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随笔

  • 随笔 | 品“封城日记”,穿越虚构与纪实

    读茨威格的纪实作品,看鲁迅杂文,品封城日记,就有了对历史的穿越,反观虚构的无力和苍白。

    143 ¥ 0.00
  • 法国车为什么有物象崇拜背后的文化积淀

    在设计的革命中获得新生,这是法国汽车的特质。有人把它概括为“在通常无阻的革命中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然而,法国车在中国并没有获得很多的知音,要远落后于它的人文传播,尚未形成流行的符号,这又是为什么?

    94 ¥ 0.00
  • 为什么浪漫巫婆桑德拉·罗德斯一直不老?

    当年近8旬桑德拉·罗德斯出现在上海这块被誉为当今设计之都的城市,依然没有改变她的时尚理念——离经叛道。如果说艺术是吃饱了撑的,那么,设计就是为市场而生的工具。

    336 ¥ 0.00
  • 狼堡的“路”:历史车辙映出的文化甬道

    在我看来,狼堡“ 汽车城”园区最易忽视和忘记的是由入园到酒店那条长长的甬道,刻意铺成了一个“有历史的路”,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年代感,还留下了一字不写的“路碑”(展示柜)作为悬念的思考。我以为,这才是园区最具创意的灵魂——把路与轮子的关系融入了时空,提供了可以触摸历史的真实,穿越古今,让“路”的感悟温润起来,既可与古人对话,亦可与未来搀手,让想象插上了翅膀。

    897 ¥ 0.00
  • 狼堡:用汽车思想锻造的都市村庄地标

    狼堡,德国的工业城市。历史不过百年。因为靠煤、钢产地,应运而生。城市以“狼”为图腾。由此得名。大名叫沃尔夫斯堡。“狼”,作为一种意象早就渗透到了总部位于狼堡的大众汽车的骨子里,现已成了一种精神。

    184 ¥ 0.00
  • 为什么美国车能让人感受到探索精神的存在?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亨利·福特流水线的发明,汽车进入家庭的历史也许会推迟,汽车普及的速度会放缓。事实上,汽车带来的变化使美国获得了强国的地位,其榜样的力量迅速在全世界蔓延开来。“没有汽车出现,就没有现代美国。”这样的启示折射出难以抑制的效应,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

    98 ¥ 0.00
  • 雪佛兰的上海味道原来是“携福来”

    “携福来”,对于老底子的上海人来说,就是一种情结。很多年前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老华侨提起小时候在上海的生活时,记忆最深的就是雪佛兰。他用上海话说出来时就变成了“携福来”,很符合上海人的“洋气”,略带不屑弄堂市井的克勒,颇有海派的腔势。这与“拐派头”的粗鄙不同,多半带有教养并见过世面的文雅。

    128 ¥ 0.00

主笔专栏

好书连载

中国汽车四十年

汽车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最为紧密的晴雨表,它既是时代记忆也是社会表情。《中国汽车四十年》通过国内...

轮上呓语

《轮上呓语》为汽车评论家、汽车记者颜光明先生从事汽车产业报道及汽车产业评论的随笔合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