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常青:CARIAD中国子公司将践行“中国速度”|专访

常青:CARIAD中国子公司将践行“中国速度”|专访

作为大众汽车转型的重要抓手,成立于2020年7月的CARIAD在大众汽车未来的发展中可谓举足轻重,事关大众汽车能否从传统型汽车公司转型为软件驱动型企业。时隔不到2年,今年4月,CARIAD中国子公司也落子中国,成为其欧洲总部的第一家子公司。由于中国市场在智能化体验和用户感知方面全球具有领先优势,目前团队规模已经达800人的CARIAD中国子公司格外令业界关注。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钱 蕾、编辑|禾子

 

11月5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数智·绿享·化新境”为主题,在上海开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现了电动化转型的宏伟愿景。集团携旗下大众汽车品牌、奥迪品牌和保时捷品牌,展出包括2款概念车在内的5款纯电动车型,其中一款概念车为亚洲首秀。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的中国团队带来了全新创新软件应用 “Neon”,彰显了VW.OS这个统一、可扩展的操作系统所带来的可持续研发能力。当天,CARIAD中国子公司CEO(首席执行官)常青和CTO(首席技术官)孙伟接受了《禾颜阅车》等媒体的采访。

 

按中国市场的需求快速做出反应

问:2019年3月,大众汽车宣布将转型为“软件驱动型”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的CARIAD公司可以说是大众转型当中诞生的非常重要的机构,它在大众集团中的定位和角色是怎样的?

常青:2015年大众决定建立MEB平台,也就是现在ID.家族的基础平台。大众是全世界第一家做出这个决定的国际化公司。建立这个平台的时候我们就想到,现在没有发动机,没有变速箱,都是电动。这对整个软件开发、软件定义汽车就提供了先决条件。当时已经发现电子框架以后肯定很重要,于是就从内部三家公司:大众、一汽、保时捷开始努力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在做了两三年以后,大家觉得要真正利用大众品牌的产量优势,就需要有统一的、可扩展的开发。我们现在有三个平台:MEB、 ID.家族和PB的软件平台,未来要去做可扩展性。基于当时的情况,大众就做出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以软件为主导、推进数字开发的子公司。因此建立了CARIAD,并把所有有经验、有能力的工程师,从大众、奥迪、保时捷的相关团队都调到一起,给集团做整体开发。

 

问: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在全球规模最大也最具领先优势,中国的消费者对智能化的感知也较为超前,这让CARIAD的中国子公司也变得更为重要和不同寻常。CARIAD中国这个子公司,在整体集团当中的定位是怎么样的,它在集团中的角色是什么?在大众集团(中国)的角色是什么?未来它会有什么样的规模?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常青:电动化转型加速了升级产品迭代的速度。迭代频率高了之后,消费者便希望车企能满足自己更多个性化需求。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去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比如,音响系统可以因为中国顾客有这个需要而只在中国做,德国顾客可能没这个需要。今天展示的彩虹项目,能根据穿搭推荐不同色彩的服务,中国消费者很欣赏,但在欧洲就不一定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大众觉得,在德国以全球开发的经验,CARIAD 的产品不一定能适合中国市场的需求,而且中国市场升级迭代方面是做得最快的,也最有成效。这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特别快,中国在电子技术方面也领先全球。

战略决定就是成立总部以后,CARIA的第一个子公司在中国建立,任务就是成为大众旗下的合资厂,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安徽、PPA、与奥迪等,以及集团旗下各种品牌的软件中心。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品牌有很多,也有很多忠心的客户,其中新一代的顾客在互联网、游戏等方面有需求。所以成立CARIA中国子公司,将以中国市场和中国顾客的要求为基准,来开发中国本土的产品。以前的国产化,是先在德国上市以后,再在中国上市。今后的任务是共同开发。像E3平台,孙博士的团队已经介入,正与总部共同开发。这是中国CARIAD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与总部共同开发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做到尽可能快地打入中国市场,先开发产品,再本土化。在迭代升级方面,我们可以按中国市场的需求快速做出反应。我们将携手集团在中国的各个品 牌及合资厂对技术进行共同开发和应用,从而形成协同效应。

问:如果我们中国CARIAD中国子公司捕捉到了中国消费者独有的、区别于欧洲的需求,那针对中国市场的相关决策,是由中国子公司决定,还是要通过大众总部才能达成?

常青:这个问题我分两部分回答。因为很多东西需要快速决策,而国际集团有时决策慢一点,因为很多方面要介入。我们现在跟集团总部达成了一个协议,也得到了批准。如果我们在改进产品 的时候,涉及到电子框架,平台或者是模块,这些全世界共用的东西,我们就会跟总部一起协商改进。如果一些产品不涉及到这方面,我们中国子公司就会自己做决定,自己做。

孙伟:像Rainbow、Neon 这些项目,我们就可以自己做,不断地推陈出新,但一旦要改造底层的硬件,就需要国际团队协同。

常青:这方面我们也会和集团交流,他们知道我们的工作,有些东西也会考量是不是可以在德国能应用。但是在实施、落地过程中,有些东西直接在中国做会更快速,我们现在在大众引入一个概念 叫“中国速度”(Chinese speed)。

问:CARIAD中国子公司的这个自主权限大到什么程度?好像不止刚才你们说的底层框架上,包括用人、财务各方面的权限。另外,大众集团CEO调整之后,对公司的规划,特别对中国公司的规划有什么影响和变化?

常青:关于自主权限有多大,这随着公司发展可能会有变化。我们现在公司刚成立,今年4月份官宣。从2023年开始,在跟大众协商以后,中国团队可以自主支配预算负责在中国开发,包括自主研发、应用、使用本土的供应商和技术能力,来把中国团队建得更强大、更有独立性。现在国际上正在形成中国和国外两套生态系统,两个系统并没有交集。我觉得今后中国团队 主要任务是在中国的生态系统和服务,国际团队负责国际生态系统。再加上整个国际通用性的技术底盘,这是大众的一大优势——规模化效应。我们不会说独立开发出自己的产品,跟其他方面都没 关系,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大众规模化的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

此外,集团换CEO对CARIAD中国公司没有影响。我们已经跟中国新任负责人做了中国的战略计划汇报,这个战略还是得到认可的,因此会继续执行。

用人方面的权限,在本土我们可以自己决定。现在在CARIAD中国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由四位 组成,一个是CTO,主管开发,我是CEO,还有CFO和 CHRO(人事首席),我们四个可以在公司人员使用权上自己做决定,但是人事扩张方面,比如明年扩张1200人,这些人的技术背景、开发什么技术产品是要跟总部沟通的,因为这也涉及到费用问题。最后决定用什么样的人、什么专业的人,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问:资本层面的情况如何?

常青:融资由大众公司进行,所有融资、合资、投资都是总部决定,即使是地区性投资。这次 地平线的战略投资,虽然是我们起步做的,最后批准也是大众集团监管会批准的。

 

ID. 系列的智能优化已经展开

问:目前CARIAD中国子公司目前的研发重点是什么?

孙伟:就相对重点的领域而言,和用户比较贴近的就是两大领域,一个是智能座舱, 一个是智驾(高阶辅助自动驾驶)。这两个领域也是我们人员最密集的两大支柱领域。

 

围绕着智能座舱,我们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把现在的 ID.系列的 MEB 车辆的软件开始做功能的升级和迭代更新,并结合 Aero B,就是明年下半年上市的 ID.轿车,推出新的功能。这个车的智能座 舱会有全新的 HMI ,这个 HMI 也是第一次由中国的 HMI 开发团队来开发。以前大家开的大众奥迪 的车,HMI 开发全部在国外做,这是第一次大众车型的 HMI 开发在中国、由CARIAD中国子公司 做。除了HMI以外还有一系列的功能,包括刚才提到的Project Rainbow、智能灯语以及游戏都会作为 Aero B 一系列的亮点功能推出。

这是个比较重要的里程碑,之后我们会将产品不断地去迭代。目前已经制定了 2025 年和 2026 年的产品规划,比较重要的里程碑是明年的 LB,2025 年还有大众安徽全新的车型,这些都在全面开发的过程当中。

围绕智驾,我们在支持保时捷和奥迪即将在 2024、2025 年发布的新的 PPE(高端豪华电动平台)产品,帮助品牌做 L2+级别的 ADAS 系统。这个正在全面的开发过程当中,计划2024年随着PPE保时捷和奥迪品牌的量产推向市场。

除了这两个重点领域,我们在其他领域也都在全面开展工作。比如说围绕数据,从这个月起, 将在大众车辆上建立全新的云端的服务,我们叫 car data collector。车辆上一两百个传感器的参 数会实时地、不间断地收集到云端平台上来。car data collector 数据收集管理的平台和软件开发 是我们100%在国内自主研发做的。

 

围绕硬件,我们有一系列的硬件相关的研发,包括和地平线合作、自动驾驶的 ECU 芯片方面的 工作、智能座舱的摄像头,还有下一代的智能座舱的硬件,都在规划过程当中。目标SOP都是在2025年、2026会有全新的本土研发的引擎。

问:现在大众 ID. 系列已经有上市一段时间了,销量一直在稳步提升,但与目标尚有差距。作为专业的软件技术人才,您认为 ID. 系列产品的软件或是智能相关的解决方案,有哪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此外,您刚才提到会不断根据中国消费者的诉求去迭代产品,有一些项目已经启动。我想问的是,在已上市的车中,消费者的反馈中什么问题比较集中,你们会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孙伟:最近 ID. 系列的车销量在攀升,在外资品牌中排名第二。虽然本土造车新势力有很强的产品,作为外资品牌,我们正在加速发展。您刚才谈到 ID. 系列车的产品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因为CARIAD负责数字化产品,所以我可以谈谈我们目前已经在规划和努力的几个重点方向。

第一是HMI人机交互。在当前的 ID. 系列中,HMI的设计和开发沿袭了欧洲,也就是欧洲的ID.系列在中国进行了本土化适配,所以HMI设计风格与本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有所不同,这是可以提升的地方。刚才提到针对Aero B也在做全新的HMI概念,由中国本土团队负责开发,这也是可以提升的重点。

第二点,车辆功能的打通,再结合中国消费者比较喜欢用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融合。

“OIC”的概念中有个 C,也就是“Car connected”车连度。现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有音乐、导 航、卡拉 OK、在线 Radio 等,但是它们与车现有能力的结合还不是很充分,还需要加强。比如, 如果把喜马拉雅、酷我音乐等 app 引入进来,与其他车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是,如何把车辆的能力充分地和智能座舱应用深入地结合在一起。刚才 提到的 Rainbow 彩虹项目和 Neon 项目都是沿此思路发展:把车内的灯光、空调、座椅、车身各 种各样的能力充分地挖掘出来,为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氛围。

第三点,功能的创新和创意。不断地做出年轻消费者喜欢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功能。现在新能源车层出不穷地推出各种各样的新功能,特别是符合中国年轻消费者喜好的新功能。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内部正在不断储备创新项目,从明年开始,会持续不断推出来。比如刚才提到的游戏。目前ID.系列车上没有游戏,明年上半年发布的软件更新和新软件,开始会有车内游戏,以及一系列其他功能。

 

总结一下,我们在这三方面已经进行了布局:第一是让 HMI 符合中国消费者使用习惯和偏好。第二是与车辆功能更深入的打通,借助车的硬件和特色,更大程度发挥软件功能,加强用户体验。第三是差异化的功能,不断推出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有吸引力的专属功能。

 

未来CARIAD会有一个中国名字

问:在您二位看来,未来到底什么样的车是智能汽车?

孙伟:第一,我们认为,未来的智能汽车肯定会有更多AI技术的加持,让用户在行车过程中面对一系列挑战时获得解放,比如关于安全的、舒适性的、疲劳的挑战,获得更安全、健康的、更有乐趣的出行体验。这是确定的大方向。我们所有的技术和产品都是围绕这个大方向展开,比如车辆的智能,从单车智能,演变为结合车车协同和车路协同。这也是我们现在研发的领域。

第二个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方向,让车辆变得更智能,意味着让车变成用户每天出行的伙伴, 而不是出行的工具。在把你从A点带到B点的过程中,车辆和你可以成为有情感互动的伙伴。

常青:我想今后智能车的发展方向是,你只要出门,不论做什么,第一个想到的是车,就像手机一样,不论是查东西、导航、朋友圈交流、发送信息、使用微信和抖音等等。未来能否为客户开发出他们想要的东西,是最重要的,但目前还没有人完整地做出来。

问:CARIAD与地平线的合作,现在到什么程度了?合资公司的CEO将由哪方来担任?

常青:我们上个月宣布了和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这个决定,下一步会把重点放在签约仪式,然后合资公司正式成立应该会到明年上半年。对于这个合资公司的团队人员组成,项目研发方向,我们正在和地平线讨论。

地平线是中国高效能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的头部企业,算法、芯片和软件能力都是他们的强项, 配合我们 CARIAD 的软件能力、系统综合能力,以及大众集团旗下品牌的产量,我们认为这个战略合作是相辅相成的。综合我们两家公司的实力,我们可以加快对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UX/UI 这些中国市场目前更需要的产品的研发速度,同时我们合资公司的共同研发目标就是实现高级别的 自动驾驶。

合资公司的初期是双方共同投资,加上双方研发人才投资。也就是说,团队的组成是既有CARIAD中国团队的研发人才,也有地平线的研发人才。一旦合资公司逐渐规模扩大后,我们也会在市场上去招揽合适的人才。合资公司的CEO将由我们CARIAD派,CTO将由地平线派。

 

问:未来CARIAD会有一个中文名字吗?

常青:会有的。已经在规划中。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9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16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5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4 ¥ 0.00
  • 工信部对浮躁的智驾说“不”

    2025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智驾元年”。智驾安全问题在汽车行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智驾技术不断下沉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多起和智驾相关的交通事故,而随之出现的相关责任事故的认定,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及时出手,拧紧智驾“安全阀”。

    17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6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4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5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 “卷王”星纪元ET誓将安全与豪华卷到底

    “吃在广州”, 选择在广州上市的星纪元ET抓住这个城市的精髓,在发布会前分发冰淇淋,这暗藏玄机,不仅卷科技,还卷上冰淇淋。原来星纪元ET座椅选用了食品级材料的刺云实胶,兼具安全与环保。

    17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2-11-07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