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半价提车六折回购,威马算不算率先打响疫后价格战?

半价提车六折回购,威马算不算率先打响疫后价格战?

威马启动“直购”,不仅是用解决消费者痛点的方式来“促销”,更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自救”。

微信号:HEYANYUECHE

【导语 :威马启动“直购”,不仅是用解决消费者痛点的方式来“促销”,更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自救”。】

 

撰文|钱   蕾、编辑|禾   子

 

“威马EX6 Plus 400是一款价值超过20万的B级电动车,20多万元的价格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会有所顾虑,采用直购模式,消费者花9.99万元就可以买到补贴后售价18.89万元的EX6 Plus。”威马汽车首席零售官祁立人在1月20日在威马直购线上说明会上表示,“半价提车”能够降低购车门槛,吸引持币待购用户,从而进一步拓展市场,从燃油车市场争取到更多用户。“威马汽车推出的‘威马直购’新零售模式目前只针对EX6 Plus 400轻享型。且通过直购模式购买的车辆不可运用于运营用途。”

 

 

其实,威马于1月16日就正式在威马汽车官网、威马智行APP、威马天猫官方旗舰店等平台发布"威马直购"新零售模式。《禾颜阅车》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超四位数的消费者完成“小订”支付。祁立人表示,威马汽车还会将这一直购模式复制到EX5等车型上。

 

威马直购事实上是一个全新的“硬件+服务”新零售模式。其核心和关键有三个维度:半价提车、出行合约套餐、保值回购。这三个维度也直接针对用户购车、用车和换车过程中的价格高、充电难、贬值快三大痛点制定。

 

 

我们来按照威马官方促销信息来解构“威马直购”:

第一步:3月31日前在线支付订金666元完成小订,并于4月30日前完成大定支付,限时立减5000元优惠。加上威马直购的方案,用户最低支付9.49万元可以购车。

 

 

第二步,完成第一步后相当于花9.49万元完成了EX6 Plus 400的“首付”,在后续的用车上,威马提供了几种套餐,用户向威马交纳一定的使用费(包含电池使用费和电费),使用费有两档:每月行驶里程0-1500公里,使用费1599元/月;每月行驶里程1501公里以上(不限里程),使用费1999元/月。

 

第三步,威马直购是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到期后用户可以在续约、买断电池、由威马保值回购三种方案中任选。

 

针对续约,第一个两年周期1599元和1999元,考虑到电池亏损、车辆折旧等因素,第二个两年周期(3-4年)和第三个两年周期的月付费用会有所降低。每六个月用户可更改一次套餐,当月申请,次月生效。

 

针对买断电池, 第一个月付周期结束后,如果消费者觉得威马EX6很好,不想再用月付方式,就可以买断电池,月付满六年,花1元就可以买断电池。不到月付周期买断电池需要支付2000元违约金。买断电池之后充电就由消费者承担。

 

 

针对保值回购,假如消费者对威马EX6不满意,可以把车卖回给威马。选装的升级包和热管理系统也支持回购。以这个价格回购的前提是车子没有出过事故。

 

 

“这种直购模式不是简单的降价,而是威马基于用户痛点及行业难点,开创的新零售服务生态上的创新模式。”祁立人坦承,这需要依托强大的体系能力,“半价提车”能够降低购车门槛,吸引持币待购用户,也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促进上下游产业链、价值链的融合式发展,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汽车预计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其中,乘用车产销预计完成3.5万辆和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6.3%和54.5%。而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4.5万辆,同比下降51.3%,环比下降67%。从去年退补开始,整个市场仍将持续在低位徘徊良久。已迎来七连跌。

 

 

点评

疫情对汽车市场的影响目前无法准确量化,但毫不夸张地说,一定是相当相当大。对新能源汽车来说,还有一个不能不考虑的影响因素就是网约车在疫情期间用车量大减,让新能源汽车一个重要的销售通道受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威马启动“直购”,不仅是用解决消费者痛点的方式来“促销”,更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自救”,当然,能有底气来推这个直购,也需要基于之前构筑的体企业体系能力。整体来说,威马“直购”从消费者的不同顾虑出发,设计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整体上优于“非直购模式”,理论上算是率先打响疫后价格战,但消费者对这种方式买不买账,还需要看后期市场的反馈。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0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9 ¥ 0.00
  • 蔚来是否在为宁德时代做“嫁衣”?

    资金捉襟见肘问题一直困扰着蔚来。除了提高销量,去找新的投资对蔚来掌门人李斌来说也是要事。最近,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计划投入25亿到蔚来能源,这对于持续亏损的蔚来而言,究竟是扭亏为盈的机会,还是饮鸩止渴?

    12 ¥ 0.00
  • 期待车展,期待大众

    在中国,大众品牌家喻户晓。每逢车展,大众总以集团名义,庞大阵势占据C位,格外抢眼,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以半个主场的身份,展示其在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全球范儿。所以,最先收到邀请函并不意外,而今年的看点才是关键。不论是对于大众集团还是其他外资汽车公司,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会作为东道主的身份登场,以不同于以往的改变精彩纷呈,预示着一个中国汽车的时代大幕徐徐开启。

    17 ¥ 0.00
  • 极氪为何是中国车递给全球的新名片?

    如今,极氪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的第一品牌,并被消费者视为当下辨识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不仅有温度,还是生活的镜子。如此评价,不止是依据可量化的“外延真理”,还有不可量化的“内容真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自我身份提升的认同,有着对社会生活整体性的判断和远见,已然成为一种势能的载体。

    21 ¥ 0.00
  • 上海F1赛事为何没有汽车厂家的影子?

    汽车行业转型,不止是汽车品类,还是车企洗牌和淘汰的深水区,关键是投资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方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在加剧,消费焦虑,失去定力,已然成为一种阵痛在蔓延……

    18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0 ¥ 0.00
  • 聚焦年轻化市场,奇瑞努力成为“油电双轨”的平衡者

    尽管“油电之争”早已争得不可开交,但结合政策的博弈、车企的表态以及销量的份额,不难看出这两种驱动类型的产品已然达到了平衡,至少短时期内如此。至于那些剑走偏锋的“一边倒”言论,实质上是企业自身发展利益驱动下的片面之词,缺乏格局,难以概全。奇瑞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又在推进高质量燃油车,双管齐下,把选择权留给市场。

    10 ¥ 0.00
  • 星途揽月C-DM上演“理工男式”豪华: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2025年的汽车市场已不是造车新势力的独秀舞台,当更多的传统车企凭借过硬的混动技术向高端市场发起总攻,技术平权、智驾平权让我们看到国产高端智能车的希望,星途揽月C-DM这个有着理工男式豪华特质的搅局者,让人看到了豪华品牌对于高端定义的另一种可能性: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11 ¥ 0.00
  • 车企接连下场“造人”,人形机器人靠近我们?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位于柏林的一家生产车间引起热议,一台名为Apollo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车间完成精细操作,奔驰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机器人造车。从最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到宇树机器人表演,除了机器人科技公司在这条赛道竞争,各家车企也纷纷“凑热闹”: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14 ¥ 0.00
  • P7载着广本的精髓与梦想出征,“新家”为其披上新铠甲

    当汽车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变成快消电子产品时,当一些车企纷纷打造网红产品以及通过种种营销噱头博取流量时,广汽本田依然倔强地拒绝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市场红利,并选择以“数智·零碳”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对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通过全新的工厂和全新的产品为梦想而战。

    14 ¥ 0.00
  • 玛莎拉蒂能不能造得出爆款的小米SU7 Ultra?

    在造车新势力的倒逼下,连超豪华车品牌感受到前有未有的压力。近日,玛莎拉蒂决定取消了纯电版MC20跑车的项目。与此同时,同为跑车的小米SU7 Ultra提前宣布完成了今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中,再强的品牌也有危机感,单靠吃老本难以为继。

    22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0-02-21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