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2021款柯珞克主打性价比,斯柯达接下来能否乘风破浪?| 车展速递

2021款柯珞克主打性价比,斯柯达接下来能否乘风破浪?| 车展速递

目前,斯柯达的产品线共有9款,包括轿车阵营的全新昕锐、全新昕动、明锐以及新速派,而SUV阵营有柯米克、柯米克GT、柯珞克、柯迪亚克以及科迪亚哥GT,覆盖了入门级、主流以及中高级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SUV家族阵容。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2005年4月上海大众与斯柯达汽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2020年7月,在斯柯达汽车125周年,品牌入华15年之际,上汽斯柯达旗下的第300万台汽车正式下线,柯珞克作为第300万台下线的车型,它对于斯柯达来说也是意义非凡。今年北京车展上2021款柯珞克首发亮相并开启预售,其在安全和科技配置上面有所提升,此外增加了电动尾门、皮质打孔座椅等舒适性配置,产品力和性价比进一步提升。透过北京车展,一起来看看斯柯达的未来。

 

SUV整体竞争力提升

今年北京车展,斯柯达以最新的2021款柯珞克与柯米克、柯迪亚克以及两款颇具个性的柯迪亚克GT和柯米克GT车型组成的SUV家族集体亮相,目前来看,斯柯达品牌已经构筑了完善的SUV产品矩阵,旗下涵盖各个价格区间的车型。其中中型SUV柯迪亚克对标的是大众途观L和探岳,紧凑型SUV柯珞克对标探歌和途岳,小型SUV柯米克对标探影和途铠,而柯迪亚克GT与柯米克GT也借着活力动感的Coupe式风格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众所周知,同样作为德系大众品牌,斯柯达与大众旗下的车型有着相同的技术和行驶品质,但是在性价比上面向来更加出色,2021款柯珞克的升级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在今年接下来的三、四季度,斯柯达还将带来多款年度焕新的产品,加速新产品构建,满足消费者在智能移动出行方面的需求。

 

德系品质将面临的处境

首先对于斯柯达的德系品质,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第一款车型明锐开始,斯柯达旗下的车型就一直与上汽大众旗下车型实现了共线生产,共享同等标准下的德系制造工艺,其中位于长沙的大众工厂,除了生产全新朗逸、全新途安L之外,柯迪亚克和柯迪亚克GT也在此共线生产,也正是依托于这样的技术实力以及大众品牌的背书,让斯柯达此前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绩。

但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发展日渐成熟,目前也由销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在车市整体销量下滑的大环境下,加上自主品牌实力的提升,合资汽车品牌的竞争也随之加剧,斯柯达也即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除了来自“本家”大众和捷达的挤压之外,主打性价比的斯柯达还得扛住同样主打性价比的自主品牌的穷追猛打,此前,斯柯达就已经率先调整了全系车型的价格,下调幅度最高达到2.45万元,这也是占领市场最直接粗暴的途径了,但这也是双面剑,对于品牌溢价也会带来影响。

 

回归上汽大众,1+1>2?

目前,上汽斯柯达已经更名为上汽大众斯柯达。回顾一下,2005年,斯柯达正式与上海大众签署合作协议,定名为上海大众斯柯达,时间去到2016年,斯柯达表示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决定脱离大众“光环”更名为上汽斯柯达,而如今又改回了上汽大众斯柯达,不得不说市场在变,为了更好的发展任何可能性都存在。

上汽大众能不能成为斯柯达求变的可靠大树?目前来看,上汽大众SUV市场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期,记得三年前大众汽车在国内仅有途观L和途锐这两个产品,紧接着途昂来了,到三年后的今天,大众在SUV领域可以说是迅速扩张,目前大众旗下的SUV车型已经多达十余款。一汽大众已经先后国产并上市探歌、探岳、探影、探岳GTE和探岳X共5款SUV,而上汽大众也推出了推出了途观L、途昂、途铠、途岳、途观L PHEV和途昂X等车型。当中包含了不少的爆款,大众对于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理解还是相对到位的。

在大众SUV这个上升的大趋势下,斯柯达通过在销售、市场等部门换上上汽大众的营销体系,加上产品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体现,还有大众集团的技术和品质背书,保持良性的产品投放,斯柯达还是有机会乘风破浪的。

 

点评

消费者以及行业内对销量的关注,确实加大了斯柯达品牌发展的压力,尤其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下,斯柯达在新产品的升级、品牌调整以及营销转型上面难度不小。希望接下来依托在上汽大众体系基础上的斯柯达,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具备德系高品质的车型。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0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9 ¥ 0.00
  • 蔚来是否在为宁德时代做“嫁衣”?

    资金捉襟见肘问题一直困扰着蔚来。除了提高销量,去找新的投资对蔚来掌门人李斌来说也是要事。最近,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计划投入25亿到蔚来能源,这对于持续亏损的蔚来而言,究竟是扭亏为盈的机会,还是饮鸩止渴?

    12 ¥ 0.00
  • 期待车展,期待大众

    在中国,大众品牌家喻户晓。每逢车展,大众总以集团名义,庞大阵势占据C位,格外抢眼,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以半个主场的身份,展示其在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全球范儿。所以,最先收到邀请函并不意外,而今年的看点才是关键。不论是对于大众集团还是其他外资汽车公司,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会作为东道主的身份登场,以不同于以往的改变精彩纷呈,预示着一个中国汽车的时代大幕徐徐开启。

    17 ¥ 0.00
  • 极氪为何是中国车递给全球的新名片?

    如今,极氪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的第一品牌,并被消费者视为当下辨识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不仅有温度,还是生活的镜子。如此评价,不止是依据可量化的“外延真理”,还有不可量化的“内容真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自我身份提升的认同,有着对社会生活整体性的判断和远见,已然成为一种势能的载体。

    21 ¥ 0.00
  • 上海F1赛事为何没有汽车厂家的影子?

    汽车行业转型,不止是汽车品类,还是车企洗牌和淘汰的深水区,关键是投资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方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在加剧,消费焦虑,失去定力,已然成为一种阵痛在蔓延……

    18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0 ¥ 0.00
  • 聚焦年轻化市场,奇瑞努力成为“油电双轨”的平衡者

    尽管“油电之争”早已争得不可开交,但结合政策的博弈、车企的表态以及销量的份额,不难看出这两种驱动类型的产品已然达到了平衡,至少短时期内如此。至于那些剑走偏锋的“一边倒”言论,实质上是企业自身发展利益驱动下的片面之词,缺乏格局,难以概全。奇瑞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又在推进高质量燃油车,双管齐下,把选择权留给市场。

    10 ¥ 0.00
  • 星途揽月C-DM上演“理工男式”豪华: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2025年的汽车市场已不是造车新势力的独秀舞台,当更多的传统车企凭借过硬的混动技术向高端市场发起总攻,技术平权、智驾平权让我们看到国产高端智能车的希望,星途揽月C-DM这个有着理工男式豪华特质的搅局者,让人看到了豪华品牌对于高端定义的另一种可能性: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11 ¥ 0.00
  • 车企接连下场“造人”,人形机器人靠近我们?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位于柏林的一家生产车间引起热议,一台名为Apollo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车间完成精细操作,奔驰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机器人造车。从最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到宇树机器人表演,除了机器人科技公司在这条赛道竞争,各家车企也纷纷“凑热闹”: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14 ¥ 0.00
  • P7载着广本的精髓与梦想出征,“新家”为其披上新铠甲

    当汽车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变成快消电子产品时,当一些车企纷纷打造网红产品以及通过种种营销噱头博取流量时,广汽本田依然倔强地拒绝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市场红利,并选择以“数智·零碳”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对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通过全新的工厂和全新的产品为梦想而战。

    14 ¥ 0.00
  • 玛莎拉蒂能不能造得出爆款的小米SU7 Ultra?

    在造车新势力的倒逼下,连超豪华车品牌感受到前有未有的压力。近日,玛莎拉蒂决定取消了纯电版MC20跑车的项目。与此同时,同为跑车的小米SU7 Ultra提前宣布完成了今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中,再强的品牌也有危机感,单靠吃老本难以为继。

    22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0-09-29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