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中欧电动车关税之争,真正的交锋刚刚开始

中欧电动车关税之争,真正的交锋刚刚开始

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BEV)进行为期九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后,做出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决定,这一临时关税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长持续四个月,期间欧盟成员国会投票决定是否将临时关税升级为为期五年的永久关税。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对于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来说,欧盟加征关税无疑是当下绕不过去的话题。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称,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书面意见结果为:12个欧盟成员国支持,4个反对,11个弃权。单纯从票数上来看,反对欧盟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的阵营还是有些薄弱。

 

投票结果折射欧盟内部博弈激烈

根据路透社披露的信息,德国、瑞典和芬兰等国投了弃权票。其中,德国表示投弃权票只是为了展示“团结“,而瑞典则认为对话更加重要。

从上述表述就可以发现,德国和瑞典从内心里是希望欧盟不要对中国加税的。德国三大汽车集团都在中国有庞大的利益,大众和宝马都有将中国生产电动车直接在欧洲出口的打算;至于瑞典,沃尔沃今年卖得最好的EX30就是一款彻头彻尾的吉利换标车,但就是这款车型凭借一己之力,让沃尔沃跻身欧洲电动车主流车企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电动车的利润率,为公司电动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EX30,沃尔沃在欧洲电动车市场上很难发出声音。

 

匈牙利等四国投了反对票。匈方之前曾经多次发声反对向中国电动汽车加税,因为比亚迪在欧洲的乘用车和商用车工厂都落子在匈牙利,宁德时代在欧洲最大的电池工厂也坐落在匈牙利。由于匈牙利是欧洲为数不多的力挺中国的国家,中国企业也更愿意在匈牙利设厂。而一旦后期欧盟对中国车企制裁加码,就有可能影响到匈牙利自身的利益,因此缓解中欧双方的矛盾,增加共识,是符合匈牙利利益的。

 

至于投下赞成票的则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2国。其中法、意、西是欧盟的三个人口大国,三国总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数量的近40%。根据相关规定来看,现在的关税政策依然还是临时性的,最终都裁决将在今年10月整个调查彻底结束后,由欧盟委员会来进行最终的决定。届时,除非遭到欧盟27个成员国的特定多数(代表欧盟65%人口的15个成员国)的反对,否则现行的临时性关税将被正式实施,通常试用期限为五年。所以后期这三个国家对于关税政策是否能够真正落地将起到关键作用。

 

关税政策是否有反转的可能?

其实左右欧盟最终投票结果的无外乎有如下一些因素:

从大环境来看,欧盟对于电动车的需求正在快速降温。作为欧盟两个具有指标性的国家,德国和瑞典在取消电动车补贴之后,电动车销量分别下降了16%和20%。欧盟内部甚至一度传出要取消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政策。换句话来说,虽然中国电动车性价比更高,那也只是相比于欧洲的电动车而言。如果欧盟没有对电动车的补贴,那么中国电动车在欧洲也不会有太大的竞争力可言,那么之后无论是否征收更高的关税都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欧盟征收更高的关税的实质还是希望中国车企在欧盟设厂。除了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建设了自己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工厂之外,奇瑞和上汽在欧洲的首家工厂都已经宣布落地西班牙。汽车工业对于欧盟来说至关重要,吸引中国车企在欧盟设厂,同样会给欧盟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此外,由于汽车产业链较长,中国整车企业在当地设厂,必然也能带动整个为其配套的汽车产业链在其附近设厂。汽车行业对于欧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贡献了大量的GDP,也有宝贵的就业机会。所以,无论未来走向如何,欧盟都会要求中国车企/零部件企业在欧盟更多设厂。

 

中国政府和欧盟各个关键成员国的沟通也会对10月份的投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接下来一段时间,中欧之间还会持续沟通,寻求比较好的解决双方分歧的方法。中国手头也有不少的筹码可以用来反制欧盟,迫使欧盟在某些领域做出让步。不过和汽车行业相比,包括欧盟比较关注的畜牧业以及葡萄酒等行业的影响力就小了很多。届时如何能够打到欧盟的七寸,才是对我们政策制定者最大的挑战。

 

中欧汽车产业竞与合

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公布的数据来看,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欧洲汽车市场销量达到131万辆,同比增长3.6%。其中电动汽车销量为208872辆,同比微增0.1%。今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为13.9%,已经低于去年同期的14.2%。

相比于欧美国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5%,达到350万辆;而全年有望达到1150万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加速前进。无论是从更庞大体量带来的规模优势,还是从持续高额投入带来的技术优势,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是欧洲车企短期内无法企及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欧洲希望发展电动车产业,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获取更大的份额,那么就欧洲就需要和中国本土车企合作。无论是大众投资小鹏、Stellantis投资零跑,亦或是沃尔沃/smart/路特斯等外资车企直接借用吉利的电动车平台等,都是欧洲和中国车企之间合作的比较好的典范,能够帮助欧洲车企在最短时间内追赶上电动车的前沿技术。

 

相比于中欧之间内部的博弈,大洋彼岸美国的态度也会对中欧贸易产生实质性影响。如果特朗普最终获胜,并且延续其第一任期的孤立政策,那么无疑将会把欧盟推向中国的怀抱。彼时的中欧哪怕不结盟,也需要在更多经贸议题上加强合作,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筹码来和特朗普政府进行协商;但是如果到了10月份,特朗普因为这样那样的事件反倒民调落后,力主联合包括欧盟在内盟友的民主党政府有优势,那么欧盟则很有可能向中国开出更高的价码。

 

点评

中欧电动车关税之争,真正的交锋可能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如何更好地合纵连横是对各方不小的考验。在美国已经通过高额关税对中国汽车关上大门的前提下,中国车企要想进军全球,欧洲是一定要突破的市场。在想着出口欧盟更多电动车的同时,中国车企也要从欧盟自己的角度上出发。好的生意永远都是互惠互利的。只要从中国汽车行业全球化布局的大局出发,中国车企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0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10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0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2 ¥ 0.00
  • 工信部对浮躁的智驾说“不”

    2025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智驾元年”。智驾安全问题在汽车行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智驾技术不断下沉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多起和智驾相关的交通事故,而随之出现的相关责任事故的认定,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及时出手,拧紧智驾“安全阀”。

    16 ¥ 0.00
  • 传祺向往S7“北巡”:一场“从岭南到北极”的对话

    当一辆来自广东的家庭大五座智驾SUV传祺向往S7与中国最北端相遇,从岭南到神州北极,这场跨越 4000公里的南北对话,不仅是产品测试,也是一次文化叙事,既有科技与自然的对抗,也是传祺品牌精神的升华,更暗含中国制造的雄心宣言。

    12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0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1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1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 “卷王”星纪元ET誓将安全与豪华卷到底

    “吃在广州”, 选择在广州上市的星纪元ET抓住这个城市的精髓,在发布会前分发冰淇淋,这暗藏玄机,不仅卷科技,还卷上冰淇淋。原来星纪元ET座椅选用了食品级材料的刺云实胶,兼具安全与环保。

    17 ¥ 0.00
  • 吉利银河将“新豪华” 具象化

    乘用车的市场格局在变,车企的座次也在变,自主厂商、造车新势力正在轮番冲击着过去几十年来豪华品牌、合资厂商们带头设定的行业秩序。“各种平权”横空出世,国产汽车的造车者们试图以前所未有的性价比和空前的乘用车价值体系重塑市场份额。以吉利银河为例,其生而不凡,在“取缔”、“颠覆”等品牌使命的驱动下,大有成为国产“新豪华”名片的潜质。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4-07-24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