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发烧”战略隐忧渐显,吉利需要降温

“发烧”战略隐忧渐显,吉利需要降温

由于没有赶上这波新能源汽车大潮,一路狂奔的吉利开始降温。虽然吉利及业界对吉利2020年的表现态度温和,但资本市场刀下并未留情,吉利市值应声一路跌进2000亿港元。而资本市场释放出的信号仅仅是开始,对吉利来说,更大的隐忧在于,之前一路狂奔状态下做出的“发烧”战略,在吉利未来的发展中是加分还是减分。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康乔

对于习惯了高歌猛进的吉利来说,2021年的开局并不顺利。倒不是说吉利汽车自身的表现出现大幅下滑,只是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正处于新车红利期的长安汽车在月销量上首度超越吉利,成为自主品牌新的领头羊。如果同时考虑到吉利并未能成功将沃尔沃汽车整合到吉利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吉利汽车旗下,让吉利汽车错失了一个成为年销售可以超过200万的全球前十大汽车集团的最好机会。在过去五、六年充分享受了收购沃尔沃红利的吉利汽车来说,是该到了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时候了。

资本市场给市值打低分

由于没有赶上这波新能源汽车大潮,一路狂奔的吉利开始降温。2015年11月,吉利曾放出狠话,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并实行代号为“蓝色吉利行动”的计划。但几年下来,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缓慢,一些新能源车型的销量远不及预期。

吉利汽车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全年收入921.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实现净利润55.75亿元,同比下降33%。照理说,眼下车企日子都不好过,在吉利和业界看来,这个业绩总体符合业内预期。但资本市场刀下并未留情,吉利市值一度应声跌进2000亿港元之内。而与其具有可比性的比亚迪,在经历大跌后市场依然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

资本市场的信号仅仅是开始,对吉利来说,更大的隐忧在于,在其之前一路狂奔状态下做出的“发烧”战略,目前,吉利已经有14个汽车子品牌,版图已经相当大大,一个全球车企的雏形已经显现。但管理运营好这么一家跨国公司,并能让包括沃尔沃、奔驰、Lotus莲花、宝腾等旗下诸多子公司和子品牌之间形成最大的合力和协同效应,需要高效的全球化的人才团队,这将是对李书福和吉利管理层最大的考验和挑战。

汽车企业都会经历一个螺旋形的发展过程。今年势头较猛的长城和长安,之前也曾经历过发展的低谷期。经历了四、五年的高光时刻,吉利也是该到了放慢一下自己快速扩张的步伐,通过对内部进行更好的梳理,来为蛰伏期后的新一轮高速发展打下基础。

2010年收购沃尔沃汽车成功,堪称整个吉利乃至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转折点。凭借沃尔沃的技术输出,以及和沃尔沃的联合开发,吉利在产品力方面得到了飞速的提升。这让业界曾寄予厚望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车企的模式,在吉利海外收购面前,直接宣告失败。而得到沃尔沃汽车加持的吉利汽车,迅速在海内外开启买买买模式,无论是海外的沃尔沃商用车集团、德国戴姆勒集团、马来西亚宝腾汽车、 英国莲花Lotus以及美国太古飞行汽车公司,还是国内的华菱重卡、力帆汽车以及猎豹长沙工厂等,都成为吉利版图中的一员,更不要说吉利在国内多地还同时布局多个汽车生产基地,其风头一时之间,国内无出其右者。

但吉利的快速扩张并没有带来市值上的优异表现。截至北京时间3月29日收盘,吉利汽车在港股的市值1954亿港元,而同期蔚来汽车在美国的市值,经历悬崖式下跌,但依然还有568亿美元;更不要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比亚迪,同样经历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市值依然有4800亿元。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领域的表现乏善可陈,让吉利汽车并不被投资人所看好。在纯电动车领域,吉利在国内连第二梯队也挤不进: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终端销量逐步放大,名利双收;上汽、广汽、小鹏、理想等也是紧追不放,声势同样不低。但在这个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吉利旗下的几何品牌却并没有成为主流,其油改电的产品策略以及传统的营销策略在和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比较中败下阵来。

风光背后的隐忧

2020年,吉利销量达到132万台,再度加冕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但其问题和矛盾同样突出:

产能利用率较低。相比于132万台的产能,据相关数据显示,吉利在国内的产能已经达到300万台,产能利用率仅为44%。因而和其他自主品牌车企相比,吉利开始积极拓展代工领域的业务。百度、富士康、FF都是吉利代工已经官宣的客户。代工是一柄双刃剑,虽然可以帮吉利带来一定的业务量,提升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但是同时,吉利损失的不仅是产业链中的上游地位,沦落为一个总成供应商;而且代工业务对于自己的品牌、核心技术的突破都没有任何裨益。

缺乏爆款车型。其实吉利哪怕在最风光的时候,其也没有能够摆脱缺乏一款爆款车型的局面。其销量最大的SUV---博越,始终和哈弗H6存在不小的差距,势头更是不如长安的CS75系列。是否说吉利的技术储备相比于长城和长城有所不足,那不要说沃尔沃,即使是把沃尔沃技术拿来消化吸收的吉利也不会服气。至于其他车型,在吉利鼎盛时期,虽然销量数字还过得去,但都难以成为挑大梁的明星车型。所以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吉利需要平衡一下代工业务,不能影响到吉利主流业务的资源分配。同时吉利也需要有打造一款爆款车型的决心,摈弃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落后思维,推动精品车型的投放。

对于吉利来说,沃尔沃是其手上最大的一张王牌,而这个王牌不仅体现在可以成为整个集团的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向其他品牌输出整车平台以及动力总成,其尚未上市的身份,也有潜力帮助吉利从证券市场筹集到非常可观的资金。但无论是最早计划的单独上市,还是这次的将沃尔沃注入吉利汽车,都因为估值的问题没有得到各方的共识,导致沃尔沃这部分资产没有当下为李书福带来亟需的现金补充。尤其是从去年开始的,将沃尔沃汽车注入吉利汽车计划的无疾而终,而且这也是在李书福拥有沃尔沃汽车100%股权的情况下,让外界对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隐忧。虽然沃尔沃给出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合作计划,但独立运营的沃尔沃能在多大程度上受吉利掌控,将来会否谋求更多的独立,在当前的中欧关系下,双方之间的博弈都不会小。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虽然吉利和沃尔沃达成了一系列围绕汽车新四化技术的合作,但细心的人们肯定会发现,双方的合作不涉及吉利即将成立的纯电动车公司。这家即将新设立的公司,对吉利的意义不亚于彼时收购沃尔沃,这从吉利老将安聪慧亲自出任这家新公司的CEO就可见一斑。而沃尔沃汽车完全没有参与这个新设立的电动车公司,这个和之前吉利创立领克品牌时沃尔沃全力支持的情况截然不同。

3月在23日,吉利官宣了高端纯电动品牌“极氪”,极氪公司由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投资,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49%,计划现金注资20亿元。李书福出任极氪董事长,安聪慧出任极氪CEO。按吉利官方说法,极氪的使命是聚焦智能纯电领域的前瞻技术研发,构建智能汽车生态圈。如果将时间轴提前,但这些说辞放在眼下的新能源市场格局中很难看出“极氪”的优势所在,极氪汽车将于4月上海车展开始接受预订,四季度开启交付。吉利汽车在电动化领域能否发起有效的反攻,最后要看极氪的市场销量表现。

点评

从积累和布局来看,吉利依然是自主品牌的领头羊。但像长安、长城、上汽、广汽等如今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其是随着国内合资车企股比限制的放开,吉利和其他自主品牌将面临外资品牌的直接挑战,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利用上升的间歇期,苦练一下内功,是吉利在今年或许明年的头等大事。只有进一步增强体系能力,在很多底层核心技术以及全新商业模式上能够取得突破,吉利才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增长,真正成长为一家国际车企巨头。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9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16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5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4 ¥ 0.00
  • 工信部对浮躁的智驾说“不”

    2025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智驾元年”。智驾安全问题在汽车行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智驾技术不断下沉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多起和智驾相关的交通事故,而随之出现的相关责任事故的认定,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及时出手,拧紧智驾“安全阀”。

    17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6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4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5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 “卷王”星纪元ET誓将安全与豪华卷到底

    “吃在广州”, 选择在广州上市的星纪元ET抓住这个城市的精髓,在发布会前分发冰淇淋,这暗藏玄机,不仅卷科技,还卷上冰淇淋。原来星纪元ET座椅选用了食品级材料的刺云实胶,兼具安全与环保。

    17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3-30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