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ARCFOX首款量产车预售,αT能否打响北汽高端化第一枪?| 车展速递

ARCFOX首款量产车预售,αT能否打响北汽高端化第一枪?| 车展速递

2020北京国际车展,北汽集团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同时也为了在能源结构日益复杂、品牌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全方位站稳脚跟,正式发布了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的首款纯电量产SUV αT。新车共推出四款两驱车型和一款四驱性能车型,共计五款车型可提供三种不同水平的NEDC续航,分别为480km、600km以及653km,补贴后预售价格区间为25-33万。αT能否打响第一枪?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赟   立、编辑|禾   子

 

全球化浪潮下,汽车生产链的各个环节联系也变得日益紧密。车企之间、车企与供应商之间、乃至车企与其他行业的龙头之间都在产生着化学反应。“一家独大”在今天来看似乎变成了无稽之谈,即使是特斯拉,在使用宁德时代和松下提供的电池时也不敢说自己对外界没有依赖。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疫情肆虐时,湖北的许多零部件供应商的断供直接导致了不少整车制造企业的产量出现断崖式下跌,这样的影响甚至波及到了日本和韩国。

因此,当下绝大多数的整车制造厂商都不再是单枪匹马,取而代之的是“抱团取暖”。车企自身的研发、生产能力固然重要,但不再是衡量其综合实力的唯一标准,资源的整合能力在评判体系中的权重直线上升。

这也催生了许多“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品牌,不禁让人想起了贾老板的法拉第、恒大向汽车行业进军的恒驰等等,虽然前者与后者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就事论事两者不乏相似之处,在资源整合上都有着深厚的功力。

同样出生豪门,ARCFOX显然更先了一步,量产SUV车型αT的诞生就是与法拉第最大的区别,也是对ARCFOX品牌实力最好的证明。

 

北汽开启高端之路的开始?

在这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ARCFOX。相信多数人在看到这样一个品牌时,多数会感到陌生。

ARCFOX,中文名称“极狐”,品牌名称中的“Arc”原意来自Arctic(北极),官方说法“代表了不可能之境,象征坚持自我、不畏挑战、敢于突破、追求完美的品牌个性”。“Fox”基本不陌生了,狐狸代表着智慧、优雅与灵敏。因此,ARCFOX品牌命名就预示着这是一个专门打造个性与智能车型的品牌。

ARCFOX源自中国并着眼全球,这是北汽集团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立足“高、新、特”战略规划所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ARCFOX于北汽的关系不妨可以理解为“英菲尼迪于日产”的关系。

别看αT作为ARCFOX的首款量产车型,就轻易认为“ARCFOX只是北汽集团整合资源后的新能源子品牌”这么简单。

这样就只理解对了一半,确切地讲,ARCFOX所走的路线为高端新能源品牌路线。毕竟,如果只是单纯的新能源品牌,在已经有了北汽新能源的前提下,再出个ARCFOX就会产生战略冗余。

所以ARCFOX整合大量资源便是为了开启北汽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之路。

反观北汽集团下的众多子品牌和产品,似乎很难找到一家专注于高端电动车领域的品牌。例如北汽幻速、北汽昌河可能有99%以上的产品都是定价在10万元以下,同时所产出的车辆均以面包车和小型货车为主,小众的品牌定位使得北汽幻速和北汽昌河很难触及到主流市场;同理,北汽制造旗下的车型又是另外一种画风,不是皮卡车型就是硬汉越野,似乎所走的路线不是商用就是军用,剩下的客户群体也只有极少数的越野爱好者。

相比之下,北汽新能源算是告别了燃油路线,但共计四款SUV,最贵的官方指导价也不超过11.99万。因此,北汽新能源就目前来说是与高端无缘的。

有人说北京汽车的BEIJING-X7新能源官方指导价18.49-21.69万不也是中高端路线的新能源车型吗?虽然说插电混动车型能够上新能源车牌,也可以纯电行驶几十公里,但终究不是纯电车型,毕竟车头还安置着内燃机。

纵观全局,ARCFOX才是北汽集团旗下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不光如此ARCFOX还有着“智能汽车”的名号。所以ARCFOX αT的诞生是北汽向高端电动市场发起的冲击,也填补了北汽在智能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空白。

 

强大的硬件是基础

αT尾门左下方的“蓝谷·麦格纳”字样则说明了它的出处。

作为诞生自蓝谷·麦格纳的首款产品,ARCFOX αT由麦格纳百年造车工艺积淀和超过370万辆捷豹、奔驰等世界豪华车的智造经验全面赋能,满足中欧双重标准,充分保障ARCFOX产品制造的品质。

麦格纳亚洲区副总裁Klaus Drobnak在发布会上表示,“ARCFOX αT传承了麦格纳和ARCFOX最优良的基因,经受住了最严苛质量标准的检验”。

以车身制造技术为例,ARCFOX αT采用了上钢下铝车身结构,虽然在生产阶段需要克服较多的工艺难题,但万难之后换来的是轻量化与安全性的完美平衡,扭转刚度高达55kNm/°。

有了上乘的材质和良好的背书,αT在结构安全方面的表现并没有让ARCFOX团队失望。在C-NCAP的碰撞测试中,新车获得了五星碰撞好评。随着信息更加透明化,但凡在碰撞测试中“翻车”的产品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曾经的B级王者如今不负当年之勇的案例数不胜数。种种迹象也给如今的整车制造商们敲响了警钟。不可否认,αT就目前来看在被动安全的重要一环上表现算是不错。

除顶配外的四款两驱车型所搭载的单电机,可以提供最大功率160kW、峰值扭矩360N·m的动力输出,车辆零百加速时间也能保持在7.8s。当然,对于电动车来说,性能永远不是首要的。

相比起加速能力,续航显得更加重要。配合上SK所提供的93.6kWh的电池组,可以使得入门车型的续航能力就达到480km。

而入门车型以外的其他四款车型均能达到6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虽然这样的续航数据摆在今天似乎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毕竟像蔚来有着100kWh的电池包,小鹏的最大续航里程也标到了800km。

但这不得不牵扯到“续航打折”的概念。

对于大多数的电动车,实际续航里程基本相当于标定里程的80%,而令官方引以为豪的便是ARCFOX αT所标定的续航里程为真实里程。保守来看,根据官方宣称的真实续航(理论上不存在续航打折)即使打九折,标定600km实际也能行驶540km。

另外,标定600km续航的版本还是双永磁同步电机(320kW、720N·m)的四驱车型,4.6s的破百成绩让这台车也能拥有媲美Model 3性能版本的实力。同时,相比起特斯拉电池30万公里的设计寿命,ARCFOX αT还有着10年50万公里的寿命。因此,顶配αT在性能、续航、设计寿命三者间找到了平衡。

麦格纳国际团队还给予了αT前后50:50的配重比,让这台车身尺寸4788/1940/1683mm、轴距2915mm的中型SUV可以兼顾到不错的操控。

底盘调校上,参与奔驰G级底盘调校的团队为αT打造了国内唯一的纯电自适应全地形四驱系统,可提供雪地、泥地、沙地3种驾驶模式。

除此之外,ARCFOX携手戴姆勒、博世等顶级厂商,共同开发了蓝谷·麦格纳IMC智能模块标准架构,这一架构也成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指定架构体系,拥有拓展、智能、交互、进化四大特性,为ARCFOX的后续产品做足了准备。

 

华为5G为αT智能出行开路?

在“软件定义汽车”逐渐成为共识的当下,一款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将大幅影响用户最终的决策。特斯拉之所以在全球大获成功,离不开背后智能科技的强力加持。

ARCFOX αT在汽车智能化布局上也有着前瞻性的思考。2019年1月,ARCFOX与华为联合创立了“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ARCFOX αT成为首款搭载这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的车型。新车配备了α-Pilot智慧驾驶系统,与之搭配的是5枚探测距离长达210米的毫米波雷达以及12枚超声波传感器,ARCFOX αT也因此拥有了迅捷的智能驾驶辅助响应,在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换道避险、220米内前向紧急避撞功能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根据现场技术人员的介绍,αT还拥有着市面上独有的前/后横穿预警功能,可以对前后方突然加塞的车辆做出必要的预警和判断。这项功能对于传感器灵敏度和行车电脑的计算速度要求非常高。

另外,华为5G芯片的加持使得αT的α-Parking和α-Cockpit功能可以给驾乘者带来更强大的自动泊车能力和更极致的智能座舱体验。

 

 

点评

ARCFOX αT作为麦格纳打造的第一款量产纯电SUV,也是ARCFOX旗下电动SUV的开山之作,更是北汽集团通往高端电动化品牌的基石,各方面都不允许αT失败。我们也能看到αT的确有着强大的综合实力,但更体现在了33万的顶配车型上。

 

对于30万以下的中低配车型,αT必须要面对的则是像国产Model 3、小鹏P7以及比亚迪汉EV等强劲对手。虽然说αT极具竞争力,但对手们也不是吃素的。狭路相逢,ARCFOX目前相对更重要的无疑是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到αT。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现在“出海”,理想汽车能找到“理想”的海外市场吗?

    理想汽车正在加码海外市场。在中国车企已经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当下,以及面对国际市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理想汽车能吃到海外市场的红利吗?

    0 ¥ 0.00
  • 车展为何诞生于上海?

    回望历史,瞭望未来,不论是汽车,还是时代,我们似乎又来到了新的历史关口,无不为今年的上海车展充满期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家都坚信,汽车在当下仍旧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0 ¥ 0.00
  • 门外汉搞不定,这两家车企不约而同让老将回炉

    近日,车企人事变动频频,沃尔沃汽车全球CEO骆文襟(Jim Rowan)和乐道品牌总裁艾铁成的离职较为引人关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些车企高管之位难以坐热。

    10 ¥ 0.00
  • 极氪品牌的自信从何而来?

    极氪辨识度除了有别于其它品牌的内涵与外延外,还传递出拥有“灯塔型”的元素,有迹可循的创新,以及超越汽车范畴的国际化开放思维,拥抱全球化的气派和能力。从不生产无聊汽车的清醒,到提供个性化诉求的多元价值,极氪带给行业的启示不仅是产品的豪华和高端,还有非物质的共鸣和自信。如果从这样的视角看极氪品牌的崛起,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内生力,走到哪儿都会受到尊重的文化自信?极氪做到了。

    16 ¥ 0.00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19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23 ¥ 0.00
  • 北京越野BJ40:硬派车谋变顺应时代潮流

    “智驾平权”、“豪华平权”等一众“平权概念”被提出,一时间“追求平权”成了行业的风气,仿佛造车者脱离了“平权”就不会了造车,也有人将此称为“潮流”,视作内卷加剧时代的特产。从本质上看,这属于新营销的手段,能拉近买卖双方的距离,刺激消费。因此,当北京越野打着“越野平权”旗号推出BJ40增程版时,不难发现硬派越野的细分赛道也正在求变。

    0 ¥ 0.00
  • 宝马开窍了?360度全链AI战略加快智能化步伐

    近日,宝马汽车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推动AI大语言模型上车,随着AI大模型技术愈发成熟,宝马汽车看到希望,随即发布360度全链AI战略,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战略频繁失误的宝马能否凭借人工智能扳回一城呢?

    0 ¥ 0.00
  • 领克900直面问界M9,能否创造高端局的奇迹?

    近日,领克900正式预售,新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33万到43.5万,定位为大型SUV,基于SPA Evo大型电混专属架构开发的领克900作为领克极氪整合之后首款产品,这台车型直面问界M9、理想L9等车型,新车能否创下新能源大型SUV销量新纪录?

    10 ¥ 0.00
  • 小鹏更名背后的野心:剑指科技帝国

    当同行还在做价格肉搏时,小鹏汽车已悄然架起"天地"一体的科技矩阵。前年还差点掉队的小鹏,经过一年来的调整,力压理想、小米等实力玩家,在今年前2月成为新势力的销量榜一。与此同时,小鹏做出更为大胆的决定:改名。改名背后,是"车企"到"科技集团"的跨越,是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化生存模式的新尝试。何小鹏的赌注很明确:要么用技术复用构建万亿生态帝国,要么在多线作战中耗尽最后一颗子弹。

    13 ¥ 0.00
  • 一则招聘信息泄露了自研芯片行踪,奇瑞剑指何方?

    国内车企自研智驾/座舱芯片行业正在兴起,现在这个阵营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奇瑞汽车。为什么国内车企前赴后继、排除万难、投入重金研发智驾/座舱芯片?

    10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15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0-09-29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