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2022年第一季度,福特全球财务数据持续向好,无论是销量、营收还是利润都出现了同比两位数的增长。但全球市场的好转并不意味着福特中国的日子好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福特中国息税前亏损达到5.72亿美元。
而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更是不容乐观:自主品牌传统势力和新势力持续强势出击,大量新车结合最新的智能网联配置不断投放市场;而由东风雪铁龙C6降价9万所引发的全行业的价格战,更是让合资车企,尤其是二线合资车企被逼入了绝境。让一款品牌B级旗舰轿车卖出了A级车的价格才能够引发热销,足见合资车企的窘迫。
Mustang Mach-E成压垮福特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前,福特并没有纯电动平台。其最初发布的三款纯电动车型中,e-Transit和F150 Lightning,前者是轻客,后者是皮卡,都不是国内主流的细分市场。只有Mustang Mach-E这一款车型帮助福特征战纯电动车市场。在北美,Mustang Mach-E是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排名第二的SUV车型,但是出现的这样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电动车市场没有中国那么卷。
有数据显示,2022年Mustang Mach-E累计在华销量仅为4860辆。且不论这个数据是否精准,Mustang Mach-E在国内市场不受欢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也并不奇怪,这款来自于福特油改电平台的电动车,除了拥有Mustang这个颇具历史的品牌之外,无论是在续航,还是在智能网联配置上,在国内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在福特基于自身纯电动平台车型短期无法投放的大背景下,其在国内基本没有任何胜算可言。所以暂时收缩战线,将精力放到皮卡和进口车型身上将成为一个当下最平衡的选择。
轻资产模式或成二线合资品牌标配
对于福特来说,让中国业务及时止损是当务之急。在今年上海车展上,Ranger皮卡官宣了在江铃福特的国产,同时福特在全球备受青睐的硬派越野SUV Bronco将以进口车形式引入在国内的销售,其实已经为其在国内策略做调整做了铺垫。
以福特现有的产品矩阵来看,要想实现在国内市场的反转难度是比较大的。在陈安宁从奇瑞回归福特的几年里,无论是在长安福特还是江铃福特都投放了多款全新的车型。其中像探险者、EVOS还有多款林肯车型在长安福特国产;而江铃福特更是开启了乘商并举的策略,大举进军乘用车市场。但这些目前来看都是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将产品重心放在皮卡和进口车型上,无疑能够帮助福特赚取更大的利润。
福特之外,之前Stellantis也曾提出轻资产运营模式,其中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虽然其停产了广菲克的国产JEEP车型,但是利润更加丰厚且得到消费者认可的硬派SUV牧马人却依然在国内销售。而对于JEEP的经销商来说,牧马人无论是从销量还是从利润上,都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存活下去。
出口成福特中国新业务
那既然福特将重心放在了进口车和皮卡这样的车型上,这就意味着未来长安福特的大量产能将面临空置的情况。为此,福特开始推动长安福特工厂生产的车型向福特其他市场来供货,以此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之前已经有消息传出,林肯旗下的Nautilus已经经长安福特杭州工厂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300万辆,位居全球第二。2023年,国内汽车出口增长势头依然强劲。1-3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107万台,同比增速高达54%。出口持续维持在较快增长速度,不仅是因为自主品牌的车型在全球市场拥有较强的产品力,同时也验证了国内生产的车型在品质上也有较好的保证。而这些背后都是因为国内汽车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有足够的竞争力的原因。尤其是在电池领域,不仅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拿下了特斯拉的订单,福特之前更是在北美和宁德时代合作建设了一家电池工厂。而在国内市场,福特则可以直接采购宁德时代的产品,用以在全球市场投放新能源汽车相关车型。
点评
福特被迫在中国市场做出调整,说到底还是推出的车型在国内竞争力不够的原因。无论是多款全新燃油车车型,还是Mustang Mach-E这样的电动车,都没有能够创造之前1515战略的产品投放的成功,更不要说复制福克斯在国内一骑绝尘的辉煌。在这种情况下,福特需要降低在国内的投资,同时为国内找到可以扭亏为盈的方法。只是放缓在国内投放车型的步伐,必然会影响福特在国内的销量。毕竟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从体量上,进口车都很难弥补国产车型的缺失。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