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奇瑞的自研芯片计划,因为其在网络上的招聘信息而泄露了行踪。
根据招聘网站显示,奇瑞汽车计划招聘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设计架构师,月薪10万以上。这个职位将承担起智驾SoC的NPU的需求确定和架构设定,通常承担从0到1设计NPU架构,而不是对现有的芯片IP进行优化。

当下,奇瑞汽车正在谋求港股IPO上市。自研芯片业务的曝光,无疑可以让奇瑞得到更多关注的同时,也有助于其能够顺利完成IPO任务。从实际的业务来看,不久前,奇瑞刚刚发布了猎鹰智驾,分为500、700、900三大系列。到2025年底,包括燃油、混动、增程、纯电在内的奇瑞全品牌全系30多款车型都将搭载猎鹰智驾。值得一提的是,订购价为6.59元新款小蚂蚁也抢先已经推出了智驾版。
国内已经有多家车企布局了芯片业务:吉利旗下的芯擎科技在2023年推出了用于智能座舱的“龍鷹一号”,而针对智驾的“星辰一号”也已经蓄势待发;蔚来的智驾芯片“神玑NX9031”也将被率先部署在旗舰轿车ET9上;小鹏自研的智驾芯片也有望今年上车。此外,像华为、理想以及大洋彼岸的特斯拉,已经或即将有自研的智驾芯片落地。

降本是最大的驱动力
对于车企来说,自研智驾芯片能够避免英伟达这样的通用AI芯片的制约,把智驾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上。撇开性能是否提升不谈,车企最为看重的是自研芯片能够在成本方面带来一定优势。当下,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单车一万元的降本空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个几乎没有办法通过“压榨”供应商获得,但使用自研芯片就能够“轻松”获得。

不久前,蔚来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一款车型搭载4颗英伟达Orin-X芯片来看,蔚来2024年以3亿美元购入80万颗英伟达Orin-X芯片,平均每颗成本高达375美元左右(市场价单颗Orin-X芯片价格在500美元左右)。蔚来自研的“神玑NX9031”芯片,其理论算力相当于四颗英伟达Orin-X芯片。如果这款芯片可以成为蔚来新车型的标配,那么蔚来单车有了1万元左右的降本空间。
以蔚来2024年22.2万辆的交付来看,光此一项就可以节省超过20亿元的支出。当然,芯片在研发阶段投入的资金也是数以十亿计,但如果真的如李斌所说, “神玑NX9031” 可平替英伟达Thor,那么后期收回成本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像比亚迪、奇瑞以及吉利这些体量远远超过蔚来的车企,如果自研的芯片在可靠度上能够达到量产部署的状态,将给整车带来的成本优势是非常大的。

至于特斯拉更是把手直接伸到了计算中心的AI芯片上。以特斯拉研发的Dojo系列芯片为例,其不仅可以被用于车端,承担智能座舱和智驾的工作,而且也可以被用于计算中心中,用来承担对端到端的智驾模型进行训练。而在此之前,几乎所有希望向AI转型的企业都需要花费巨资从英伟达来购买B200 AI这样的芯片,像微软、特斯拉的投入都是数以十亿美元计。如果最终特斯拉的Dojo能够顺利“上位”,那么不仅英伟达会少了一个大客户,终端市场上也会出现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Dojo芯片在满足特斯拉自身需求之外,更是可以为特斯拉带来可观的收入,打破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垄断。

谁将握有主导权?
时下的智驾平权虽然轰轰烈烈,但是未来智驾平权的核心,除了在技术上的成熟度足够,还有能够不断优化并降低成本。
一方面,像自研智驾芯片,其本质就在于前期投入的高额成本能否在后期被有效摊薄。如果体量足够大,那么自研芯片就有意义。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无论是英伟达还是地平线,这些芯片设计公司肯定不会束手就擒。在主机厂自研芯片大规模问世之际,这些头部芯片公司会否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主动把价格降下来,大幅压缩车企自研芯片的生存空间,这也不是不可能。此前,不乏有国际零部件巨头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打压国内零部件后起之秀。在国产零部件方案落地之前,国内车企必须支付高价从跨国零部件巨头购买产品;而当国产零部件落地之后,这些跨国零部件巨头大幅降价,挤压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芯片的研发,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研发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的门槛非常高,而且研发成本很高。在国内汽车价格战丝毫不见退烧的大环境下,车企要再挤出几十亿来从事芯片研发这么一个高风险项目,财务上的压力也不容小觑。万一芯片流片不成,后续资金能否保证源源不断,也需要提前做好规划。此外,芯片的研发需要和车企的智驾项目以及整车平台的开发都能够匹配起来。所以,相关的项目时间节点需要被充分规划好。

除了降本之外,供应链安全也是各家车企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如果车企过分依赖一家芯片企业的产品,这不仅会让车企缺乏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万一这家芯片企业在设计上出现缺陷或是供应链出现卡壳,那么也会造成主机厂直接停产拉线。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未来主机厂自研和外购芯片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一个共存的状态。而对于第三方芯片企业来说,无论是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来降低终端产品的价格,还是凭借自己积累的更多的经验来不断向市场上推出更先进的芯片,都能够让自己找到立足之地。
点评
奇瑞加入芯片自研的大军中,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无论是奇瑞也好,还是其他国内车企也罢,对于电池、芯片这些核心零部件的全栈自研,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增强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性,是在全球舞台上和国外车企竞争的重要法宝。随着像奇瑞这样越来越多国内车企和第三方芯片公司开始布局芯片领域,中国在智驾芯片领域有望复制在电池领域的成功和优势。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