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BEV纳入新车规划,李想有没有背离了理想?

BEV纳入新车规划,李想有没有背离了理想?

理想在近日发布了未来五年内的新车规划,重空间的全新X平台和重性能的S平台成为了关注的焦点。X平台依然为增程式电动车,而S平台则转为了纯电。据了解,X平台下的新车将于2022年登陆市场,而S平台下的EV车型可能要2023年才能问世。虽然李想本人曾在许多公开场合都直言增程式才是“真理”,但“倒戈”纯电更让人看到了资本家“亲政策、亲市场”的本心。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赟 立、编辑|康 乔

 

与其说是特斯拉打开了全球乘用车电气化的大门,不如说是特斯拉加速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毕竟要说先后,比亚迪大规模量产并上市e6和F3新能源的时候,Model S或许还在立项或研发阶段。而小试牛刀的Roadster不过是与比亚迪首批电动车同年交付,但Roadster在当时也只是交付了几十台,论市场规模,相比起比亚迪,特斯拉更像是襁褓中的婴儿在嗷嗷待哺。

BEV纳入新车规划,李想有没有背离了理想?

 

如今看来,特斯拉的创新力已足以颠覆延续了上百年的传统汽车市场。高性能、脱离化石燃料、解放双手等标签无疑让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汽车市场中独辟蹊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先进力量。毫无疑问,马斯克盘活了电动车,也盘活了诸如蔚来、小鹏这样的后起之秀。

从百家争鸣、群雄逐鹿,到如今的大浪淘沙,造车赛道上的你来我往将“物竞天择”演绎得淋漓尽致。而随着传统车企的渐入佳境,电动车的对决已不再是新势力与特斯拉的“二人转”。特斯拉的挤压和传统豪强的入场都急需新势力不断地开拓创新。

 

纯电、增程将并存

面对错综复杂、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理想汽车已开始发力。

据悉,李想在内部信中提出,理想汽车在未来10年将不单单走插电混动路线(增程路线),纯电驱动也被纳入到了规划中。届时,理想汽车将同时售卖BEV和PHEV车型。

另外,禾颜阅车也进一步了解到,2021年理想汽车或将推出理想ONE的改款车型。

2022年理想计划推出第二代增程式“X”平台和基于此平台打造的全尺寸的插电混动式SUV,新车的内部代号为“X01”,定位在理想ONE之上,并对标宝马X7、奔驰GLS。除此以外,理想汽车还拟推出与“X01”同平台的中型SUV车型来对标奔驰GLE。

到了2023年,纯电动平台“Shark”也将开始发力,该平台将用于孵化侧重性能的EV车型。Model X和Model Y则成为了理想纯电产品的假想敌,理想所采用的战略依然和X平台类似,一款主打高端市场,另一款投放到中级市场。

BEV纳入新车规划,李想有没有背离了理想?

 

如果一切顺利,理想汽车将在未来五年新发五款车型。为此,理想在2月份就宣布要在上海设立具备全新车型完整研发能力的研发中心,同时招聘2000人的研发团队。

产能方面,理想常州工厂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扩建,扩建后年产能将增加10万辆;在销售渠道方面,理想计划在2021年将门店数量扩张到200家。

而以上一切规划都是在为五年销量目标做着准备。据了解,2025年新能源市场达到800万辆的情况下,理想汽车计划抢占其中20%的份额,即产销各160万辆。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来看,2020年全年共售出新能源乘用车124.6万辆,欲达到2025年的800万辆的销量,需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约5.42倍的销量。

虽然理想ONE销量在中大型车中独占鳌头,但双拳终究难敌四手,指望单车去抢占两成的市场份额,可能性微乎其微。理想ONE的2020年累计销量为32624辆,同样提高5.42倍,也不过21万(32624辆*6.42)辆的销量水平,距离160万辆的宏愿相距甚远。

所以,无论如何,拓宽产品矩阵都是理想未来必须要做的事。李想深知光靠PHEV终究力不从心。中汽协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PHEV累计销量为24.7万辆,仅仅占了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量的19.8%。因此,想要有更大的作为,纯电车型必不可少。

BEV纳入新车规划,李想有没有背离了理想?

 

适应环境才能实现理想

实际上,理想一直以来都是以市场环境作为首要战略制定依据的。在此之前,众多新势力车型中,以插电混动车型孤注一掷的寥寥无几。

当蔚来和小鹏都在纯电的路上渐行渐远时,理想依然坚持着增程式混动路线。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诱发的是南辕北辙的用户思维,增程式掌门人可以在理想粉丝车友会上大肆炮轰纯电动车,蔚来也可以借ET7发布会渲染半固态电池和上千公里的续航。

前者可以最高续航800公里以上,而后者的150kWh的电池包一旦落地,实际续航也会大幅提升。理想和蔚来无法去评判孰优孰劣,只是各自的技术特点不同。

但李想之所以能够在车型诞生之初便吃定混动路线,之所以能够多次在公开场合唱衰纯电,背后的逻辑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理想的招股书中清晰指出,国内的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公共充电网络覆盖不够,家庭充电面临停车位短缺、老旧小区电网容量限制等问题;另一方面,动力电池成本较高,但增程系统无需大容量的电池。

这让人不免想到威马创始人沈晖在新车发布会现场反复提及的“能量效率”一词。目前的纯电动车所展现出的现状绝非良性发展,厂家为了车辆能够有更长的续航,理所当然地去堆叠电池组以获得更高的电池容量。

BEV纳入新车规划,李想有没有背离了理想?

 

但在能量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更多的电池组无疑会带来更大的质量。即便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说到底也仅仅是改变了电池包的形状和体积,但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改善。为了克服更大的质量,车辆势必会在相同时间、相同工况下比质量更小的车型耗费掉更多的能量。

换句话说,纯电动车自始至终都需要为了克服电池质量去耗费电量,无论是满电状态还是亏电状态。和燃油车型或混动车型不同的是,纯电动车并不会像前者那样做到“燃料越少,质量越小”。

而为何理想汽车最终还是会选择殊途同归呢?

关键还是在于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8.1万台,较2019年增加了46.2万台,增幅为37.9%,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也同比增长了12.4%。除了充电以外,换电技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换电站保有量截止11月下旬已经达到了535座,相比1月的306座,增长了74.8%。

BEV纳入新车规划,李想有没有背离了理想?

 

另外,电池厂商的频繁扩建,电池产能的逐年攀升,厂家供货毛利率持续降低,于主机厂来说,电池采购的综合成本是下降的,对于动力电池成本占大头的EV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利好。

理想选择EV和PHEV双管齐下的另一驱动力便是行业内卷所带来的。曾几何时,理想ONE一度成为了增程式电动车的代名词。但岚图的出现,使得增程式电动车不再只等于理想ONE。从产品力上来看,岚图就是照着“理想ONE PLUS”而研发的。对理想来说,本就不算大的蛋糕,如今还将面临与对手分享。无论如何,与其眼睁睁看着别人来抢走属于自己的份额,不如开始垂涎EV,化身饕餮。

除了基建、产业以及市场环境外,政策环境则成为了理想双线共行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一线限牌城市对于增程式电动车的政策并不友好。在北京,混合动力车只能用燃油车指标购买。上海目前购买混动车赠送绿牌,但刚刚出台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自2023年起,插电混动车(含增程式)“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这也将此前一直坚持增程式的理想逼上了革新的道路。

就以上海为例,2020年新能源汽车(包含EV和PHEV)上险量为13.72万辆,同比增长了102.9%,市占率则由2019年的11.29%增长至22.93%,市占率提升了近11个百分点。因此,这样庞大的新能源市场是任何一家车企都不愿放弃的。

BEV纳入新车规划,李想有没有背离了理想?

 

点评

企业家永远都是利益导向的,就像Jack Ma可以为了求得更宽松的信贷环境不惜公开抨击国内金融监管过于保守,Elon Musk也从来都没有说过特斯拉的价格不会一降再降。李想即使说过EV和EV团队有多么不济,也没有表态过未来一定不会踏入EV的阵营。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0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10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0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2 ¥ 0.00
  • 工信部对浮躁的智驾说“不”

    2025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智驾元年”。智驾安全问题在汽车行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智驾技术不断下沉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多起和智驾相关的交通事故,而随之出现的相关责任事故的认定,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及时出手,拧紧智驾“安全阀”。

    16 ¥ 0.00
  • 传祺向往S7“北巡”:一场“从岭南到北极”的对话

    当一辆来自广东的家庭大五座智驾SUV传祺向往S7与中国最北端相遇,从岭南到神州北极,这场跨越 4000公里的南北对话,不仅是产品测试,也是一次文化叙事,既有科技与自然的对抗,也是传祺品牌精神的升华,更暗含中国制造的雄心宣言。

    12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0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1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1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 “卷王”星纪元ET誓将安全与豪华卷到底

    “吃在广州”, 选择在广州上市的星纪元ET抓住这个城市的精髓,在发布会前分发冰淇淋,这暗藏玄机,不仅卷科技,还卷上冰淇淋。原来星纪元ET座椅选用了食品级材料的刺云实胶,兼具安全与环保。

    17 ¥ 0.00
  • 吉利银河将“新豪华” 具象化

    乘用车的市场格局在变,车企的座次也在变,自主厂商、造车新势力正在轮番冲击着过去几十年来豪华品牌、合资厂商们带头设定的行业秩序。“各种平权”横空出世,国产汽车的造车者们试图以前所未有的性价比和空前的乘用车价值体系重塑市场份额。以吉利银河为例,其生而不凡,在“取缔”、“颠覆”等品牌使命的驱动下,大有成为国产“新豪华”名片的潜质。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3-02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