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小米汽车能进入自动驾驶第一阵营吗?

小米汽车能进入自动驾驶第一阵营吗?

8月11日,小米举办了新品发布会,会上雷军宣布了多项小米新品即将推出,其中整场发布会最值得期待的是雷军首度公开了小米自动驾驶的最新研发进展。据统计,小米汽车从2021年12月至今,已公布了超过20个专利。近日,又有消息曝出,小米已经敲定了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这两家作为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在小米决定造车的这500多天的时间里,都发生了什么,小米造车进行到哪一步了?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子

 

小米在去年的3月底宣布将正是进军智能汽车行业,而这次雷军对造车细节的技术和相关人员的筹备披露,是小米在官宣造车之后这500天里的首次回应。雷军也表示在决定造车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学习到了很多,同时他也透露目前小米造车正在有序进行,而且整体进度超过原有预期。

 

核心技术全部自主研发

雷军认为,汽车工业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而且各个模块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雷军始终坚持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就是自动驾驶,而该技术也将会是小米汽车决胜的关键。现阶段,各车企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第一种也是大多数近些年兴起的造车新势力都会采用的方式,就是直接找到成熟的供应商,然后去购买他们的产品。第二种就是造车企业自主研发,小米走的就是这条路。

 

也就是说,这套技术的所有软件算法都是小米自己研发的,只是购买了硬件而已。据悉,小米汽车的精英团队已经超过500人,采用全栈自研算法,攻克技术难点,全面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小米希望能在两年后成为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目前 500 人规模的团队中,由 50 位专家组成骨干团队,超过70%的博硕占比。

到目前为止,小米首期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33亿元,除此之外,小米耗资超过20亿元对汽车工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并购或者投资,扩大自身在自动驾驶方面的长远优势。比如,小米为了能够更充分地掌握自动驾驶技术,进行相关技术人员扩充,对深动科技进行了全资收购。该公司是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创业公司,其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等。

 

电池供应商均为国产品牌

近日,又有消息曝出,小米已经敲定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这两家作为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其实,小米选择与这两家企业合作并不是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因为在两家公司在国内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一直都是位列榜首。而小米并没有在这两家企业中做选择,而是直接将二者均作为供应商,这才是让各位关注小米汽车的朋友们感到惊讶的一点。根据此前的报道,小米汽车首款车规划了高低两个配置,低配车型会搭载来自弗迪的刀片电池,这可谓是比亚迪的得意之作,甚至特斯拉车型的电池供应链中也有刀片电池。

而高配车型则会搭载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麒麟电池,这款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续航里程可实现1000km,支持4C充电,可10分钟快充至80%。

 

测试视频公布技术不俗

雷军明确表示,小米的第一期投入车辆总数超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测试验证工作。而且,还现场播放了实拍视频对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全场景覆盖的能力进行了展示,小米自动驾驶已具备了接近L4级别。

而且从公布的视频中可以清除看出,小米汽车采用的是其他车型的原型,并没有自己的原型车。它是将自己的技术搭载到其他的车型上进行后续的开发工作。传感器的布局类似Robtaxi的解决方案,为了给予车辆最大的感知空间,小米选择将一颗禾赛Pandar机械式激光雷达、环视摄像头都安装在车顶上方。

 

在小米的视频中,小米汽车还秀出了一项新技术,当你将车在停车位上停好之后,车位旁的机器人就是自动帮忙充电,这项黑科技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更好的用车体验。

但其实,通过此次披露,发现以目前的小米技术水平来看,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并不多,而且相较于现在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不过从小米宣布造车到现在过去还没有两年,对于一家成立一年多的车企来说,能够做到这样已经足以让人们看到它的不俗实力。

 

点评

从小米宣布造车以来,就不断有新的消息跑出了,车还未见,似乎已经声名大噪。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驾驶必然也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种终极形态。在智能驾驶技术不断成熟,从被质疑走向被接受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新势力”,小米汽车还有两年的时间。但是最终走向如何,是需要用最后的产品来证明的。

此次自动驾驶进展披露之后,雷军放言未来两年,将不会再针对造车进行回应,一切等到新车面世,所有疑惑都会解开。这也给市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相信很多车友对于小米汽车都很期待,不知道2024年小米汽车能否对新能源市场的格局产生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0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0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0 ¥ 0.00
  • 工信部对浮躁的智驾说“不”

    2025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智驾元年”。智驾安全问题在汽车行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智驾技术不断下沉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多起和智驾相关的交通事故,而随之出现的相关责任事故的认定,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及时出手,拧紧智驾“安全阀”。

    16 ¥ 0.00
  • 传祺向往S7“北巡”:一场“从岭南到北极”的对话

    当一辆来自广东的家庭大五座智驾SUV传祺向往S7与中国最北端相遇,从岭南到神州北极,这场跨越 4000公里的南北对话,不仅是产品测试,也是一次文化叙事,既有科技与自然的对抗,也是传祺品牌精神的升华,更暗含中国制造的雄心宣言。

    12 ¥ 0.00
  • 欧盟电动车关税松动,特朗普关税大棒下中国车企有新“出口”

    近日,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政策出现了明显松动的迹象。虽然还没有靴子落地,但是这次中欧双方达成协议并以“最低售价”取代“加征关税”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中欧能够达成要给更广泛的自贸协定,那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后只会让美国自食其果。

    15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0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9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 “卷王”星纪元ET誓将安全与豪华卷到底

    “吃在广州”, 选择在广州上市的星纪元ET抓住这个城市的精髓,在发布会前分发冰淇淋,这暗藏玄机,不仅卷科技,还卷上冰淇淋。原来星纪元ET座椅选用了食品级材料的刺云实胶,兼具安全与环保。

    13 ¥ 0.00
  • 吉利银河将“新豪华” 具象化

    乘用车的市场格局在变,车企的座次也在变,自主厂商、造车新势力正在轮番冲击着过去几十年来豪华品牌、合资厂商们带头设定的行业秩序。“各种平权”横空出世,国产汽车的造车者们试图以前所未有的性价比和空前的乘用车价值体系重塑市场份额。以吉利银河为例,其生而不凡,在“取缔”、“颠覆”等品牌使命的驱动下,大有成为国产“新豪华”名片的潜质。

    13 ¥ 0.00
  • 底特律的“红脖子”真的能够抢回汽车产业吗?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当下可能仅仅只是数字上的游戏。4月15日,美国白宫提到中国现在面临输美产品最高可达245%的关税时,中方对此表现很冷静。由于整车出口美国的大门早已经关上,因此相比于其他行业,中国车企在这次美国的极限施压下,反倒受到影响较小。

    14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2-09-07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