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合资车企能否重回高光时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合资车企能否重回高光时刻?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的优势,尤其是大众、丰田、通用、本田这样的外资品牌的优势非常明显,像BBA所处的豪华品牌市场根本无法撼动。但是在电动车时代,比亚迪、吉利、长城以及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在各自所处的细分市场上,开始对外资品牌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2022年11月的零售销量数据来看,比亚迪汽车以超过21万辆的成绩遥遥领先其他竞争车企,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比亚迪将加冕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冠军,而这也是多年来国内乘用车冠军从被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手中第一次易主。而除了比亚迪一路领跑之外,吉利汽车在零售上也超过了一汽大众,接近一万辆的领先优势虽然不明显,但也足以值得骄傲。至于长安汽车超过上汽大众,也是一个令自主品牌鼓舞的数据。

 

自主“量变到质变”,合资触及“历史谷底”

目前的局面,可能是合资车企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最困难的时期。

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来说,在总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为电动车投入的费用必然会挤占燃油车的研发、营销等一系列费用。这个时候,一旦自己放缓了更新燃油车的节奏,而竞争对手却还在持续进行更新,必然会影响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汽车从项目规划、到研发、试验认证以及造车到最终的交付,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如果错过了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就会导致一款车型在至少三四年的时间里在细分市场上都会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

 

另外一方面,在纯电动领域,合资车企丧失先发优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在三电系统方面,在智能网联领域,国内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公司都握有不少的先发优势。以自动驾驶为例,在新势力开始逐步进军城市领航功能的当下,外资车企在中国的配置只有车道保持这样的驾驶辅助功能,这个离开高速公路的领航功能都还有不小的距离,更不要说城市领航功能。即便是在自动驾驶芯片设计领域,国内都还有地平线这样的芯片设计公司,在大算力芯片层面,可以和英伟达、Mobileye平起平坐。而放眼欧洲,则没有这样的芯片设计公司。

 

合资车企能否重回高光时刻?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于像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这样的合资车企,其庞大的体系能力依然存在,况且它们依然还处在一个不断盈利的过程中。蔚小理等新势力虽然网络升量很高,而且单车毛利率已经转正,但考虑到未来无论是持续完善自己的研发设施,还是持续扩张自己的产能,都会让企业在短时间内的盈利无望。至于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车企,在单车利润率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所以要想重回高光时刻,合资车企可能以下几方面是需要考虑的:

一是股东的松绑。长久以来,合资车企一直是股东双方眼中的香饽饽,是股东双方的现就奶牛。但目前的情况是,合资公司为了能够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构建自己在智能网联领域的底层技术研发能力迫在眉睫。这种情况下,股东双方就需要向合资公司投入更多的资金,给它更大的自主研发权,这样才能让合资车企在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技术领域迎头赶上。

二是精准投入。电动车是需要投入的,但是传统燃油车/混动车型依然需要持续更新。以比亚迪为例,其纯电动和混动车型的销量基本各占半壁江山。因此,即便电动车是发展的重点领域,也不能放弃对燃油车/混动车型的研发投入。这个时候,由于资源有限,就更加考验合资公司能否识别到最有潜力的项目,通过一两个战略核心车型的研发,带领整个公司迎来一波高速增长。

三是体系能力的重塑。不得不承认,过往国内合资车企通过过去20多年形成的一整套体系能力,其实更多的还是服务于合资车企从外方海外技术中心拿业务,并进行国产。在下一个阶段,合资车企要针对当下百年未遇之技术革命,对企业在诸如电池电化学、芯片设计、自动驾驶软件代码、新一代整车电气架构甚至是互联网生态方面,或自研或寻找可靠的技术合作伙伴,来提升研发能力。

 

自主品牌经略全球市场,外资车企恐退无可退

中国一众自主品牌车企,在2022年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在国内市场上迅速迫近和外资车企之间的 差距,同时它们也在加速进军海外市场。

 

2022年,中国汽车延续了之前高速增长的态势。在今年8月,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而到了10月,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单月出口量已经达到了33.7万辆。而1至10月累计出口达到245.6万辆,同比增幅高达54.1%,并超过2021年全年201.5万辆的成绩。照此发展态势,中国汽车全球出口有望冲击300万台。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出口不再是像非洲、中东这些汽车基础工业相对薄弱的地区。凭借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领先,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亮点。今年前9月,自主品牌出口欧洲和北美的汽车总量分别达到了19.1万台和5.6万台。

所以对于外资车企集团来说,未来的竞争将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那种觉得即便放弃中国市场,还能退守自己在欧洲或是美国主场的想法已经过时。在国内市场上,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上演的份额争夺战,正在不断席卷全球。

 

从企业层面来看,不少企业纷纷公布了自己出口海外市场的目标。吉利将2025年的出口目标定在60万辆,其中欧洲市场占比将达到42%;上汽和长城的出口目标都将直指150万台,其中20-25%的销量将由欧洲市场贡献。更不要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马当先的比亚迪,不久前获得了欧洲最大汽车租赁公司10万辆的订单。至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也在纷纷布局自己的欧洲市场。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汽车,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全球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点评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能谁也不曾想到,曾经高高在上的南北大众,会有被自主品牌一起超过的一天,而且比亚迪的优势还是那么明显,根本无法撼动。但是大众汽车的电动车战略才刚刚拉开帷幕,至于通用、丰田等也会不断完善自己的电动车车型矩阵。好戏可能才开始,接下来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0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11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17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5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4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0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6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1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7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5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2-12-12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