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许家印造车硬币的另一面:是“太疯癫”还是“看不穿”?
撰文|钱 蕾/编辑|禾 子
一场令汽车人“大跌眼镜”的签约秀11月12日在广州上演,这场同时摆上60张签约桌、堪称汽车业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签约峰会主角是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广州市市长致辞、全球最核心的汽车零部件大咖站台,206家全球汽车产业各领域龙头企业CEO及高管、近300家媒体,1100多人出席了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
刚刚以1958.6亿元身家荣登福布斯2019年度中国富豪榜第三名的许家印,在峰会的压轴演讲上首次对恒大造车这件事进行了近半小时的阐述,他抛出的“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这“五字恒大造车路”更是语惊四座。
许家印金句不断,现场掌声雷动,人群不时被恒大的“换道超车梦”点燃。对于恒大造车这件事,业界一直以来以观点不一,在许家印亲自诠释了恒大造车路后,质疑声也没有断过。那么,这场史上最豪华的汽车签约秀背后到底是个什么逻辑?许家印造车的故事,到底是“他人笑我太疯癫”还是“我笑他人看不穿”呢?
“土豪感”方式抛出恒大造车路
“会场5公里外就可以看到恒大的大型峰会指引标识广告牌。”一位来参会的人士告诉《禾颜阅车》,这个规模千人以上的峰会其实是个许家印临时起意的一个活动,20人组成的会务组以牺牲睡眠为代价,恒大其他板块员工协助,没有公关公司介入,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这样规模的全球化会务安排,恒大的执行力可见一斑。“恒大做事一直是这种风格,只要老板决定了做,动作起来非常快。”
撇开许家印的演讲,这场峰会的高光时刻是60桌同时签约和最后的巨幅拍照环节。博世、麦格纳、大陆、蒂森克虏伯、巴斯夫、采埃孚等60家世界龙头零部件企业代表同时与恒大新能源签约。广州香格里拉宴会厅巨大的屏幕上不断切换着这些零部件企业的名字,每一屏上都是鼎鼎大名的汽车供应商。60张签约桌由恒大员工列队搬上前台一字排开后,另一批工作人员跟进将签约用品完成放置,之后签约人员开始上台完成签约。最后的拍照环节也是如此,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全程脱稿的许家印说起恒大造车路滔滔不绝但逻辑清晰,这位今年61岁的地产大佬用一口略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不乏诙谐又不紧不慢地抛出他的恒大汽车路。“买买买,只要能买的就买下来”这样的表达让他的做派很具土豪感,但这又不妨碍呈现隐藏在背后的率真和执着。顶级的汽车零部件大佬们毫不吝惜对许家印的溢美之词,FEV集团全球CEO Stefan Pischinger说:“在项目的推动下,您(指许家印)与我们员工已经产生联系,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正在变成可能。”因为会场座位有限,不少人全程站着听完峰会。
“用3到5年时间把恒大新能源汽车打造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企业。”这是许家印为恒大汽车定下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恒大将在中国、瑞典及“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同步建设10大整车生产基地,并建设相应配套的具核心技术的零配件生产基地;同时研发15款车,产品线覆盖中端,中高端,高高端,世界顶级;3年投资450亿,今年200亿,明年150亿,后年100亿;恒驰1计划明年上半年亮相,后年量产;10到15年内,恒大汽车年产规模达到500万辆。
许家印就这样以一种非常土豪感的方式抛出了一条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确从未有过“恒大造车路”。以房地产大佬的身份浸淫商海这么多年,许家印清楚地知道“顺水推舟”既能引发更大的关注,又不会有违和感。但这背后的因素绝非五个字这么简单。
换赛道其实蓄谋良久
许家印将触角伸向汽车缘于和贾跃亭的牵手。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次亲密接触打开了许家印的汽车视野,虽然和老贾的合作最后无疾而终,但恒大却由此打通了进入汽车产业的快车道。汽车目前在恒大的定位中是龙头,地产是基础,文旅和健康是两翼。“恒大进入汽车可以说是快速切入,这符合许家印的做派。”上述人士说,今年,他带领恒大汽车产业高管走了全球23个国家、47个城市,考察了58家全球汽车产业各领域龙头企业。“这次峰会实际上就是将今年来达成的合作做一个集中的呈现和宣布。”
事实上,许家印选择第二赛道的打算已经蓄谋良久,也没少折腾,夭折的项目有,如冰泉;成功的项目有,如足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趋势不再的情况下,再好的企业也难有更大的作为;二是,房地产企业因为其业务的地域属性很难成为跨国巨头,虽然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恒大位列第138,但如果没有新的发展动力,很难有更大的突破;三是,国家降负债去杠杆的政策也让恒大必须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
2018年,恒大宣布进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并于中科院合作投资超过1000亿,重点开拓包括生命科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量子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现代科技农业等。这些行业中,最能形成产业链拉动效应的非汽车莫属。用许家印的话说就是:恒大的多元化战略和打造百年老店的战略,和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谋而合。
“做任何事都是要有目标,有定位,有规划,有战略实施。”事实上,许家印说的这四个有,在其所涉足的房地产领域一直一以贯之。用23年时间把一家从零开始的企业做到总资产2.1万亿、年销售规模6000亿,财富流水基本日进2亿,靠的是集约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到现在,恒大实行的还是“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为了保证全国化扩张中不走弯路、节省成本和标准化运营,许家印制定的规章制度高达6000多条。
在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下,集团直接把控上马项目、规划设计、材料供应、招投标、预决算、工程管理、质量管理、销售、交楼等各个环节,区域公司的角色只是执行实施。恒大地产只有三条产品线,高端系列——恒大华府,大约占5%的份额;恒大绿洲、恒大雅苑等,约占70%份额;恒大金碧天下,约占25%份额。这些产品分布在全国223个城市,但每一个同名的楼盘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理解了恒大在地产上的规模化,就不难理解许家印在恒大造车规模化布局上要“大”的逻辑来源。“只有大规模才能降成本。”许家印说。
“圈”和“大”背后有深意
“他做事风格就是出手就要做行业第一,做最大、最好。”一位熟悉许家印的人士告诉《禾颜阅车》,从他身上可以看到那种河南人的狠劲儿和执着,是个工作狂。“但另一方面,他又很重视细节,善于把目标分解和细化。”
在汽车圈走了几个回合后,许家印的选择是用资本换时间。“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经验,要制造基地没制造基地,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是一穷二白。我们怎么造车?”他琢磨出一条有鲜明许家印风格的恒大造车路。“今年我拜访了世界汽车产业各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了强大的汽车朋友圈。”许家印将自己今年在国外的一系列考察走访总结为建立汽车朋友圈,并称“这非常重要。”
如果说“买”作为恒大造车路的开路先锋,只能说明恒大有钱,但用资本换技术并非首创,也不新鲜。“圈”才是许家印自己悟出的锦囊。“朋友圈逻辑”在许家印早年的房地产生涯中也有据可考。2008年3月,恒大在香港IPO失败,在一片唱衰声中,许家印的狠劲儿出来了,在香港一呆就是三个月,每星期周旋于富豪之间,终于挤进了香港顶级富豪的小圈子。就是这个朋友圈在关键时刻帮了许家印,许家印拿出全部身家,让出部分优质项目股权与富豪签下对赌协议,恒大转危为安。2009年11月5日,恒大二度冲刺港股,一雪前耻。许家印选择与全球汽车零部件的龙头企业和头部人物构建其汽车朋友圈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他土豪感的言词和外表下,藏着他发现并运用过的商业逻辑。
至于许家印说到的恒大造车路中的“大”,你更不能小看。这里面,除了针对产业布局规模的实际考量,还多少藏着他的政治小心机。有没有注意到他世界十大整车生产基地布局在“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沉浮于商海多年的许家印一直被外界视为“政治正确,嗅觉灵敏”的企业家,他不同于王健林“自己的钱,想投哪里就投哪里”的任性,也有别于王石“远离政治却经常陷入娱乐圈”的尴尬,富豪许家印的作派较为“老干部”,这位老干部把郎平送给了中国女排,把里皮送给了中国男足。至于许家印对政策的把握,你稍稍留意,就可以发现,恒大的战略,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几乎同步,国家扩恒大扩,国家缩恒大缩。
“许家印主席,国际视野宽阔,战略眼光独到,善创新会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衷公益事业,带领恒大集团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峰会致辞中这样评价许家印。许家印的一个经典表态是:“恒大一切都是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给的,理当先富帮后富。”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许家印作为为数不多的企业家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有人说这是纳税和捐赠换来的,恒大2018年的纳税是上市房企榜首,602.18亿;2019年慈善榜显示许家印捐赠额40.7亿,超马化腾近30亿。答案可能是,但又不仅仅是。
点评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门槛很高的行业,前期至少需要数百亿的资金支撑,这一点很少有企业能够HOLD得住。许家印以最直接的方式为恒大设计了一条通向目标的道路,买技术,买渠道,用钱造生产基地,散金扩建朋友圈,这些似乎可以用资金方式短期内实现产业链布局。但是,要驾驭这些买过来的技术,没有一支过硬的团队很难完成对技术的落地应用和迭代升级,也就是说,恒大是否有能力将这些买过来技术、渠道、平台等等进行很好的系统集成,恒大汽车能否构建可以驾驭全汽领先汽车公司的体系能力,才是恒大造车路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这也是眼下恒大汽车最大的短板。
不过,曾在钢铁厂当过车间主任的许家印也并不是制造业的门外汉,他做成功的事和没做成功的事都一直有很多争议。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许家印也不例外。到底是“他人笑我太疯癫”还是“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500多年前出自唐寅的诗句或许可以用来为这篇许家印的造车故事做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