同比下跌的是主流合资品牌,今年前五个月的市占率为47.4%。据数据显示,主流合资品牌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市占率均在50%以上。然而,进入到2021年就下跌至49%以上。有意思的是,在主流合资品牌市占率下降的同时,几乎所有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都有所下跌。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今年1-5月,日系、德系和韩系三大阵营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9%、25.1%和2.9%,去年它们相对应的市占率分别是24.1%、25.5%和3.8%。德系、日系作为主流合资品牌的“扛把子”,二者的市占率下降对主流合资品牌市占率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虽然法系和美系的市占率维持相对稳定,分别是0.3%和9.7%,但是由于本身基数较低,所以对合资品牌市占率的影响并不大。

 

合资品牌压力大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合资品牌的市占率会出现如此明显的下滑?从各家车企的回应来看,芯片短缺问题对日系品牌、德系品牌的影响非常大。由于芯片短缺问题,各个主流合资品牌的生产节奏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日本瑞萨的着火事件之后,部分一级供应商的供货能力明显不足,产业链紧绷,难以有效地维持各大车企的生产所需。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根据汽车市场反馈的动态,由于少数车型供给不足,终端上已经明显感受到供给的约束,终端促销资源开始回收。不过,由于经销商和二级流通环节上尚有库存,所以在短时间之内,芯片短缺问题还没有对汽车产品的零售造成明显的影响。

据数据显示,由于主机厂的产量不足,批发量受到了直接影响。比如说,5月厂商批发销量为160.6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3.1%。5月末厂商库存减少3万辆,渠道库存减少12万辆。相比于过去的几年时间,2021年前5月厂商库存减少21万辆,形成连续4年强力去库存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5月各大厂商的库存已经下降到低位。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除了受到芯片影响以外,合资品牌产品的竞争力也在下降。以混动技术为例,自主品牌相继发布了自家的混动技术,打破了合资技术垄断的局面。相信大多数读者都知道,在过去的时间里,混动技术领域一直都被丰田的THS混动系统、本田的i-MMD系统垄断。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虽然我国从2009年开始就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但是由于HEV车型迟迟没有被纳入新能源汽车范畴,导致自主品牌在HEV技术领域上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不过,中汽协推出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不仅明确了将混合动力作为一种明确的技术路线,而且还延伸了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

随后,自主阵营中的各大车企相继发布了混合动力技术,打破了合资品牌垄断的局面。比亚迪从去年6月份开始便发布了双模技术双平台战略,包括DM-p和DM-i两种平台。其中,DM-p平台的“P”指的是powerful,意味着该平台主打动力强劲、极速。DM-i平台的推出是为满足人们对低能耗的需求,强调以点为主的混动技术,满足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的追求。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也开始渐渐显现出来。换句话说,比亚迪在接下来的汽车市场有着比丰田、本田等更大的发展潜力。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除了比亚迪以外,长城汽车在去年也发布了名为“柠檬混动DHT”的混动技术。相比于之前长城汽车在WEY P8等车型上搭载的P2+P4的插电混合动力架构,此次登场的柠檬混动DHT系统在油电混合效率、电动机出力比例、动力流的耦合层面上有了全面升级。仅从技术来看,长城汽车的混动系统已经完全不逊色于合资品牌。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所以,在自主品牌技术实力不断突破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在市占率上持续超越合资品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自主品牌向上难

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能够增长,与头部品牌的销量强势表现有关。比如说长安汽车前五个月的销量成绩高达53.42万辆,吉利汽车则是48.37万辆,都进入乘联会的车企销量榜前五名。除此之外,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和上汽乘用车的成绩也名列前茅,都进入销量榜前十五名。更重要的是,这些车企在前五个月的成绩都比去年同期迎来了正增长。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虽然自主品牌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单一车型方面与合资品牌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抛开豪华汽车市场不讨论,在SUV市场、轿车市场两大市场上,自主品牌单一车型的销量表现较弱。以乘联会公布的5月轿车市场销量为例,排名前三的轩逸、卡罗拉、新朗逸的月销量分别为38373辆、35083辆、30375辆。五菱宏光MINI EV凭借着性价比高的优势排在了第四位,月销量为29706辆,这是唯一一款排进轿车销量榜前十的自主品牌车型。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纵观2021年5月轿车销量排行榜,自主品牌阵营中除了五菱宏光MINI EV以外,只有吉利帝豪(15460辆)进入前十五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想要突破这一僵局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时间的积淀,毕竟排名前三的合资品牌车型都已经在国内市场上深耕多年。

车市占有率陡生变局,自主品牌开始围剿合资?

 

除了单一车型以外,自主品牌市占率虽然足够高,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占据了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上依旧还是以合资车型为主。如果自主品牌想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那么加大冲击高端市场的力度还是需要加强的。值得点赞的是,现如今不少自主车企都在加速旗下产品/品牌高端化,比如说领克、星途、WEY、东风岚图、上汽智己等等。

 

点评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为晚,在很多方面与国外车企依旧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标准。虽然目前自主品牌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想要进一步超越自主品牌仍存诸多困难。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依靠宁王的滑板底盘,长安马自达能否咸鱼翻身?

    滑板底盘在汽车行业能否推进?这曾让不少相关企业折戟沉沙。目前来看,宁德时代有意将滑板底盘业务进行到底。昔非今比的长安马自达,能否助宁德时代圆梦?

    0 ¥ 0.00
  • 这些倒下的新势力,要想复活不容易!

    最近,国内多家陷入困境的新势力都传来一些好消息。哪吒开始偿还供应商欠款,极越和威马两家也迎来了一线曙光。这些车企能不能复活还有待观察,当下车市太卷,连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车企,如今都度日如年,而这些根基很浅的新势力车企,要活下去是非常难的事情,最新消息是哪吒被申请破产审查。

    12 ¥ 0.00
  •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

    大红大紫的小米汽车,虽然一度顺风顺水,但作为造车新手,总体上还是缺乏经验,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风浪。卷入一系列风波中的小米汽车,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11 ¥ 0.00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14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24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7 ¥ 0.00
  • 超级混动成为沃尔沃的优选,折中更安全

    新能源的路径应该是什么样,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因企业而异。从主机厂精准转型、平稳过渡的发展动机来看,顺应环境、适合自身的路线才有可能是短期内最优的路线。这是行业规律、市场法则折射出的造车真理,面对真理,绝大部分主机厂都需要在新能源席卷的背景下进行尝试,沃尔沃也在其中。

    0 ¥ 0.00
  • 四大科技企业相助,宝马谋求在智能化赛道突围

    面对新势力的进攻,宝马的日子并不好过,江湖地位被新能源后浪推翻,生长百年的庞大身躯,使其转变难度大。而进入调整期的宝马,期望在智能赛道站稳脚跟,以中国速度开启战略转型,通过深度绑定中国科技力量,在智能赛道构筑全新竞争壁垒。

    7 ¥ 0.00
  • 剑指宝马MINI的萤火虫,能否避免重蹈乐道的覆辙?

    近日,蔚来汽车子品牌萤火虫旗下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起售价格为11.98万,这台定位为小型纯电车型在蔚来原先的豪华车阵营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好、最安全的小车。这台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端智能电动小车,能否满足蔚来汽车打开海外市场的预期?能否明显提升蔚来的销量?

    8 ¥ 0.00
  • 银河耀8上市拉升了什么?

    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吉利银河耀8上市发布会讲究仪式感,更是将这一深度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17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15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7-06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