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吞下外方股权,为什么华域汽车能上演股比反转大戏?

吞下外方股权,为什么华域汽车能上演股比反转大戏?

在宝马宣布增持华晨宝马股权,戴姆勒、福特等也纷纷爆出欲增加在合资公司股比的传闻中,中方都是处于相对的技术输入方,对于研发以及品牌都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但上汽旗下的零部件平台华域汽车却反其道而行之,完成了下属两家合资公司的股权转换:向美国天合出售上海天合50%的股权,同时将原本属于采埃孚的上海萨克斯动力总成50%的股权收入囊中。这一进一出,彰显了华域汽车全力打造自主业务的决心。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

 

华域汽车近日连续发布两项重大公告。根据协议有关约定,公司拟以8071万元向美国天合汽车集团全资子公司出售合营公司上海天合50%股权。此外,还计划以6516万元价格收购采埃孚中国持有的上海萨克斯动力总成部件系统有限公司50%股权。

 

吞下外方股权,为什么华域汽车能上演股比反转大戏?

 

华域汽车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的零部件平台。上汽麾下的零部件公司几乎都被装在华域这个平台中。华域下属的大多数零部件合资公司,都是当年上汽为了给上汽大众配套,而与外方零部件巨头合资组建的。凭借着为上汽集团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车这些国内领先的合资与自主品牌这十多年来的配套以及从与合资方的合资经历中,华域辖下的零部件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管理、生产、质量控制等经验,业务范围也从上汽的子公司慢慢向全国各个主机厂拓展。

 

吞下外方股权,为什么华域汽车能上演股比反转大戏?

 

这次华域旗下股权变动的两家零部件企业:上汽天合聚焦在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等被动安全领域,而上海萨克斯动力部件则是国内离合器业务领先的领跑者。这两家企业虽说都是国内同类零部件企业的佼佼者,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质量,都已建立起较好的口碑。但是在新能源以及无人驾驶这些高科技技术大潮面前,这两家企业的高科技含金量明显底气不足,做出适当的变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吞下外方股权,为什么华域汽车能上演股比反转大戏?

 

首先,在被动安全领域,华域除了上汽天合外,还在其全资子公司延锋内饰下成立了延锋安全,被动安全领域的业务与上汽天合有所重叠。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相比蓬勃发展的无人驾驶以及新能源技术,被动安全技术更新相对速度较慢。尤其是为了降低成本及确保供应链,上汽天合将其大部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基本实现了本土化。所以延锋安全凭借自己多年的学习以及探索,在华域的支持下,基本可以做到自主发展。放弃上汽天合的股权,华域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旗下子公司之间相互争夺业务局面的出现,也可以凭借延锋安全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未来去争取更大的收益。

 

吞下外方股权,为什么华域汽车能上演股比反转大戏?

 

再看上汽萨克斯,此番华域将其股份悉数收入囊中。未来基于萨克斯现有的在离合器方面的技术基础,华域会进一步拓展其在无级变速箱配套液力变矩器、双质量飞轮,特别是混动模块等传动领域的潜能,使其成为华域在车辆传统领域,尤其是新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领域的关键模块供应商。在未来国家对排放法规要求不断趋严,新能源汽车逐渐被消费者接受的大环境下,萨克斯所擅长的传动领域也会面临一个较大的技术革新,而上汽依托捷能累积的新能源动力总成领域的设计以及实际使用经验也会大大助力萨克斯在传动领域继续领跑国内同类配套公司,而相比之下,无论是采埃孚还是萨克斯能够提供的支持就相形见拙了。

 

吞下外方股权,为什么华域汽车能上演股比反转大戏?

 

由于天合和采埃孚早已进行了合并,这次股权的一进一出,从财务角度来看,对华域和外方来说只是一次股权互换,但其背后将华域发展自主业务的决心彰显无疑。这背后是华域依靠上汽,资金雄厚,不愁业务来源的极强自信;也是华域通过这几年发展,在某些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积累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可以抛开外资伙伴来独立为主机厂提供零部件了。

 

吞下外方股权,为什么华域汽车能上演股比反转大戏?

 

其实无论是零部件业务,还是整车业务,决定话语权的永远是技术和市场,两者缺一不可。对于中国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来说,我们不缺市场,唯缺技术。不同于更为复杂的整车领域,经过这么多年合资下来,我们在很多机械零部件领域也完成了一定的技术能力的突破,特别是对于像华域这样有上汽作为大股东的零部件供应商集团。

 

吞下外方股权,为什么华域汽车能上演股比反转大戏?

 

禾颜阅车点评:

从华域置换股权这件事情,也为外资零部件供应商敲响了一个警钟,在汽车四化的当下,如果还是墨守成规,没有一些新的突破创新,当中国自己的零部件企业完成了相关的技术突破后,必然会用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来抢占这些外资公司原本占领的市场。而毫无疑问,在同等条件下,我们的主机厂也会更愿意使用自主零部件公司的产品;同时,对我们自主品牌零部件供应商来说一样,如果没有办法在诸如新能源、无人驾驶、车载互联网这些新技术的核心零部件上面取得技术突破,未来20年,仍会受制于人。

THE END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这些倒下的新势力,要想复活不容易!

    最近,国内多家陷入困境的新势力都传来一些好消息。哪吒开始偿还供应商欠款,极越和威马两家也迎来了一线曙光。这些车企能不能复活还有待观察,当下车市太卷,连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车企,如今都度日如年,而这些根基很浅的新势力车企,要活下去是非常难的事情,最新消息是哪吒被申请破产审查。

    0 ¥ 0.00
  •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

    大红大紫的小米汽车,虽然一度顺风顺水,但作为造车新手,总体上还是缺乏经验,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风浪。卷入一系列风波中的小米汽车,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2 ¥ 0.00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14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24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7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22 ¥ 0.00
  • 四大科技企业相助,宝马谋求在智能化赛道突围

    面对新势力的进攻,宝马的日子并不好过,江湖地位被新能源后浪推翻,生长百年的庞大身躯,使其转变难度大。而进入调整期的宝马,期望在智能赛道站稳脚跟,以中国速度开启战略转型,通过深度绑定中国科技力量,在智能赛道构筑全新竞争壁垒。

    0 ¥ 0.00
  • 剑指宝马MINI的萤火虫,能否避免重蹈乐道的覆辙?

    近日,蔚来汽车子品牌萤火虫旗下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起售价格为11.98万,这台定位为小型纯电车型在蔚来原先的豪华车阵营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好、最安全的小车。这台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端智能电动小车,能否满足蔚来汽车打开海外市场的预期?能否明显提升蔚来的销量?

    2 ¥ 0.00
  • 银河耀8上市拉升了什么?

    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吉利银河耀8上市发布会讲究仪式感,更是将这一深度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0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16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14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17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3-27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