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转身5年,大众汽车在龙年撸起了袖子
撰文|钱 蕾、编辑|禾 子
“位于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VCTC”)是我们对接合资公司以及本土合作伙伴的重要接口。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直接在中国做出所有关于中国产品的决策。”11月25日,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在北京举行的“龙腾岁首,众启新境”新年媒体沟通会上表示,VCTC是推动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柱,新产品开发周期将缩短30%,并强化客户聚焦。这意味着,大众将技术开发的对接工作从沃尔夫斯堡东移9000公里至中国的合肥。该公司已于今年1月份投入全面运营。在龙年伊始之际,大众汽车按下了在中国市场加速转型的按钮。
技术决策中心东移9000公里
“今年1月,VCTC正式开始运营,这是一个原名为‘100%TechCo’的项目,由我们集团全球CEO和中国CEO在2022年上海车展上宣布启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VCTC首席执行官韩鸿铭如是说。2022年6月加入这个项目的他说,之所以在安徽建立研发中心,是因为大众汽车必须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快速进行本土化开发。“合肥离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交通时间相当,都在两个小时左右,从技术交流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一个地点。”
VCTC投资约75亿人民币,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也是该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研发中心。VCTC在安徽的部署涵盖生产(大众安徽)和销售(DSSO)职能,通过VCTC,大众汽车能够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以及和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加速产品的落地。同时,合肥在供应商和技术生态链方面特别是在芯片和软件领域也具备扎实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VCTC更好地赋能我们的合资企业,包括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过去,我们对合资企业支持依靠德国的技术资源,现在通过合肥的VCTC就可以达成。”在韩鸿铭看来,VCTC能够第一时间根据市场的需求,更好地利用中国本土的供应商资源,实现成本经济上的领先优势。
目前,VCTC和小鹏、国轩高科、CARIAD和地平线,以及中科创达等的合作正一起推动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发展进程。《禾颜阅车》了解到,这家位于合肥的公司承担着大众汽车集团的关键开发任务,包括为入门级市场开发本土电动汽车平台。这个VCTC正在开发的其首个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平台,即CMP。自2026年起,该平台将为新的面向A级主流市场的入门车型奠定基础。该平台的开发时间仅36个月,较大众汽车集团此前的平台开发周期缩短了约三分之一。基于该平台的首款纯电车型有望于2026年亮相。
重要的是,CMP平台将采用针对中国市场的电池、电驱和电机解决方案,该平台的开发在最初阶段就与国轩高科、宁德时代或者其他任何有竞争力的本土电池生产商合作,而且在动力总成方面也将寻求本土供应商。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合肥建设一个占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供应商园区。约1100家本土供应商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确保在新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融入最先进的技术和应用概念。韩鸿铭称,本土化率将逐步提升至100%。
“中国本土供应商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以更快适应市场的方式与我们合作。”韩鸿铭说,当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就要深入了解这种趋势在两年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因为可能客户的预期在两年之后就改变了,他们希望汽车具有某种功能,如果一款车型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不会选择。“中国市场发展太迅速了,这也是中国市场的独特之处。”
电车提速油车扩容混动加码
“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全年累计交付新车320万辆汽车,同比增1.6%。”贝瑞德介绍说,大众汽车在燃油车市场仍处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到21%,纯电动汽车交付量超过19万台,增幅达到23%。贝瑞德交出的成绩单虽然和大众汽车在华高峰时的超过420万辆销量缩水了100万辆,但仍不妨碍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老大。不过,这一成绩正在被比亚迪步步逼近。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已经突破了300万辆,同比增幅超过60%,并首次冲进“全球前十大车企”行列。
在全球市场,大众汽车2023年以924万辆的销量位列全球第二,其同比12%的增幅也大大高于中国市场1.6%的增幅;这一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双创历史新高站上了3000万辆的高点。而5年前的2019年,大众以全球1097万辆的销量勇夺全球销冠,其中38.6%来自中国市场的贡献,大众品牌的销量更是占到了全球销量的50.38%;这一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在2500多万辆。5年河东,5年河西,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和其他合资车企一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燃油车仍然是我们业务的重要支柱。”贝瑞德表示,大众汽车仍会进一步投资于燃油车型。“通过使用最新的插电混动技术,让我们主要的燃油车型逐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并实现超过100公里的纯电续航。”这意味着,在优化了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研发布局后,大众汽车在电车、油车及插电混动三个维度上都有明显的发力动作,而其在插电混动方面的投入和转变尤其引人关注。
“到2027年,我们在中国会提供30款本土生产的燃油或插电式混动车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产品管理负责人高孟天说,这些车型将基于MQB evo和MLB evo平台,会得到先进的技术升级。
事实上,大众汽车在混动方面并非没有技术储备,之所以迟迟没有上车,或多或少映衬了其内部的纠结。面对越来越“卷”的中国汽车市场,大众汽车识实务地选择顺势而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显示,未来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以混动与纯电车型为主,到2035年,两者各占50%。插电混动车型市场空间巨大。目前,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都在混动车型上都有所建树,一汽-大众提出了“油电共存、油电共进”战略,上汽大众更是与上汽集团合作自研混动项目,且不需要狼堡审批。基于南北大众庞大的基盘用户,在“油电同价”的驱动下,大众汽车收获插电混动市场份额可谓水到渠成。
得益于此前的战略部署,大众汽车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提速则是全方位的。贝瑞德透露,与小鹏的合作将在2026年结出果实,推出针对B级车市场的纯电车型。“小鹏将为大众带来本地化及智能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到2024年年底,大众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十款纯电车型,主要的基础是MEB和PPE平台。高孟天说,到2026年,本土开发的CMP平台就会有新车推出,另外MEB+平台也会有新车,这将对现在的ID.家族车型带来很多新的技术升级。到2027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会有超过20款纯电动车。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30款。
软件驱动已初见成效
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一体化出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中,软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大众汽车转型的重要抓手,成立于2020年7月的CARIAD在大众汽车未来的发展中可谓举足轻重,事关大众汽车能否从传统型汽车公司转型为软件驱动型企业。大众汽车前CEO迪斯在2019年提出的“将招募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动议曾被媒体广泛质疑,但大众汽车用了2年多时间,实现了4500名员工在为其软件公司CARIAD工作的计划。此后该公司的人员一度达到6000人,也一度进行裁员调整和换将,但其2021年4月成立的中国子公司发展迅速。
“2024年1月,我们将团队从550人的规模翻倍到1100多人,其中90%都是本地软件人才。”CARIAD中国首席执行官常青表示,CARIAD中国以本土客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专注UX、UI、ADAS/AD、智能车身与软件系统整合、数据处理、硬件设计与适配六大关键领域的本土化研发和适配。“中国团队可以自主支配预算负责在中国开发,包括自主研发、应用、使用本土的供应商和技术能力,来把中国团队建得更强大、更有独立性。”常青说,在中国开发的产品,如果不涉及底盘、模块、框架,我们可以掌握自主决定权。
要想在红海般的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大众的电动车需要找到一条更为本土化的路径。如果仍以制造传统车的打法和思路来操作,成绩可能会打折扣。原因很简单,中国市场在智能化体验和用户感知方面全球领先,中国的消费者的胃口已经被喂“刁”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ID.系列走的仍是中庸路线,有大众全球设计的影子,虽然大众的这一打法在燃油车领域屡战屡胜,但放在当下的中国新能源市场需要加入中国特色。
这一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CARIAD中国在取得本土独立研发授权后,已陆续交付面向中国市场的软件解决方案。适配MEB车型的HMI功能已成功交付并搭载于2023年发布的ID.7 VIZZON上,也将在2024年面市的纯电动车型上展开进一步更新。本土化信息娱乐系统预计将搭载于2024年发布的纯电动车型。本土软硬件集成的解决方案也将自2024年起为全新燃油车型赋能。以CARIAD中国为抓手,大众汽车正在将本土化的研发和迭代全面注入中国市场的车型。
“CARIAD中国携手多家中国科技企业组建“C 家族”,让新技术在我们的产品中快速落地。”在常青看来,“体验感”逐渐成为决定一款产品是否出众的关键因素。“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来临,客户体验是未来关注的重中之重。
按大众汽车的规划,到2030年,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软件将成为整个汽车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大众2030 NEW AUTO战略开启的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也开启了一个新型基于数据的商业模式。构建这样一个庞大的生态,需要中国市场这个急先锋,而中国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将是转型的关键点。
点评
在中国市场驰骋了40个年头后,大众汽车终于找到了新一轮发展的新驱动引擎。安徽的VCTC就是大众汽车转型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大众汽车做出了战略决策,也选择了转型方向,并进行了种种探索;有了VCTC后,大众汽车已经找到了转型的路径和抓手,并在龙年到来之际撸起了袖子,准备在中国市场重新大干一场。因为路径确定后,体系优势所形成规模效应就能加倍放大,从之前的转型掣肘将变为转型驱动。而能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将决定着大众汽车在这场马拉松竞赛中能否笑到最后的关键所在。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