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雷凌“智能电混双擎”为何是“长期主义”的成果?

雷凌“智能电混双擎”为何是“长期主义”的成果?

所谓的“智能电混双擎”,也就是“新汽车”的概念,即在不改变驾驶习惯的前提下,堪比纯电动的敏捷和快感,不受里程焦虑,凸显智能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互联)优势。有人说,这是在产品、性能、技术全面越级的突破,提供了普适性的消费主张;其次是符合消费利益诉求;再是智能技术应用贴近人性化的实用性。而这些都基于“长期主义”理念,“零缺陷率”工厂, TNGA 架构造车的软、硬体系化的制度保证。这也是广汽丰田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的企业理念和务实的价值观,做事态度和方法论,更是成果性体现的杰作。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3月23日晚,全新换代雷凌正式上市,随着11.38万~14.88万价格的公布,雷凌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将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车型,原因是背后所释放的信息也许不完全是技术加持的商品力提升,而是一种文化思想力(长期主义)再次显现,会促使大家重新审视人车关系,智能关系,以及人文关系。由此纵观,这不是简单的车型迭代,也不是汽车转型,更不是汽车消费升级变化的诉求,而是时代之问,谁都回避不了对现实选择性的思考。

 

此次全新雷凌上市,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以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首款车型步入消费市场,它所传递的将是靠谱的智能电混,以普适形态导入日常生活,让消费在拥有获得感的同时,旨在实现“量产幸福”已不再远离,而是唾手可得的真实。这也是其上市人们关切之所在,不能不注目。

 

提到雷凌,人们并不陌生。这是一部“世界车”,畅销全球,年轻人喜爱的“弯道王者”,充满激情和活力。2014 年,广汽丰田引入并国产,以“闪电”之名,打破中级车市场的格局,最先祭出“年轻化”旗帜,引领消费时尚,至今已俘获160余万车主和大量粉丝。2015 年以“零价差”率先实现“油电同价”,引爆混动,促进普及,被视为代表性车型,树立了“混动家轿”的价值标杆,连续多年夺得混动领域销量冠军。

 

因为市场表现和客户体验所积累的口碑,对于雷凌品牌溢出效应不仅是价值的认可,还有社会的认同,尤其是对行业的贡献不可小觑。回望历史,从“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到“新三样”(凯越、卡罗拉、伊兰特),雷凌的到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汽车消费的迭代不仅是技术加持的产品更新,还有观念文化的介入,伴随时代进步,具有当代性。从这样的角度观察,雷凌“年轻化”的形象深入人心正当时,这既是对产品技术能级提升诉求的满足,也是个性化表达的文化愿望得到了充分展示。当然,这里除了有好莱坞演员等代言所产生的传播效应之外,关键还是产品本身出色表现无疑是受到消费者青睐最根本的因素。

 

此外,当混动作为一种高价值技术介入商品竞争的门槛时,雷凌从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角度率先推出“零价差”震惊业界,拨动眼球,生动诠释了双擎的现实意义,证实了“追求长期成功”的战略定力,显现出“高附加值技术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寻找低成本但可靠的方法以替代昂贵的新技术”,始终处于产品竞争的制高点而不惧挑战的底气及可持续性的启示。所以,从“年轻化”到“混动双擎”,不能简单地就产品和技术去解析,而是一种文化(模式)输出,这就是丰田前社长张富士夫所总结的经验,即“我们一直坚持通过制造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以贡献社会的核心理念所构成的价值观,信念和做事方法的体系等,成就了我们竞争优势的来源。”

 

所以,回顾雷凌以往的表现和所树立的形象已不是单纯的产品和消费对象,可以说是一种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输出,摒弃了攀比与炫耀的浮华,追求个性与务实的自信,因而靠谱与信赖不止是对产品的评价,而是在体验中所获得的价值认同,加深对品牌的认知的重要途径。民调显示,雷凌尽管针对的是年轻人的目标市场,但它的普适性具有蝴蝶效应,用市场人士的话说,在新车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当下,选择雷凌不会错,这既是一种经验,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新雷凌即将登场。从预热的海报来看,这又将是“突破性”的期待,打出“十万级智能电混家轿”的预告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公开试驾体验透露,这是采用最先进的智能配置,向电驱深度进化的双擎,开启了电动化高价值驾乘全新时代。有人说,这是同级车中的天花板,也是新设立的门槛。即做到了新旧汽车上下通吃,解决了汽车转型的困扰,一车在手,出行无忧,人车合一,车机一体,智能互联与辅助,打破了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转换的壁垒,关键落点是使用无痛点,站在消费的角度,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再次提供了对新汽车认知的无障碍体验。

 

所谓的“智能电混双擎”,也就是“新汽车”的概念,即在不改变驾驶习惯的前提下,堪比纯电动的敏捷和快感,不受里程焦虑,凸显智能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互联)优势。有人说,这是在产品、性能、技术全面越级的突破,提供了普适性的消费主张;其次是符合消费利益诉求;再是智能技术应用贴近人性化的实用性。而这些都基于“长期主义”理念, “零缺陷率”工厂, TNGA 架构造车的软、硬体系化的制度保证。这也是广汽丰田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的企业理念和务实的价值观,做事态度和方法论,更是成果性体现的杰作。

 

点评

所谓的长期主义,通俗地说就是考虑长期而非短期成果,对广汽丰田而言,起点是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效益,即便是短期受到影响也在所不惜。雷凌智能电混双擎的推出也就证实了这一点。这无疑是解决当下汽车转型,汽车向何处去提供了切实可行实际的典型案例。

资料显示,自 2021 年广汽丰田发布高端化、电动化、科技化三大战略以来,产品金字塔业已巩固。在取得年销百万辆业绩之后,广汽丰田站在新的起点上再次提出“长期主义”的战略发展思路,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坚定地与上下游“背靠背”,一起为用户创造新价值、高价值,实现对量产幸福的承诺,看来不仅胸有成竹,而且信心满满。相信“智能电混双擎”不止是技术晋级,产品提升的全新概念,而是新的思路和文化输出的实力证明。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0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9 ¥ 0.00
  • 蔚来是否在为宁德时代做“嫁衣”?

    资金捉襟见肘问题一直困扰着蔚来。除了提高销量,去找新的投资对蔚来掌门人李斌来说也是要事。最近,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计划投入25亿到蔚来能源,这对于持续亏损的蔚来而言,究竟是扭亏为盈的机会,还是饮鸩止渴?

    12 ¥ 0.00
  • 期待车展,期待大众

    在中国,大众品牌家喻户晓。每逢车展,大众总以集团名义,庞大阵势占据C位,格外抢眼,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以半个主场的身份,展示其在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全球范儿。所以,最先收到邀请函并不意外,而今年的看点才是关键。不论是对于大众集团还是其他外资汽车公司,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会作为东道主的身份登场,以不同于以往的改变精彩纷呈,预示着一个中国汽车的时代大幕徐徐开启。

    17 ¥ 0.00
  • 极氪为何是中国车递给全球的新名片?

    如今,极氪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的第一品牌,并被消费者视为当下辨识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不仅有温度,还是生活的镜子。如此评价,不止是依据可量化的“外延真理”,还有不可量化的“内容真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自我身份提升的认同,有着对社会生活整体性的判断和远见,已然成为一种势能的载体。

    21 ¥ 0.00
  • 上海F1赛事为何没有汽车厂家的影子?

    汽车行业转型,不止是汽车品类,还是车企洗牌和淘汰的深水区,关键是投资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方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在加剧,消费焦虑,失去定力,已然成为一种阵痛在蔓延……

    18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0 ¥ 0.00
  • 聚焦年轻化市场,奇瑞努力成为“油电双轨”的平衡者

    尽管“油电之争”早已争得不可开交,但结合政策的博弈、车企的表态以及销量的份额,不难看出这两种驱动类型的产品已然达到了平衡,至少短时期内如此。至于那些剑走偏锋的“一边倒”言论,实质上是企业自身发展利益驱动下的片面之词,缺乏格局,难以概全。奇瑞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又在推进高质量燃油车,双管齐下,把选择权留给市场。

    10 ¥ 0.00
  • 星途揽月C-DM上演“理工男式”豪华: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2025年的汽车市场已不是造车新势力的独秀舞台,当更多的传统车企凭借过硬的混动技术向高端市场发起总攻,技术平权、智驾平权让我们看到国产高端智能车的希望,星途揽月C-DM这个有着理工男式豪华特质的搅局者,让人看到了豪华品牌对于高端定义的另一种可能性: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11 ¥ 0.00
  • 车企接连下场“造人”,人形机器人靠近我们?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位于柏林的一家生产车间引起热议,一台名为Apollo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车间完成精细操作,奔驰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机器人造车。从最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到宇树机器人表演,除了机器人科技公司在这条赛道竞争,各家车企也纷纷“凑热闹”: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14 ¥ 0.00
  • P7载着广本的精髓与梦想出征,“新家”为其披上新铠甲

    当汽车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变成快消电子产品时,当一些车企纷纷打造网红产品以及通过种种营销噱头博取流量时,广汽本田依然倔强地拒绝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市场红利,并选择以“数智·零碳”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对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通过全新的工厂和全新的产品为梦想而战。

    14 ¥ 0.00
  • 玛莎拉蒂能不能造得出爆款的小米SU7 Ultra?

    在造车新势力的倒逼下,连超豪华车品牌感受到前有未有的压力。近日,玛莎拉蒂决定取消了纯电版MC20跑车的项目。与此同时,同为跑车的小米SU7 Ultra提前宣布完成了今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中,再强的品牌也有危机感,单靠吃老本难以为继。

    22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3-03-23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