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那个从小就深得外祖父费迪南德·保时捷宠爱的任性外孙皮耶希,用“只能靠自己”的方式在和保时捷家族的较量中,造就了一个大众汽车帝国,超越了外祖父的梦想。这位82岁的老人留给大众的财富,除了真金白银的汽车帝国,还有其用灵魂铸就的大众DNA。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钱 蕾/编辑|禾 子

1937年,保时捷创始人、大众甲壳虫的设计者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女儿露易丝·保时捷在维也纳诞下一个男婴费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 Piech)。82年后,这位被德国媒体称为“大众全球汽车帝国”的缔造者,在德国巴伐利亚南部罗森海姆的一家餐厅里突然倒地,送医院抢救无效后于8月25日去世。为纪念皮耶希,大众汽车集团将在沃尔夫斯堡和德累斯顿等地降半旗致哀。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皮耶希是一位在正确时代里出现的正确的人物。他把品牌文化和价值拓展到历史最高点,也让大众集团由此站在了世界巅峰。”大众集团前亚太地区技术副总裁WOLFGANG在接受《禾颜阅车》采访时表示,在他的时代,产品的研发量和高品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目标;同时在降成本的命题上,实现了最佳掌控度。他成功收购众多豪车品牌,不仅延续了这些品牌的尊贵性,更带领他们与大众集团的航空母舰一起,创建了这个时代中汽车工业的辉煌。“这些只有皮耶希才能实现。”WOLFGANG说。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皮耶希时代”结束

“从20世纪60年代起,皮耶希深刻地影响着汽车的发展进程,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前行。”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主席潘师表示:“他是一位极富激情的管理者、才思敏捷的工程师及富有远见的企业家,他的一生在汽车行业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他设计了保时捷917等传奇车型,取得勒芒挑战赛的胜利,使保时捷品牌跻身赛车领域;他通过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和TDI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等创新技术,引领奥迪品牌达到全新的技术水平,并塑造了奥迪豪华品牌的形象;他推动了集团的国际化进程,将宾利、兰博基尼和布加迪整合进集团,并通过统一的平台化战略,赋予了集团旗下品牌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他将斯堪尼亚和曼恩纳入集团大家庭,为集团成为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商用车供应商奠定了基础。”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从几个不同的历史侧面高度评价了皮耶希对大众汽车帝国的贡献。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皮耶希的妻子乌尔苏拉·皮耶希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费迪南德·皮耶希对汽车的热情和对企业员工的关爱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至死都是一名狂热的工程师和汽车迷。皮耶希的家人将在小范围内为他举行葬礼。“对于追随者来说,他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和富有远见的战略家;对于他的对手来说,他是一个奇怪的独裁者。”德国《明镜》周刊这样评价皮耶希。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在迪斯看来,皮耶希是“将品质和完美带到汽车行业的每一个细节,深深扎根在大众汽车的DNA之中”的那个人。换句话说,皮耶希一直是大众汽车集团当之无愧的核心和灵魂人物,是皮耶希使大众成为一家全球性公司。虽然在他离开大众前后的这几年,皮耶希的做法受到了外界的很大争议,但是无可否认,这位工程奇才对整个大众集团和德国汽车工业的贡献。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虽然皮耶希在2015年就辞去了在大众汽车集团的职务,在人生最后这几年,他与大众集团公然闹翻,也备受争议,但其实,直到人生的终点,这位汽车行业的教父级人物也一直在幕后影响着大众汽车。而随着皮耶希的离开,大众汽车的“皮耶希时代”才正式结束。德国《世界报》认为,尽管皮耶希已经去世,但皮耶希家族和保时捷家族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大众集团的发展,包括皮耶希的弟弟和保时捷家族的成员,仍是大众监事会成员。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我不在其中,我没有参与这个项目。”这大概是皮耶希最后一次接受公开采访时说出的话,今年春天,他的儿子安东在日内瓦车展上展示了第一辆由他自行设计的电动跑车。当时《图片报》询问皮耶希,“作为父亲想说什么?”,皮耶希这个典型的“皮耶希式回答”成了他留给媒体最后的话语。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据美国《财富》杂志估计,皮耶希本人名下资产为11亿欧元,而保时捷和皮耶希两大家族的资产总额为370亿欧元。德国《时代周报》称,皮耶希共有13个孩子。遗产将怎么处理,精明的皮耶希早有安排。他建立了两个基金会,让妻子乌尔苏拉及孩子们担任主要职位。

“只能靠自己”

虽然贵为颇有传奇色彩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的外孙,但德国媒体称,皮耶希在童年时代被认为是一个失败者,老师认为他“学习困难”。皮耶希在自传《汽车与我》中写道,“当我拿到了科技大学的毕业文凭后,家里人非常高兴,因为波尔舍•皮耶希家族终于出了一个真正完成大学学业的人。”不过,他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事情“只能靠自己”。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15岁到21岁,皮耶希在瑞士圣莫里茨附近的寄宿学校Lyceum Alpinum Zuoz就读,这段经历成了他的“教育黑暗时期”,之后他在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学习工程学,1962年,25岁的皮耶希获得机械工程硕士。毕业后,皮耶希进入在斯图加特的保时捷公司为他的叔叔费利工作,成为一名技术经理,开启了自己的汽车职业生涯。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在保时捷工作期间,皮耶希设计了著名的保时捷标志性跑车保时捷917,正是这款车帮助保时捷在1970年首次赢得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这也让保时捷的销量随之大涨。但本来有希望成为保时捷掌门的皮耶希,却遭到了来自保时捷家族的反对,保时捷与皮耶希家族达成协议,不允许家族内任何成员参与保时捷公司日常运营,他们不希望一个姓皮耶希的人来主导保时捷的未来。于是1972年,35岁的皮耶希加入大众汽车,主导了奥迪Quattro全轮驱动系统的开发,并由此开启了其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在奥迪,皮耶希担任技术工程主管并开发了奥迪80和奥迪100两款概念车。1993年,在大众陷入质量问题和成本漩涡时,皮耶希出任CEO。“上任后,他推行集中决策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层级制度。” 一位在大众工作过的工程师称,他引入“模块化生产理念”,简化了汽车生产流程,成功扭转了大众汽车的局面,他复活了甲壳虫汽车,推出了高尔夫车型,在管理上更是把公司管理得像“一台机器”。1993年到2002年,大众集团从亏损10亿欧元一跃成为年销量超过500万辆、盈利26亿欧元的全球汽车巨头。由此,皮耶希开始构建自己的汽车帝国。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皮耶希以并购品牌和扩张市场的方式将汽车帝国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从4个发展到12个。在他的领导下,大众在量产品牌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利润的豪华品牌,仅用一年时间就收购了宾利(Bentley)、布加迪(Bugatti)和兰博基尼(Lamborghini)等品牌。而西雅特、斯柯达、宾利、奥迪、保时捷、宾利和杜卡迪、斯堪尼亚(Scania)等品牌,作为大众汽车帝国中的不同定位的品牌,在全球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力。曾有记者采访皮耶希,究竟想收购多少汽车品牌?他的回答是:“我有13个孩子,大众只有12个品牌。”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一个令皮耶希较为得意的操作是,他将奥迪品牌推向了高端市场,这位奥迪的灵魂人物将奥迪成功转变为宝马和梅赛德斯的主要竞争对手。不过,这位向来不惜一切代价的狂热的工程师和汽车迷也没少让大众烧钱,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Research)分析师马克斯沃伯顿(MaxWarburton)就将辉腾、布加迪威龙和奥迪A2,列为现代汽车史上最亏钱的10款车中的3款。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皮耶希一生中的亮点实在太多,但如果只选一个其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那无疑就是在2012年被称为“蛇吞象”的并购和反并购大战中收购了保时捷品牌。当时,保时捷原本打算彻底完成对大众的收购,但皮耶希联手监委会其他投资者“反戈一击”,原本手持50%大众股份的保时捷反成为大众的囊中之物,这次个收购史上的经典案例,让“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与其堂兄沃尔夫冈保时捷争夺公司实权中胜出,并成功报了当年保时捷家族“不希望一个姓皮耶希的人来主导保时捷未来”的一箭之仇。由此,皮耶希也被冠上了“汽车教父”的神誉。

“专制”和“独裁”

这位争议与赞誉并存的汽车大师,一直被贴着“独裁”和“专制”标签,而在离开大众集团的这几年,皮耶希备受争议。

在生活方面,皮耶希更是离经叛道。据《皮耶希自传》记载,他撬了表弟的媳妇,后来又离开了弟妹,娶了当时家里的保姆——一位漂亮的幼教,也就是她现在的夫人做老婆。为此,皮耶希几乎被逐出家族。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在选人用人方面,皮耶希同样“专制”和“独裁”。不过,皮耶希在公司内部拥有一群狂热的追随者,当他对管理层失去信心时,他常常会迫使一系列高管离职。“如果我想要实现某些目标,我就能解决问题并推动它,而不会意识到我周围发生的事情......我对和谐的渴望是有限的。”他的自传中写道。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2006年,时任奥迪集团董事长的文德恩接替贝纳德·毕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担任大众集团董事长,一年后时任大众品牌总监的“成本控制专家”沃尔夫冈·贝瀚德(Wolfgang Bernhard)离任,至此,皮耶希的得意门生马丁·文德恩和大众集团监事会主席费迪南德·皮耶希成为了著名的“黄金搭档”,当然,这也被解读为“垂帘听政”。媒体称文德恩的背后是皮耶希,批评“大众高层改组,倒退回家族化管理模式”。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但这一模式也没能持久,曾经的亲密战友却在2015年爆发了巨大的矛盾。2015年4月10日,时为大众集团监事会主席皮耶希向外媒透露他与CEO马丁·文德恩“保持距离”,将大众高层的权力斗争公开化公。不过,当时监事会领导委员会出乎意料地拒绝了皮耶希的意愿,表示将投票延长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的CEO任期。当月晚些时候,皮耶希辞去了董事长一职。看上去已经输了的皮耶希在2015年9月的大众“排放门”中看到了复仇的机会,随着大众汽车柴油门丑闻的爆发,文德恩也就此下台。

 

那个称“只能靠自己”的皮耶希走了

 

禾颜阅车点评:

“专注于最高层次的和谐,是不可能把一家公司带上顶峰的。”这是皮耶希的一句名言。而“专制”的另一个同意词是“执着”,那个从小就深得外祖父费迪南德·保时捷宠爱的任性外孙,用“只能靠自己”的方式在和自己外祖父保时捷家族的较量中,造就了一个大众汽车帝国,超越了外祖父的梦想。如今这位82岁的老人走了,除了真金白银的汽车帝国,还有其用灵魂铸就的大众DNA,这是皮耶希留给大众的财富,也是他为这个时代汽车工业谱写的辉煌乐章。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依靠宁王的滑板底盘,长安马自达能否咸鱼翻身?

    滑板底盘在汽车行业能否推进?这曾让不少相关企业折戟沉沙。目前来看,宁德时代有意将滑板底盘业务进行到底。昔非今比的长安马自达,能否助宁德时代圆梦?

    0 ¥ 0.00
  • 这些倒下的新势力,要想复活不容易!

    最近,国内多家陷入困境的新势力都传来一些好消息。哪吒开始偿还供应商欠款,极越和威马两家也迎来了一线曙光。这些车企能不能复活还有待观察,当下车市太卷,连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车企,如今都度日如年,而这些根基很浅的新势力车企,要活下去是非常难的事情,最新消息是哪吒被申请破产审查。

    12 ¥ 0.00
  •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

    大红大紫的小米汽车,虽然一度顺风顺水,但作为造车新手,总体上还是缺乏经验,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风浪。卷入一系列风波中的小米汽车,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11 ¥ 0.00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14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24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7 ¥ 0.00
  • 超级混动成为沃尔沃的优选,折中更安全

    新能源的路径应该是什么样,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因企业而异。从主机厂精准转型、平稳过渡的发展动机来看,顺应环境、适合自身的路线才有可能是短期内最优的路线。这是行业规律、市场法则折射出的造车真理,面对真理,绝大部分主机厂都需要在新能源席卷的背景下进行尝试,沃尔沃也在其中。

    0 ¥ 0.00
  • 四大科技企业相助,宝马谋求在智能化赛道突围

    面对新势力的进攻,宝马的日子并不好过,江湖地位被新能源后浪推翻,生长百年的庞大身躯,使其转变难度大。而进入调整期的宝马,期望在智能赛道站稳脚跟,以中国速度开启战略转型,通过深度绑定中国科技力量,在智能赛道构筑全新竞争壁垒。

    7 ¥ 0.00
  • 剑指宝马MINI的萤火虫,能否避免重蹈乐道的覆辙?

    近日,蔚来汽车子品牌萤火虫旗下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起售价格为11.98万,这台定位为小型纯电车型在蔚来原先的豪华车阵营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好、最安全的小车。这台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端智能电动小车,能否满足蔚来汽车打开海外市场的预期?能否明显提升蔚来的销量?

    8 ¥ 0.00
  • 银河耀8上市拉升了什么?

    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吉利银河耀8上市发布会讲究仪式感,更是将这一深度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17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15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8-29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