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不走低价市场的华为智能车,能遥遥领先吗?

不走低价市场的华为智能车,能遥遥领先吗?

抢占低价市场成为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的主旋律,无论是自主新能源品牌,还是合资老牌车企,均被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疯狂竞赛之中,不仅对现有车型进行优惠,同时进攻低价车市场,通过价格下探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蔚来打造子品牌乐道,比亚迪接连推出低价新车……然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近日却表示,当前华为并不具备低成本的能力,不具备做售价20万以下汽车的能力,在当下的国内市场,不走低价市场的华为智选车还能遥遥领先吗?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目前,华为与众多车企合作的车型大多售价在30万元以上,而这也导致华为与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头部企业无法抗衡,面对比亚迪在今年频繁掀起降价潮的行为,余承东有点“受不了”,做出了“华为不善于卷超低价格,而是善于卷价值、卷智能化”的表态。对于如今车企之间的混战局面,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人,希望以低价享受到配置更高、性能更好的产品,而华为这样的言论,无疑成为争议点。

 

华为有没有能力“卷价格”?

尽管目前华为的汽车“朋友圈”热闹非凡,但绝大多数车型定位高端,并没有十万级别的家用车型。而在家用新能源车型领域,比亚迪靠推出9.98万的比亚迪秦L以及海豹06抢到不少市场。华为拒绝卷价格而是卷价值的观点,在面对比亚迪的两款新车显得有些无力,10万级别的比亚迪秦L以及海豹06搭载了前沿的第五代DM-i技术,完全做到了既卷价值又卷价格。

与造车资历深厚的比亚迪相比,华为在供应链以及零部件制造方面的体量上与比亚迪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降低成本的控制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华为与比亚迪在十万级别车型领域并没有交集,但很快就要在中高端领域短兵相接,计划进入中档市场的智界未来可能要下探到20万元以下,与比亚迪海豹系列抗衡;华为计划打造的方盒子SUV将以百万级别的定位对标比亚迪仰望U8。华为智选四大家族——问界、智界、享界和傲界即将布局完毕,覆盖新能源全领域,也必将会与比亚迪来一场终局之战。

 

华为面对的挑战

抛开华为与比亚迪之间的竞争,华为目前面临更加棘手的对手,理想和小米成为阻碍华为智选车攀登新势力销量榜首的拦路虎。与小米SU7对标的智界S7虽然经过二次发布销量上升,但在5月以3455台的交付量惜败小米SU7新车销量8000多台;问界系列则在理想的冲击之下丢掉了新势力月度交付冠军的王冕。虽然华为始终在强调卷价值,而不是卷价格,但在理想和小米的围攻之下也难免产生了动摇,华为也开始“卷价格”:智界S7的重新上市不仅在价格方面有所下调,同时在入门版车型的配置上得到大幅提升,24.98万元的起售价格在同级别车型之中并没有“遥遥领先”,反而主打性价比。即便余承东此前表示“产品做到30万以下是亏本的”,但降价所带来的销量大增无疑让华为以及合作者暗呼“真香”。华为与它的小伙伴们虽说是强强联手,但在打造新品牌时很容易产生摩擦,不同于赛力斯将自己完全“托付于”华为,奇瑞这样有着成熟制造体系和产品体系的大厂,与华为在生产环节上会有诸多冲突,早期智界S7交付困难也验证了这一事实。未来与华为合作的北汽以及江淮是否会有同样的问题,这也是华为鸿蒙智行内部的困扰。

 

卷价格也是卷价值

针对余承东只卷价值不卷价格的言论,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产生过多的共鸣,对于现在的国内市场,消费者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选择权,大多数人消费理念也转变为“既要又要”,不仅要价格实惠,同时也要质量可靠。在比亚迪掀起一场又一场降价潮之际,众多消费者也意识到了汽车的成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车企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整车设计的优化,最终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

比亚迪前期投入巨大的资金来研发前沿技术,现在正进入收获期,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秦L和海豹06热销的原因,消费者也明白了价值高的新能源车型不一定等同价格高。

 

点评

如今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卷到各家车企的老板纷纷下场“直播带货”,但车企的长足发展并不能依靠流量,而是技术与品质。比亚迪掀起降价潮,成为了“卷王”,但这条路究竟能否走得长久,还有待观察。而华为智选车的采购成本相对较高,在价格方面尚还很难卷得动,能否满足既要又要的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华为正面对的难题。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依靠宁王的滑板底盘,长安马自达能否咸鱼翻身?

    滑板底盘在汽车行业能否推进?这曾让不少相关企业折戟沉沙。目前来看,宁德时代有意将滑板底盘业务进行到底。昔非今比的长安马自达,能否助宁德时代圆梦?

    0 ¥ 0.00
  • 这些倒下的新势力,要想复活不容易!

    最近,国内多家陷入困境的新势力都传来一些好消息。哪吒开始偿还供应商欠款,极越和威马两家也迎来了一线曙光。这些车企能不能复活还有待观察,当下车市太卷,连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车企,如今都度日如年,而这些根基很浅的新势力车企,要活下去是非常难的事情,最新消息是哪吒被申请破产审查。

    12 ¥ 0.00
  •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

    大红大紫的小米汽车,虽然一度顺风顺水,但作为造车新手,总体上还是缺乏经验,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风浪。卷入一系列风波中的小米汽车,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11 ¥ 0.00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14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24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7 ¥ 0.00
  • 超级混动成为沃尔沃的优选,折中更安全

    新能源的路径应该是什么样,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因企业而异。从主机厂精准转型、平稳过渡的发展动机来看,顺应环境、适合自身的路线才有可能是短期内最优的路线。这是行业规律、市场法则折射出的造车真理,面对真理,绝大部分主机厂都需要在新能源席卷的背景下进行尝试,沃尔沃也在其中。

    0 ¥ 0.00
  • 四大科技企业相助,宝马谋求在智能化赛道突围

    面对新势力的进攻,宝马的日子并不好过,江湖地位被新能源后浪推翻,生长百年的庞大身躯,使其转变难度大。而进入调整期的宝马,期望在智能赛道站稳脚跟,以中国速度开启战略转型,通过深度绑定中国科技力量,在智能赛道构筑全新竞争壁垒。

    7 ¥ 0.00
  • 剑指宝马MINI的萤火虫,能否避免重蹈乐道的覆辙?

    近日,蔚来汽车子品牌萤火虫旗下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起售价格为11.98万,这台定位为小型纯电车型在蔚来原先的豪华车阵营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好、最安全的小车。这台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端智能电动小车,能否满足蔚来汽车打开海外市场的预期?能否明显提升蔚来的销量?

    8 ¥ 0.00
  • 银河耀8上市拉升了什么?

    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吉利银河耀8上市发布会讲究仪式感,更是将这一深度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17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15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4-07-01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