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碳排放新规松绑,内忧外患的欧洲车企喘口气

碳排放新规松绑,内忧外患的欧洲车企喘口气

原计划在2025年1月1日施行的碳排放新规出现松动的迹象。悬在欧洲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暂时被放下,但是欧洲车企面临的困难却依旧不少。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处于低谷的欧洲车企迎来一个喘气的机会。

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表示,欧盟执委会晚些时候将会提议,将碳排放新规的达标时间宽限三年,即基于车企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的平均排放量而非要求企业在2025年就完成目标。早在去年11月,包括意大利、捷克、波兰等欧盟7国联合呼吁欧盟免除碳排放超标的罚款。在燃油车依然占据欧洲市场主流的情况下,该项提议大概率将获得通过。相关消息一出,燃油车销量占据大头的大众、雷诺、宝马等欧洲汽车制造商的股价都迎来了上涨。

 

新规仅给电动车一条出路

让各家车企谈虎色变的排放新规的要求非常苛刻,燃油车基本难以达标。

根据查询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欧盟在2021年对乘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求是每公里116克,折算下来对应的油耗是4.3L/100km。而原本在今年落地的新规的平均二氧化碳每公里的排放量仅为93.6克,对应下来不到3.5L/100km。这个油耗水平,不要说以节能出名的日系车型,即便是国内的长续航插混车型要达成也不容易。像比亚迪汉DM-i‌官方标称的亏电油耗为3.8L/100km。至于欧洲的一众燃油车更是远远无法达成这个目标。

 

因此要达成这个目标,这就意味着欧洲传统车企需要大量销售电动车来拉低自己的平均排放,而目前欧洲市场上大部分电动车的价格都要远高于同级别燃油车,如果没有政府大力补贴支持,销量难言乐观。至于走量的入门级的廉价电动车型,大部分都还处在研发的过程中。预计售价在2.5万欧元的大众ID.2可能要于2026年才上市,而售价更低的2万欧元的大众ID.1更是还没有任何迹象。靠着中国设计以及中国生产的Dacia Spring,目前也正在由雷诺进行重新设计,目标售价定在1. 8万欧元左右。所以短时间来看,大部分出售燃油车的欧洲车企,只能通过购买碳积分来满足法规的要求。

 

欧盟为内忧外患的欧洲车企减负

如果无法达成电动车的销量水平,那么相关车企就会收到欧盟的天价账单。根据欧盟规定,乘用车二氧化碳超标排放的罚款是95欧元/克。有消息显示,欧洲各大车企2025年罚款的总额高达160亿欧元。对于本来就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欧洲车企,这恐怕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的欧洲车企处在内忧外患中:

一方面,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大潮正在席卷全球。以特斯拉以及一众中国车企为代表的后起之秀,正在快速拉开和传统跨国车企之间的距离。它们不仅在全球市场上涉足传统属于欧洲车企的势力范围,还正在大力进军欧洲市场,甚至开始动摇了欧洲车企的根据。因此无论是BBA这样的豪华品牌,还是大众、Stellantis以及雷诺这样的大体量车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前瞻技术研发,完成自己的转型。

另一方面,2月底,特朗普在白宫发表讲话时表示,将对来自欧盟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特朗普补充道,关税将针对汽车和其他商品,更多细节将在之后公布。毫无疑问,汽车成为特朗普改变对欧盟贸易逆差的重中之重。作为欧盟的支柱性产业,汽车贡献了大量的GDP和就业岗位。一旦美国对欧盟制造的汽车需求在关税的打压下显著减弱,那么欧盟的经济复苏前景将蒙上很大的阴影。

 

由于前景不容乐观,大众旗下的保时捷、斯柯达和Cariad都宣布了新一轮的裁员计划。那些没有对外宣布裁员的企业,对于今后业务的扩张也都会非常谨慎。这个时候的欧盟,估计也顾不上所谓的绿色转型,先尽可能稳住就业,确保经济基本盘不被击穿作为优先考虑方向。

 

排放新政推迟的影响

排放新规推迟,虽然让不少车企弹冠相庆。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不少欧洲本土车企兴奋之际,自然也有对此表示不满的。和国内一样,欧洲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两个碳积分“排放池”。一个是像Stellantis、福特、丰田等五家车企,会向特斯拉来购买碳排放额度;另一个是奔驰和Smart,主要购买沃尔沃和极星两个品牌的额度。在欧盟放松法规之后,从碳交易中获得高额收益也将难以维系。

今年前两个月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特斯拉在欧洲销量大幅下滑。如果再没有碳积分的交易收入,其前景恐怕更加暗淡。2024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光卖碳就获得了27.6亿美元收入。至于沃尔沃,之前顶着巨大的投入压力来完成自己的电气化转型。眼见到了收获的季节,突然政策发生了改变,显然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当然,受到影响的还有中国车企。如果欧盟的碳排放要求落地,那么毫无疑问,主打电动车的一众中国车企可以向未达到要求的欧盟本土车企来出售碳积分,这也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甚至可以抵消关税上调带来的冲击。但是随着欧盟政策的调整,欧盟车企在三年内都无需出资来购买碳积分。碳积分的价格也难以水涨船高。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欧盟推迟更为严格的碳排放政策的落地,在让本地车企喘口气的同时,其实也会让这些欧洲本土的汽车巨头放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入。而这也会进一步拉大它们和中国车企之间已经不小的技术差距。2025年1月,比亚迪在英国、西班牙、葡萄牙三国分别实现551%、734%和207%的销量暴涨,并在4个欧盟国家超过特斯拉的销量。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遵照欧盟的政策对于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已经开始加征额外的关税,却依然未能放缓比亚迪在这些国家的扩张。而另一个在欧洲销售的大户MG,销量同比增长36.8%。换句话说,欧洲通过惩罚性关税也已经很难把中国汽车阻挡在国门之外。如果欧洲车企没有抱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转型决心,是很难再度赶上中国车企。这就会导致在欧洲之外的市场上,像中东、东盟以及南美,欧洲车企面临被中国车企全面反超的可能。

 

点评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本地的汽车产业,给车企减负,推迟更为苛刻的碳排放要求落地也就顺理成章。进一步来看,如果没有太大的变化,欧盟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政策恐怕也会迎来调整。但政策的朝令夕改,会让很多车企难以下定决心走出舒适圈,彻底进行转型。按照冯德莱恩的说法,欧盟的(碳排放)目标仍将保持不变,欧洲车企实现这些目标有了三年的喘息空间。但是三年之后,政策会不会再有宽限,现在谁也说不准。所以,看似眼前的宽松有着不小的利好,但未来何去何从,谁也说不准,甚至可能长痛不如短痛。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现在“出海”,理想汽车能找到“理想”的海外市场吗?

    理想汽车正在加码海外市场。在中国车企已经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当下,以及面对国际市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理想汽车能吃到海外市场的红利吗?

    0 ¥ 0.00
  • 车展为何诞生于上海?

    回望历史,瞭望未来,不论是汽车,还是时代,我们似乎又来到了新的历史关口,无不为今年的上海车展充满期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家都坚信,汽车在当下仍旧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0 ¥ 0.00
  • 门外汉搞不定,这两家车企不约而同让老将回炉

    近日,车企人事变动频频,沃尔沃汽车全球CEO骆文襟(Jim Rowan)和乐道品牌总裁艾铁成的离职较为引人关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些车企高管之位难以坐热。

    10 ¥ 0.00
  • 极氪品牌的自信从何而来?

    极氪辨识度除了有别于其它品牌的内涵与外延外,还传递出拥有“灯塔型”的元素,有迹可循的创新,以及超越汽车范畴的国际化开放思维,拥抱全球化的气派和能力。从不生产无聊汽车的清醒,到提供个性化诉求的多元价值,极氪带给行业的启示不仅是产品的豪华和高端,还有非物质的共鸣和自信。如果从这样的视角看极氪品牌的崛起,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内生力,走到哪儿都会受到尊重的文化自信?极氪做到了。

    16 ¥ 0.00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19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23 ¥ 0.00
  • 北京越野BJ40:硬派车谋变顺应时代潮流

    “智驾平权”、“豪华平权”等一众“平权概念”被提出,一时间“追求平权”成了行业的风气,仿佛造车者脱离了“平权”就不会了造车,也有人将此称为“潮流”,视作内卷加剧时代的特产。从本质上看,这属于新营销的手段,能拉近买卖双方的距离,刺激消费。因此,当北京越野打着“越野平权”旗号推出BJ40增程版时,不难发现硬派越野的细分赛道也正在求变。

    0 ¥ 0.00
  • 宝马开窍了?360度全链AI战略加快智能化步伐

    近日,宝马汽车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推动AI大语言模型上车,随着AI大模型技术愈发成熟,宝马汽车看到希望,随即发布360度全链AI战略,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战略频繁失误的宝马能否凭借人工智能扳回一城呢?

    0 ¥ 0.00
  • 领克900直面问界M9,能否创造高端局的奇迹?

    近日,领克900正式预售,新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33万到43.5万,定位为大型SUV,基于SPA Evo大型电混专属架构开发的领克900作为领克极氪整合之后首款产品,这台车型直面问界M9、理想L9等车型,新车能否创下新能源大型SUV销量新纪录?

    10 ¥ 0.00
  • 小鹏更名背后的野心:剑指科技帝国

    当同行还在做价格肉搏时,小鹏汽车已悄然架起"天地"一体的科技矩阵。前年还差点掉队的小鹏,经过一年来的调整,力压理想、小米等实力玩家,在今年前2月成为新势力的销量榜一。与此同时,小鹏做出更为大胆的决定:改名。改名背后,是"车企"到"科技集团"的跨越,是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化生存模式的新尝试。何小鹏的赌注很明确:要么用技术复用构建万亿生态帝国,要么在多线作战中耗尽最后一颗子弹。

    13 ¥ 0.00
  • 一则招聘信息泄露了自研芯片行踪,奇瑞剑指何方?

    国内车企自研智驾/座舱芯片行业正在兴起,现在这个阵营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奇瑞汽车。为什么国内车企前赴后继、排除万难、投入重金研发智驾/座舱芯片?

    10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15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5-03-17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