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特斯拉的价格战,到底伤到了谁?

特斯拉的价格战,到底伤到了谁?

近日,《北京商报》围绕特斯拉的降价连续发文,并且给出了四个字的评价:伤人伤己。特斯拉在今年1月开启的价格战,对于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斯拉降价,真的是“伤人伤己”吗?它到底伤到了谁?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对于国内一众车企来说,特斯拉持续降价带来的压力不言而喻。毕竟特斯拉的产品力和品牌号召力摆在那边。不过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角度来看,特斯拉的降价并不是一件坏事。

 

特斯拉降价还只是一个开始

和国内一众新能源车企相比,特斯拉带来的冲击是肉眼可见的。今年1月降价后,Model 3和Model Y给各自的细分市场树立了价格标杆,让国内其他车企非常难受。最近一段时间,蔚来、小鹏这些纯电动车企业销量的下滑,或多或少都和特斯拉的降价有关。而且让这些车企颇有些坐立难安的是,特斯拉还有不小降价的空间。在特斯拉一季度的财报沟通会上,虽然在持续的降价下,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率已经下滑到20%左右,但从马斯克的沟通中,可以发现特斯拉并没有停止降价、及时收手的打算。在全球经济前景并不明朗的当下,降价是能够激发潜在用户购车的最好手段。

 

对于特斯拉来说,其还拥有不少的手段和底气可以帮助其不断来打价格战:一方面,特斯拉已经实现了整体业务的全面盈利,2022年其盈利高达125亿美元,而反观国内新势力车企中,表现最好的理想汽车都还没有实现盈利;另外一方面,特斯拉在软件订阅服务方面也拥有比较强的变现能力,无论是FSD软件,还是其他各种功能,特斯拉有着很多车企并不具备的通过软件定义汽车而获得的赚钱能力。也就是说,特斯拉哪怕是以零毛利率出售车辆,其软件订阅业务高达80%甚至90%的毛利率,依然可以让特斯拉赚取大量真金白银。

 

技术创新降本需要推广鼓励

需要强调的是,特斯拉更低的成本并不仅仅是靠政府补贴获得的。通过引入一体化压铸,自研包括电池在内的三电系统和自动驾驶主控芯片来最大程度降低投入,甚至不做广告,在美国市场裁撤公关部门等,无一不是希望能够将成本做到最低。底层核心技术自研,在传统内燃机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而如今,却成为各大车企夯实自己竞争力,在市场上和竞争对手直球对决的利器所在。但是很多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不仅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需要有一支极具战斗力和战斗经验的研发团队,更需要承担不小的失败的风险。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如果没有特斯拉那样的决心,那永远只能跟随特斯拉的研发思路,在特斯拉的研发成果上进行模仿,很难取得对于特斯拉的决定性反转。

 

特斯拉的鲇鱼效应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品牌集中度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去几年,不少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车企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其中很多却得到了不少的政府投入,浪费了我们宝贵的税收。而特斯拉的持续降价,无疑能够加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淘汰赛,让那些依靠地方政府补贴,长期来看不具备底层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以及自我造血能力企业退出市场。

 

和这些依靠政府补贴存活的企业相比,特斯拉虽然在建厂初期得到了上海市给出的优惠条件,但是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的“对赌合同”同样给了后者不小的压力。而国内甚至全球消费者对特斯拉的追捧,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每年可以给上海贡献非常可观的GDP和税收,同时也带动上海和长三角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升级,其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是一众国内的新势力车企短期内所不具备的。

 

从更高的高度来看的话,特斯拉之外,各地的地方政府要拿出更多的政策和真金白银来鼓励更多和特斯拉一样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来国内进行投资。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鼓励制造业回流,解决就业问题和经济发展动力的大环境下,那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都可以被视为稀缺物种。尤其不能忽略一点的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所生产的车型,不仅仅在国内销售,其更是支持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这种情况下,特斯拉的车型成本更低,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本身也是促进了国内的整车出口。

 

点评

如今自主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够在全球受到追捧,多少也是因为我们在电动车/新能源汽车方面全面对标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产品力方面领先一众传统的跨国车企巨头一筹有关。如果打压特斯拉,让特斯拉放缓在国内的投资步伐,那最终受惠的将是那些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国家。智能电动车的生产,不是鞋子和牛仔裤,在经济告别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要最大程度将相关的工作机会保留在国内。而中国车企迟早要在全球市场上与跨国巨头开展正面竞争。如果在自己的主场都没有办法打赢和特斯拉的擂台赛,那更遑论在全球市场上和特斯拉的竞争。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工信部对浮躁的智驾说“不”

    2025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智驾元年”。智驾安全问题在汽车行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智驾技术不断下沉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多起和智驾相关的交通事故,而随之出现的相关责任事故的认定,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及时出手,拧紧智驾“安全阀”。

    0 ¥ 0.00
  • 传祺向往S7“北巡”:一场“从岭南到北极”的对话

    当一辆来自广东的家庭大五座智驾SUV传祺向往S7与中国最北端相遇,从岭南到神州北极,这场跨越 4000公里的南北对话,不仅是产品测试,也是一次文化叙事,既有科技与自然的对抗,也是传祺品牌精神的升华,更暗含中国制造的雄心宣言。

    1 ¥ 0.00
  • 欧盟电动车关税松动,特朗普关税大棒下中国车企有新“出口”

    近日,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政策出现了明显松动的迹象。虽然还没有靴子落地,但是这次中欧双方达成协议并以“最低售价”取代“加征关税”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中欧能够达成要给更广泛的自贸协定,那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后只会让美国自食其果。

    2 ¥ 0.00
  • 上汽“破壳”:坚守DNA,重塑新灵魂

    对于“曾经不想把灵魂交给别人”的上汽来说,这场活动可以说是上汽经过阵痛、思考、自醒到重新出发后的一次宣言。虽然这只是车展前一次普通的“之夜”活动,但对上汽来说,这是一场“地理+心理”的双重主场秀,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传统汽车企业借此活动在主场向业界宣告,上汽正在“破壳”重生。

    7 ¥ 0.00
  • 现在“出海”,理想汽车能找到“理想”的海外市场吗?

    理想汽车正在加码海外市场。在中国车企已经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当下,以及面对国际市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理想汽车能吃到海外市场的红利吗?

    15 ¥ 0.00
  • 车展为何诞生于上海?

    回望历史,瞭望未来,不论是汽车,还是时代,我们似乎又来到了新的历史关口,无不为今年的上海车展充满期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家都坚信,汽车在当下仍旧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19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0 ¥ 0.00
  • “卷王”星纪元ET誓将安全与豪华卷到底

    “吃在广州”, 选择在广州上市的星纪元ET抓住这个城市的精髓,在发布会前分发冰淇淋,这暗藏玄机,不仅卷科技,还卷上冰淇淋。原来星纪元ET座椅选用了食品级材料的刺云实胶,兼具安全与环保。

    0 ¥ 0.00
  • 吉利银河将“新豪华” 具象化

    乘用车的市场格局在变,车企的座次也在变,自主厂商、造车新势力正在轮番冲击着过去几十年来豪华品牌、合资厂商们带头设定的行业秩序。“各种平权”横空出世,国产汽车的造车者们试图以前所未有的性价比和空前的乘用车价值体系重塑市场份额。以吉利银河为例,其生而不凡,在“取缔”、“颠覆”等品牌使命的驱动下,大有成为国产“新豪华”名片的潜质。

    1 ¥ 0.00
  • 底特律的“红脖子”真的能够抢回汽车产业吗?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当下可能仅仅只是数字上的游戏。4月15日,美国白宫提到中国现在面临输美产品最高可达245%的关税时,中方对此表现很冷静。由于整车出口美国的大门早已经关上,因此相比于其他行业,中国车企在这次美国的极限施压下,反倒受到影响较小。

    1 ¥ 0.00
  •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误伤特斯拉

    特朗普再一次挥舞关税大棒,企图将更多的海外汽车拒之门外以推动供应链本土化,但美国似乎忽视了这些行为对本土汽车行业造成的伤害,尤其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将面临更为艰难的处境。目前,有消息传,特朗普正在考虑免除汽车零部件关税。此前,特朗普对所有运往美国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

    1 ¥ 0.00
  • 尹同跃用四个“最”字概括奇瑞混动,从国内到全球不客气

    凭借“小草房精神”,奇瑞不断在动力领域攀升高峰,其超能电混动力系统名字带有“鲲鹏”两个字, 蕴含“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美好寓意,而最终能否成为全球最好的混动系统,实现全球逍遥游,这是一场存在未知和变数的探索。

    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3-05-04 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