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时代之音:桑塔纳四十年

时代之音:桑塔纳四十年

回望四十年,从桑车组装成功,到促进上汽与大众合资谈判大功告成,再到上海建成第一支柱产业,以及今天上海车展的“饕餮盛宴”,正是因为有了上汽大众的诞生,才有了上海车展的举行,为上海汽车行业和产业建设搭建了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也为了解全国及全世界汽车工业的新技术和新成就打开了窗口。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今年4月11日是桑塔纳在华40年的纪念日。翻开老照片,往事如昨。相信看到第一台桑车试装成功的照片,无论是谁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汽车全新时代的到来。这只是当时上汽与大众合资谈判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大了合资谈判成功的砝码,使双方都看到了所期待的可能和未来,彼此有了信心,为一个轿车合资“新纪元”的即将出现无不雀跃。

 

这张照片是历史细节。无疑是中国轿车时代迈出了一大步。背后则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从影像来看只是记录了欢庆的场面,了解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这是决定上汽与大众合资谈判成功的关键一步。因为这里包含的内容很多,既有诚信,也有决心,更是能力,还有格局和自信。回首往事,现在又有谁不敬佩汽车前辈们的智慧和战略眼光,尤其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高瞻远瞩,对于未来把握的如椽之笔。

长达六年的漫长“桑车谈判”(上汽与大众合资谈判的简称)成为了历史的记忆。提起谈判艰难困苦的程度,用当时主谈仇克的话说,是从黑头发谈到了白头发,小姑娘变成了年轻的妈妈。也就是这样的艰难,诞生了一部“合资法”;也就是这样的艰苦,诞生了一个不用翻合同并能长期信赖的合资典范;也就是这样的漫长,诞生了一个中国式轿车时代的伟大开始。

 

试装桑车是桑车谈判落地到了实质性的关键时刻(技术引进和能力测试)。用当时主政谈判蒋涛的话说,这是外方试探我们的诚信和能力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我们的一个电话就解决了组装100台桑车的资金(当时外汇紧缺的情况下),效率之快,出乎外方的意料之外。此外,上汽工人的素养和手艺让外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关键是,一次性组装成功的“漂亮”增强了外方的信心,看到了谈判项目所蕴藏的潜力和战略价值。

回到历史现场,不少当事人已经不在了,而留存的资料和记忆也都进入了档案和个体的脑海里,而印象与影像,以及时代的印记并没有因城市的变迁和工厂的改造随之消失,这如同基因的存在,沉淀在了历史的肌体里。在长达四十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在不同时期记录了一辆车与一个企业,一辆车与一座城市,一辆车与一个时代的变化过程,在与随岁月一同老去的同时,也与时代同步走到今天。

 

那么,这张桑车试装成功“第一车”的照片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寓意着什么?

我想,可以从历史、行业、时代三个维度来看,也许会加深我们对上汽大众诞生意义的认识,会清晰地看到它的贡献早已超越了一个轿车合资的项目,由此可以证明: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们不妨从桑车试装成功之前的影像图片,包括桑车谈判由来的历史档案和背景资料来看,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汽大众的诞生及背景并不单纯是一个引进外资的汽车合资项目那么简单,而是上海这座城市对于现代化认知的“破冰之举”,乃至后来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今天,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具有划时代的,开创了诸多第一,领时代之风气之先。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上海“抓住汽车,拉动整个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决策是英明的,目标是“建成上海第一支柱产业”。

 

对于上汽而言,桑车组装成功为上海的“轿车梦”升起了希望的曙光。此举不仅是对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试水,也是为日后发展汽车战略构想的铺垫,即“引进一个车型改造了一个行业”奠定了超越现实的思想基础,也为实现桑车国产化成功提供了体制保证埋下的伏笔。这样的实践和经验以及思路,被后来的研究者们称之为“桑车发展模式”,撬动了行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领先和示范的积极效应。据此,专家们认为,桑车成功是国产化的成功,明确了这是汽车合资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如果说桑车国产化成功是一步跨越了与国外汽车产业三十年差距的话,那么,今天的合资反哺为自主创新所做出的贡献谁也不会小觑。

 

1985年 3月21日,上海大众正式成立。三个多月之后的7月3日,中国首个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在同行眼里,这个展览起步就与国际接轨,可以与都灵车展媲美,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规格之高,场面之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事后,有人回忆,因为有了上汽大众的诞生,才促使了上海车展的举行,为上海汽车行业和产业建设搭建了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正如时任上海汽拖公司总经理陈祥麟所说:“将帮助我们更多更深入,更及时地了解全国及全世界汽车工业的新技术和新成就打开了窗口。”

从此,车展走进生活,成为社会表情,时代变迁,行业发展的记录者。

 

点评

回望四十年,从桑车组装成功,到促进上汽与大众合资谈判成功,再到上海建成第一支柱产业,以及今天上海车展的“饕餮盛宴”,这张照片不正是一个产业崛起时最早发出的脚步声?虽弱小,但铿锵。这是时代之音。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上汽“破壳”:坚守DNA,重塑新灵魂

    对于“曾经不想把灵魂交给别人”的上汽来说,这场活动可以说是上汽经过阵痛、思考、自醒到重新出发后的一次宣言。虽然这只是车展前一次普通的“之夜”活动,但对上汽来说,这是一场“地理+心理”的双重主场秀,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传统汽车企业借此活动在主场向业界宣告,上汽正在“破壳”重生。

    0 ¥ 0.00
  • 现在“出海”,理想汽车能找到“理想”的海外市场吗?

    理想汽车正在加码海外市场。在中国车企已经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当下,以及面对国际市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理想汽车能吃到海外市场的红利吗?

    12 ¥ 0.00
  • 车展为何诞生于上海?

    回望历史,瞭望未来,不论是汽车,还是时代,我们似乎又来到了新的历史关口,无不为今年的上海车展充满期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家都坚信,汽车在当下仍旧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11 ¥ 0.00
  • 门外汉搞不定,这两家车企不约而同让老将回炉

    近日,车企人事变动频频,沃尔沃汽车全球CEO骆文襟(Jim Rowan)和乐道品牌总裁艾铁成的离职较为引人关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些车企高管之位难以坐热。

    16 ¥ 0.00
  • 极氪品牌的自信从何而来?

    极氪辨识度除了有别于其它品牌的内涵与外延外,还传递出拥有“灯塔型”的元素,有迹可循的创新,以及超越汽车范畴的国际化开放思维,拥抱全球化的气派和能力。从不生产无聊汽车的清醒,到提供个性化诉求的多元价值,极氪带给行业的启示不仅是产品的豪华和高端,还有非物质的共鸣和自信。如果从这样的视角看极氪品牌的崛起,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内生力,走到哪儿都会受到尊重的文化自信?极氪做到了。

    21 ¥ 0.00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23 ¥ 0.00
  • 尹同跃用四个“最”字概括奇瑞混动,从国内到全球不客气

    凭借“小草房精神”,奇瑞不断在动力领域攀升高峰,其超能电混动力系统名字带有“鲲鹏”两个字, 蕴含“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美好寓意,而最终能否成为全球最好的混动系统,实现全球逍遥游,这是一场存在未知和变数的探索。

    0 ¥ 0.00
  • 北京越野BJ40:硬派车谋变顺应时代潮流

    “智驾平权”、“豪华平权”等一众“平权概念”被提出,一时间“追求平权”成了行业的风气,仿佛造车者脱离了“平权”就不会了造车,也有人将此称为“潮流”,视作内卷加剧时代的特产。从本质上看,这属于新营销的手段,能拉近买卖双方的距离,刺激消费。因此,当北京越野打着“越野平权”旗号推出BJ40增程版时,不难发现硬派越野的细分赛道也正在求变。

    10 ¥ 0.00
  • 宝马开窍了?360度全链AI战略加快智能化步伐

    近日,宝马汽车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推动AI大语言模型上车,随着AI大模型技术愈发成熟,宝马汽车看到希望,随即发布360度全链AI战略,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战略频繁失误的宝马能否凭借人工智能扳回一城呢?

    10 ¥ 0.00
  • 领克900直面问界M9,能否创造高端局的奇迹?

    近日,领克900正式预售,新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33万到43.5万,定位为大型SUV,基于SPA Evo大型电混专属架构开发的领克900作为领克极氪整合之后首款产品,这台车型直面问界M9、理想L9等车型,新车能否创下新能源大型SUV销量新纪录?

    15 ¥ 0.00
  • 小鹏更名背后的野心:剑指科技帝国

    当同行还在做价格肉搏时,小鹏汽车已悄然架起"天地"一体的科技矩阵。前年还差点掉队的小鹏,经过一年来的调整,力压理想、小米等实力玩家,在今年前2月成为新势力的销量榜一。与此同时,小鹏做出更为大胆的决定:改名。改名背后,是"车企"到"科技集团"的跨越,是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化生存模式的新尝试。何小鹏的赌注很明确:要么用技术复用构建万亿生态帝国,要么在多线作战中耗尽最后一颗子弹。

    15 ¥ 0.00
  • 一则招聘信息泄露了自研芯片行踪,奇瑞剑指何方?

    国内车企自研智驾/座舱芯片行业正在兴起,现在这个阵营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奇瑞汽车。为什么国内车企前赴后继、排除万难、投入重金研发智驾/座舱芯片?

    14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3-04-11 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