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都说轩逸卖疯了,人前一枝独秀人后苦苦支撑?

都说轩逸卖疯了,人前一枝独秀人后苦苦支撑?

第十四代轩逸,虽然只是在外观、空间和配置上面做了提升,但也正是这几点调整将它作为家用车的优势进一步放大,外观大气、大空间、高配置等等,尽管动力没有改变,但也是瑕不遮瑜的,现款轩逸也是将人们对于家用车的需求拿捏得死死地。居安思危,轩逸大卖的背后,其实不容大意。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在国内汽车市场,合资紧凑型轿车是一个占比较大的细分市场,其覆盖的10-15万元的价格区间,基本上就是大多数普通家庭的购车预算范围。尽管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因素的影响,但从3月份开始,像朗逸、卡罗拉和轩逸等月均销量都突破了2万辆,其中销量走势最猛的就数轩逸。3月份轩逸销量为2.39万辆,4月份升至4.15万辆,5月份三连涨至4.53万辆,这一路高歌的销量,大有势如破竹的气势。但这看似喜人的成绩,背后也存有隐患?

 

销量开挂,一骑绝尘

今年6月轩逸单月销量达到50213辆,同比激增23.5%,把A级车榜单的“常胜将军”朗逸都刷了下去,单月销量比卡罗拉整整多出1.6万辆,当之无愧一骑绝尘的霸榜存在。而在今年1-6月,轩逸车系累计销量205967辆,也是今年上半年唯一一款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的车型。

这么多人嘴上说不要,身体却那么诚实,轩逸是怎么做到的?一是产品力均衡,外观大气、内饰做工佳、空间给力、动力平顺外加油耗低和维修保养便宜等等,都让轩逸极具性价比,用句话来形容大概就是“说不清到底哪里好,但就是谁也替代不了”?二是也少不了2019款经典轩逸优惠大放送的助攻,要知道8-9万块左右的自动挡轩逸经典,对于10万预算的购车家庭来说,能不香吗?当然,也少不了几大网约平台销量上面的稳定输送。

 

日产销量结构失衡

今年1-6月东风日产累计终端销量45.1万辆,较去年同期53.21万辆下滑15.2%,其中1-6月轩逸销量205967辆,几乎占了日产上半年销量的一半。而作为中级车的天籁,上半年销量仅42525辆,在整个东风日产的销量占比不到10%,紧凑型SUV奇骏上半年卖出68329辆,虽然排在了上半年SUV销量榜单的第十位,但由于产品老旧,在与“日系三剑客”RAV4和CR-V的较量中已经掉队。东风日产旗下四根支柱天籁、轩逸、奇骏、逍客,在东风日产的销量构成中,低端经济车轩逸成为当之无愧的销量支撑,这对于品牌形象和品牌溢价上带来不利影响。

本应作为品牌中坚力量的中级车天籁,在与雅阁、凯美瑞、迈腾的较量中也逐渐掉队,在中级车代表的“日系三剑客”中,凯美瑞的价格非常坚挺,雅阁虽然有着2万元左右的优惠,但产品综合实力过硬,不愁销量,反观天籁,在三者当中终端价格底线已经下探到15万出头,情况不容乐观。而计划在今年推出的逍客中期改款车型、新款奇骏、换代阳光和新款聆风4款新车时间节点均未明确,产品更新着实有点让人干着急。

 

换新标预示新风向?

据外媒报道,日产汽车即将启用新的品牌LOGO,而新LOGO搭载的首款车型为纯电动轿跑SUV Ariya,更加扁平化的车标,加上新能源的铺设,时隔20年迎来的换标,是否释放打开品牌新局面的信号?纵观大众或者双田,都在积极推进双车战略和电气化进程,技术先导也是制胜因素,推出新车抢占市场的做法也有不错反响,接下来东风日产该如何招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点评

另外,日系“三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在动力系统上的博弈,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问题,近一两年,“技术日产”在部分人口中也变味了,谈及技术,相比之下“两田”的热度还高一些。本田成功抓住了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浪潮,其地球梦科技的1.5T发动机在思域和雅阁身上非常奏效,而丰田凭借热效率高达40%的2.0L发动机以及成熟的混动系统,加上TNGA平台架构下的各种包装,旗下卡罗拉、凯美瑞等多款车型表现强势,将全车系逐渐推向一个新台阶。

虽然在大空间、低油耗、高性价比等优势的带动下,人们会折中考虑而选择1.6L动力的轩逸,目前的销量是火爆,但从长远发展看,技术上面跟不上,还是很容易被其他合资对手甩在身后。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0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12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2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0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0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9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4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0-07-28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