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罢工OR开出租,汽车制造从业者未来难逃分流命运

罢工OR开出租,汽车制造从业者未来难逃分流命运

大洋彼岸,美国通用正在上演自破产重组之后最大规模的罢工潮,即使在面临谋求连任的特朗普的巨大压力,通用汽车也坚定地甩掉包袱,选择向一个科技公司转型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而在中国,作为国内车企龙头老大,上汽大众传出了内部员工去开共享汽车的新闻,也是让人唏嘘不已。汽车行业面临百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机遇,但是这样的机遇却是不少传统汽车制造业从业者的噩梦。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 弛/编辑|钱 蕾

作为通用全球支柱的两大市场,美国,通用1至8月的销量几乎与去年持平;中国,受大环境表现不佳的影响,上汽通用1至8月出现两位数的下滑,虽然凯迪拉克以价换量迎来增长,但销量的支柱别克和雪佛兰缺乏明星车型支撑,出现下滑让人颇伤脑筋。而曾经的销量王上汽大众,如今也是增长乏力,累计出现8%以上的下滑,今年的冠军宝座估计也要易主给到补齐SUV短板的一汽大众了。对于汽车公司来说,销量可谓一俊遮百丑,当海水退去,没有了持续增长的销量,各种矛盾自然就会出现激化。

 

 

分流背后是重心调整

 

其实,这些遇到问题的企业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一蹶不振。美国通用一方面关闭传统的整车和发动机工厂,裁撤员工,另外一方面却投入资金积极扩张动力电池总装工厂,而对Cruise这样的无人驾驶项目更是相当土豪,真正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而上汽大众在国内开始分流制造领域的员工,不仅仅因为这两年国内汽车市场下滑明显,但竞争却愈发激烈,上汽大众先前规划的较大的产能正在面临产能空置的压力,同时也是上汽大力推动移动出行服务享道,亟需高素质司机的加入来迅速扩大自己的队伍,通过提升对于乘客服务需求的满足率来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从前景来看,享道所面临的市场机会以及未来业务的可成长性,在上汽集团内部看来,远远超过上汽大众。

 

 

重心转向利润更高的新四化领域

 

以上汽大众分流的员工享道为例,其正是上汽面对国内巨大的移动出行市场,希望通过建立起比滴滴更为高端的出行服务公司,来分享利润率远远胜过制造业的移动出行服务。当然上汽大众也不是第一家分流到移动出行公司的企业,同样面临巨大经营压力的东风神龙也是将不少员工分流到东风旗下的移动出行公司。移动出行公司正在日益成为多余员工和难以卖掉的电动车的最好归宿。

 

 

而通用巨资投入的无人驾驶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未来将接替当前汽车的内燃机技术和整车操控性,构成未来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昔日的全球老大通用汽车来说,即使退守全球,只固守中美两大市场,也要发展这些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东山再起积蓄实力。一旦在新能源和无人驾驶上失守,那未来将再也没有重登全球冠军宝座的一天了。所以即使特朗普压力再大,甚至不惜面临去美国国会接受质询,美国通用这次丝毫没有打算妥协和调整的计划。

 

 

传递出的分流信号非常明确

 

如果再仔细分析这两件孤零零的事件背后,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有工会的强大庇护,美国通用给到被裁员工待遇其实不差,也提供了不少转岗的机会,只不过对于更为关注自身权益的美国工人来说,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上汽大众据传不仅为转岗员工保留基本工资,也让他们拥有一年之后再自主选择回归原岗位或者继续从事享道司机的工作。这其实还是基于两家公司尚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情况,美国通用和上汽大众都还在盈利,还在源源不断的产生利润。

 

 

只是利润增长开始下滑,两家公司管理层对于未来激烈的竞争提前做的某种预防性措施而已。如果将来经营业绩持续恶化,不排除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时候,到时候的裁员或者分流,就远不会如今日这般给出这样优厚的条件。而这一天,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资本投资动辄上百亿美元的时候,并非完全不可能。而一旦有一天移动出行服务市场的格局固化,那到时候被分流的汽车员工,就是连“滴滴”司机这个职业都很难申请到了。

 

 

点评:

对于车企来说,如何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还是需要依靠提供更为贴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把握瞬息万变的消费者偏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是豪华品牌还是日系品牌在这两年的持续增长,其实就能给到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很好的参考,销量下滑,说到底还是自己产品上出了问题。

汽车是人力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国内汽车产能过剩,汽车行业以及其带动的上下游产业积累了大量的劳动力,未来无论是兼并重组还是企业自发调整行为,都会出现不少员工面临转岗分流的境况。对于员工个体来说,这个趋势无法避免,大家所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一技傍身才能面临各种挑战。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依靠宁王的滑板底盘,长安马自达能否咸鱼翻身?

    滑板底盘在汽车行业能否推进?这曾让不少相关企业折戟沉沙。目前来看,宁德时代有意将滑板底盘业务进行到底。昔非今比的长安马自达,能否助宁德时代圆梦?

    0 ¥ 0.00
  • 这些倒下的新势力,要想复活不容易!

    最近,国内多家陷入困境的新势力都传来一些好消息。哪吒开始偿还供应商欠款,极越和威马两家也迎来了一线曙光。这些车企能不能复活还有待观察,当下车市太卷,连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车企,如今都度日如年,而这些根基很浅的新势力车企,要活下去是非常难的事情,最新消息是哪吒被申请破产审查。

    12 ¥ 0.00
  •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

    大红大紫的小米汽车,虽然一度顺风顺水,但作为造车新手,总体上还是缺乏经验,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风浪。卷入一系列风波中的小米汽车,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11 ¥ 0.00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14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24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7 ¥ 0.00
  • 超级混动成为沃尔沃的优选,折中更安全

    新能源的路径应该是什么样,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因企业而异。从主机厂精准转型、平稳过渡的发展动机来看,顺应环境、适合自身的路线才有可能是短期内最优的路线。这是行业规律、市场法则折射出的造车真理,面对真理,绝大部分主机厂都需要在新能源席卷的背景下进行尝试,沃尔沃也在其中。

    0 ¥ 0.00
  • 四大科技企业相助,宝马谋求在智能化赛道突围

    面对新势力的进攻,宝马的日子并不好过,江湖地位被新能源后浪推翻,生长百年的庞大身躯,使其转变难度大。而进入调整期的宝马,期望在智能赛道站稳脚跟,以中国速度开启战略转型,通过深度绑定中国科技力量,在智能赛道构筑全新竞争壁垒。

    7 ¥ 0.00
  • 剑指宝马MINI的萤火虫,能否避免重蹈乐道的覆辙?

    近日,蔚来汽车子品牌萤火虫旗下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起售价格为11.98万,这台定位为小型纯电车型在蔚来原先的豪华车阵营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好、最安全的小车。这台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端智能电动小车,能否满足蔚来汽车打开海外市场的预期?能否明显提升蔚来的销量?

    8 ¥ 0.00
  • 银河耀8上市拉升了什么?

    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吉利银河耀8上市发布会讲究仪式感,更是将这一深度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17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15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9-29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