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京、沪车展比较
如今,两年一轮回,交替举办的京沪车展均已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级车展。
于是,就有了京派车展和海派车展之说。在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颇有意思,即车企想造势上北京,打品牌去上海。套用鲁迅的话说,"京派近官,海派近商。"一语中的。这可以看作传统(京)与现代(海)之文化类型在车展上的延续。
上海是中国国际车展的发源地,历来是被人看作是做品牌的地方(车展),其理由除了上海对汽车市场有严格控制的规定之外,不外乎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上海车展的特质,即上海是最有购买能力的城市,对品牌是最有鉴赏能力的城市,对消费是最有要求的城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上海始终处在与国际交融,走在国内最前沿的商业文化的代表。
北京车展被业内看作是观察汽车行业晴雨表的车展。国内外汽车厂商对北京车展从来不敢怠慢,总要花心思参展,表达和展示他们的愿望和诉求,尤其是不少汽车合资项目在尚未落地争取的过程中,每次车展就变成了"造势"的最佳舞台。这里不仅是政治文化的中心,中央媒体集中的地方,还是国家主管部门的所在地。于是,业界重大事件和厂家重要活动等,都会选择北京作为新闻发布或活动举行的首选之地,现已延续至今成为传统。
我以为,把北京车展看作是"造势车展"是有理由的。首先是产业的对接与交流具有权威性;其次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对话与融合具有代表性;再是,中外汽车全景式走势与变化一览无遗,折射的社会性,商业性和经济性具有对等的可比性。正因为此,相信国内外汽车巨头和整个产业都不会没有这样的意识。这就决定了北京车展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每次北京车展几乎每家参展商都会作精心的准备,在有限的展台上展出最新的产品和技术,以新奇特的展台设计吸引眼球,偏重于产业方向和技术前瞻,表达的是整车与相关行业的态度和主张。
相对于上海车展,可以称作是"品牌车展",偏重于技术与商业的结合,对于市场的走势较为敏锐,尤其是对消费理念的引导,更多的还是从设计和产品的角度去阐释需求,展示的是汽车商业文化。所以,上海车展的炫目与轻松更接近于功利和包装的意味,传递的国际化汽车动态和消费信息往往成了看点。这种现代性和国际化的气场集聚了品位和格调的提升,带有时尚和先锋的特点,拉近了与世界接轨的距离。从展会硬件和服务功能来看,现如今的上海车展标准可以说达到了上海世博会的水准。这些都将有助于上车展的功能与世界一流的车展走得更近。
由京、沪车展组成的中国车展所展示的气势与潜力是现今国际车展难以望其项背,和而不同的风格却能领略中国汽车产业的生机与巨大的市场活力。这是谁也不敢小觑的大国气派和力量,它犹如一张金鸡报晓的拼图,展示了国家级车展的雄姿。
(首发《东方早报》|201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