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沃尔沃与中国的融合已经渐入佳境,在投入吉利怀抱8年后,品牌力成为一个摆在沃尔沃面前的最大难题。禾颜阅车认为,把Polestar北极星打造成独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是沃尔沃在品牌上的一次补课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钱蕾

 

北极星Polestar1在北京车展亮相以来收获了不少关注。Polestar1今天来到上海,其高冷腔调散发出一种令人止步的距离感。禾颜阅车认为,把Polestar北极星打造成独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是沃尔沃在品牌上的一次补课。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北极星(Polestar)成立于1996年,沃尔沃于2015年7月全资收购这个拥有20年历史的高性能改装车制造商。作为瑞典房车锦标赛(STCC)历史上最成功车队,北极星至今在该项赛事中共获得96个冠军、212次登上领奖台,并且拿到87次杆位和93次最快圈速。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北极星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16年的成都车展。其时,沃尔沃宣布新款S60/V60 Polestar在华上市,官方指导价分别为60.69万元和63.69万元。当时,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产品规划高级总监韩睿嘉就表示:"Polestar已经成为沃尔沃的高性能子品牌,整车方面目前有S60和V60两款车型。Polestar不会只做这两款车型,未来会有更多的产品。"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但是,很快,2017年10月,北极星就宣布"单飞",北极星Polestar将作为沃尔沃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独立运作。并在12月就公布了产品规划,这个规划中除了Polestar1已经亮相,并将于2019年上市外,另一款纯电动中型车Polestar2将于2019年发布,而纯电动SUV车型Polestar3将在2020年发布。此外,还有一款未知车型亚将在2020年发布。可以看出,沃尔沃收购Polestar有着一整套战略考量。3年要发4款新车,对于一个新品牌,这个速度很快。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诞生于1927年的沃尔沃,是瑞典老牌的豪华车制造商。2010年,李书福用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100%的股份。之后,吉利的发展走上了快速上升通道,技术反哺和品牌反哺都让吉利受益匪浅。然尔,就沃尔沃而言,虽然销量上借力了中国市场,但其品牌力走弱也是不争的事实。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对沃尔沃来说,提升品牌和强化文化构建是不得不面对的必修课。用北极星作为撬动其高端品牌的一个支点,并用容易在品牌上形成认知度的电动车开路,是个聪明的举措。特斯拉已经趟出了一条电动品牌之路,对沃尔沃来说,假如在高端品牌能树立一块牌子,将非常有利于提升沃尔沃的品牌力和品牌形象。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在产品塑造上,北极星玩的是高冷。其设计美学基于沃尔沃的简约,性能方面将赛车的经验和特质带到品牌之中。主张纯粹、先锋科技和高性能。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在前脸设计上,来自沃尔沃的雷神之锤大灯很沃尔沃,但是北极星50%的零件是不同于沃尔沃的,在其上体车身采用的是全碳纤维车体,这使得车的整体重心下移并且大大减重从而提升操控性。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全玻璃车顶是北极星的一大亮点,而这样的透明设计对车项横杠的设计强度提出很高的要求,北极星用碳纤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根据成都天府新区与浙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吉利整车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北极星将在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沃尔沃成都工厂生产。

把北极星玩成高冷电动,沃尔沃补的是品牌课

 

禾颜阅车点评:

随着中国成长计划和全球复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对于沃尔沃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还是一个家。沃尔沃与中国的融合已经渐入佳境,在投入吉利怀抱8年后,品牌力成为一个摆在沃尔沃面前的最大难题。用高冷范儿的北极星来做高性能品牌,以电动车切入,是沃尔沃在品牌构建上的新尝试。也许,对沃尔沃来说,卖出多少量北极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沃尔沃有一个可以叫板特斯拉的高冷范儿电动轿跑,它的名字是北极星Polestar。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0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9 ¥ 0.00
  • 蔚来是否在为宁德时代做“嫁衣”?

    资金捉襟见肘问题一直困扰着蔚来。除了提高销量,去找新的投资对蔚来掌门人李斌来说也是要事。最近,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计划投入25亿到蔚来能源,这对于持续亏损的蔚来而言,究竟是扭亏为盈的机会,还是饮鸩止渴?

    12 ¥ 0.00
  • 期待车展,期待大众

    在中国,大众品牌家喻户晓。每逢车展,大众总以集团名义,庞大阵势占据C位,格外抢眼,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以半个主场的身份,展示其在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全球范儿。所以,最先收到邀请函并不意外,而今年的看点才是关键。不论是对于大众集团还是其他外资汽车公司,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会作为东道主的身份登场,以不同于以往的改变精彩纷呈,预示着一个中国汽车的时代大幕徐徐开启。

    17 ¥ 0.00
  • 极氪为何是中国车递给全球的新名片?

    如今,极氪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的第一品牌,并被消费者视为当下辨识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不仅有温度,还是生活的镜子。如此评价,不止是依据可量化的“外延真理”,还有不可量化的“内容真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自我身份提升的认同,有着对社会生活整体性的判断和远见,已然成为一种势能的载体。

    21 ¥ 0.00
  • 上海F1赛事为何没有汽车厂家的影子?

    汽车行业转型,不止是汽车品类,还是车企洗牌和淘汰的深水区,关键是投资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方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在加剧,消费焦虑,失去定力,已然成为一种阵痛在蔓延……

    18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0 ¥ 0.00
  • 聚焦年轻化市场,奇瑞努力成为“油电双轨”的平衡者

    尽管“油电之争”早已争得不可开交,但结合政策的博弈、车企的表态以及销量的份额,不难看出这两种驱动类型的产品已然达到了平衡,至少短时期内如此。至于那些剑走偏锋的“一边倒”言论,实质上是企业自身发展利益驱动下的片面之词,缺乏格局,难以概全。奇瑞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又在推进高质量燃油车,双管齐下,把选择权留给市场。

    10 ¥ 0.00
  • 星途揽月C-DM上演“理工男式”豪华: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2025年的汽车市场已不是造车新势力的独秀舞台,当更多的传统车企凭借过硬的混动技术向高端市场发起总攻,技术平权、智驾平权让我们看到国产高端智能车的希望,星途揽月C-DM这个有着理工男式豪华特质的搅局者,让人看到了豪华品牌对于高端定义的另一种可能性: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11 ¥ 0.00
  • 车企接连下场“造人”,人形机器人靠近我们?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位于柏林的一家生产车间引起热议,一台名为Apollo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车间完成精细操作,奔驰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机器人造车。从最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到宇树机器人表演,除了机器人科技公司在这条赛道竞争,各家车企也纷纷“凑热闹”: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14 ¥ 0.00
  • P7载着广本的精髓与梦想出征,“新家”为其披上新铠甲

    当汽车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变成快消电子产品时,当一些车企纷纷打造网红产品以及通过种种营销噱头博取流量时,广汽本田依然倔强地拒绝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市场红利,并选择以“数智·零碳”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对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通过全新的工厂和全新的产品为梦想而战。

    14 ¥ 0.00
  • 玛莎拉蒂能不能造得出爆款的小米SU7 Ultra?

    在造车新势力的倒逼下,连超豪华车品牌感受到前有未有的压力。近日,玛莎拉蒂决定取消了纯电版MC20跑车的项目。与此同时,同为跑车的小米SU7 Ultra提前宣布完成了今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中,再强的品牌也有危机感,单靠吃老本难以为继。

    22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3-11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