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ntis牵手零跑,唐唯实为何愿意低下高傲的头?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这次Stellantis和零跑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Stell antis将斥资15亿欧元获得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并在零跑汽车的董事会中得到两个名额;另一方面,Stellantis和零跑也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零跑国际(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资公司,成为零跑汽车进军全球市场的新载体,而这家公司的CEO将由Stellantis来委派。
Stellantis复制大众的道路
在一众欧美车企中,Stellantis对中国市场并不“感冒”。这点从曾经红极一时的广菲克因为股比谈判失败而被Stellantis抛弃,就可以发现Stellantis的掌门人唐唯实是一个非常强硬的人。而眼看Stellantis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和全球领先的技术被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高傲的法国人也不得不低下头。
从Stellantis的角度来看,它目前亟需达成两方面的目的:
在国内市场,Stellantis需要尽快在东风神龙投产一款爆款车型,以此来稳定其在国内市场的表现,避免在国内市场被进一步边缘化。借用零跑的技术,量产一款低成本的无论是电动车,还是增程式车型,都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之前大众入股小鹏,基于小鹏G9平台来开发两款电动车,同样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手握MEB平台和E3电气架构的大众都不得不寻求国内车企的支持,那么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储备远不如大众雄厚的Stellantis就更加需要中国车企的技术加持。
至于在全球市场,寻求和技术相对领先不少的国内新势力车企合作,也可以帮助Stellantis在最短时间内补齐自己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短板,增强自己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可以帮助Stellantis扩张在欧洲的电动车市场份额。
所以对于Stellantis来说,零跑手头的两大利器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低成本增程式系统。消费者用14.98万元就可以拿下零跑C11这款中型SUV的增程式版本。和纯电动车型相比,增程式车型没有续航里程焦虑,而且通过在底盘上搭载一块电量比较大的电池,在绝大多数工况下增程式车型都可以在纯电动工况下进行工作。
四叶草架构。四叶草架构,通过整合一颗高通8295芯片和一颗NXP S32G芯片,实现了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的四域合一。下一步,将四叶草架构引入到Stellantis的下一代车型上,将大大提升Stellantis车型在智能网联方面的竞争力。
零跑汽车走向全球
当下,国内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海外市场早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何一家国内车企,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需要不遗余力地来开拓海外市场。所以相比于投资,零跑国际的成立无疑更具看点。这家Stellantis和零跑以51:49成立的合资公司,未来将承担起向全球其它所有市场开展出口和销售业务,以及独家拥有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下一步,大概率Stellantis要么将直接把零跑汽车的整车出口到海外市场,甚至有可能在Stellantis的全球工厂中投产零跑的车型,实现在当地的生产。
毫无疑问,在全球市场上,尤其是在中国之外的海外市场上,Stellantis旗下的一众品牌的品牌知名度更高,相比于零跑品牌,也更加容易得到海外消费者的认同。而提升品牌号召力和布局销售渠道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不仅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需要在后期持续投入进行维护。对于零跑这样急于提升销量来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新势力来说,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来布局全球市场的压力和挑战实在是太大了。
而和Stellantis的合作,能够帮助零跑找到一条进军全球市场的捷径。虽然在前期可能会被贴牌Stellantis旗下品牌,但是无论是从提升销量,进而提升收益和盈利的角度,还是从让海外消费者更加熟悉和了解零跑品牌和技术的角度,都将产生不可取代的意义。基于此,也将对于零跑汽车自己的海外市场布局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外资车企蛰伏待变
中国的智能电动企业以及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都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放眼整个全球车企,除了特斯拉之外,无论是欧系美系,还是日系韩系,在智能电动车上相比于中国电动车车型,都存在代际上的差异。
在Stellantis投资零跑之前,大众也已经投资了小鹏汽车。跨国车企巨头纷纷投资中国本土的新势力车企,是对我们电动车在产品力上领先最好的证明。
不过,撇开理想汽车,几乎所有的中国新势力车企都在亏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这些车企能够支撑下去的最大原因还是有投资人愿意继续投资这些企业,而且像小鹏和蔚来等头部车企,还有一定的现金储备。但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全球资本纷纷回流美国,无论是从投资人,还是从证券市场上融资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所以,其实很多外资车企如今抱定的是和国内自主品牌以及新势力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它们看来,国内不少新势力的亏损模式必然不可持续。等到很多新势力现金储备耗尽,且整车业务还是没有办法实现自我造血,那就是外资车企吹响反攻号角的时候。
点评
得到外资车企巨头的认可,其实是对小鹏、零跑这些坚持底层核心技术研发的中国新势力车企最大的褒奖。但这是褒奖过往,对于小鹏和零跑来说,怎么将和大众以及Stellantis这样跨国车企的合作效应最大化,帮助自己在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上来争取一席之地,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