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画大饼”式造车终结,21家与青年汽车相关企业一夜破产

“画大饼”式造车终结,21家与青年汽车相关企业一夜破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势力车企第一轮淘汰赛已经接近尾声。正当所有人都以为短时间之内不会有车企宣布破产之际,以“加水就能跑”技术作为自己标签的青年汽车悄然落幕,那种“画大饼”式的造车模式也随之终结。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自2020年以来,不少车企相继倒闭或破产重组,比如说华晨汽车、众泰汽车、博郡汽车等等。这些汽车倒闭的原因要么是缺少核心技术,要么是资金不足。正当大家以为淘汰赛步入尾声的时候,又一家车企进入到了破产清算申请阶段。

据浙江省金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破产文书显示,金华亚曼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曼汽车有限公司、金华青年商用车销售有限公司等21家与金华青年汽车集团相关企业已于8月11日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申请阶段。青年汽车破产其实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性环节。

 

技术大骗局

2019年,河南省《南阳日报》在当年5月23日的头版头条中刊登了一条名为《水氢发动机正式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文章,文章的第一段写道的“水氢发动机在我市正式下线啦,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要加水即可行驶。事实上,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在2017年的时候就宣布了全球首台水氢汽车的诞生,并邀请了多家媒体到工厂参观演示。

随着这件事情的 不断发酵,得到了汽车行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因为了解过物理和化学的人都知道,这一技术在当下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如此,青年汽车所谓的专利在当时还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据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介绍,青年水氢燃料车不用加油、不用充电,只加水,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的,轿车可达1000公里。青年水氢燃料车的工作原理是,车顶安置一个蓄水箱,车内特殊的转换设置可以将水转换成为氢气,再输入氢燃料反应堆,产生电能,然后驱动车载电机和发动机,令汽车能够行驶。通俗一点来说,青年水氢燃料车的能量来源于氢气燃烧释放的能量。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看,氢气要想驱动汽车,首先必须要与氧气结合释放能量。不过,氢气的制取来自于让1公斤水分离成氢和氧。在效率达到100%的情况下,按照1公斤水所需要产生的氢气总能量约需要4.4度电的能量。考虑到水分解的效率、燃料电池转换效率(40-60%),庞青年的“水氢发动机”显然不能够达到所谓的“加水就能跑”的目标。

当然,上述的方法并不是唯一一个制取氢气的方法。通过让水和金属铝粉进行反应,同样能够生产出氢气。不过,这个反应的条件的难度并不比上述难度小。因为铝粉不仅是一种消耗品,而且价格非常昂贵,反应生成的氧化铝也难以排出,所以用水和金属铝粉进行反应制取氢气的方式显然也不是庞青年口中的“专利技术”。换句话说,单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青年汽车所提出的“加水就能跑”的概念完全就是子虚乌有的。

 

为了能够让大家信服,庞青年扬言自己研发团队是由博士、博士生导师等组成,且从2006年就已经开始着手对这一技术进行研发,只不过尚未申请专利,技术保密、研发成本保密而已,不排除后续会申请专利。值得一提的是,庞青年当时还表示,对现有车辆进行改动,就可以从燃油的车变成“烧水”的车。

 

技术大考

青年汽车“技术骗局”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掠夺战。众所周知,由于电动汽车技术限制,电动汽车在短时间之内难以得到质般的飞跃。因此,燃料电池汽车势必成为国家下一个重点扶持的项目。据相关信息显示,2021年生产一台燃料电池乘用车最高可获得22.8万元的补贴,如果生产一台重型货车的话,最高能获得50.4万元的补贴。在高额补贴的诱惑下,难免会有一些车企混在里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蹭一波补贴红利。

 

不过,青年汽车实在是过于高调,将自家的技术神化过度,被众多专业人士以及网友点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再加上领导点“赞”的助力下,青年汽车势必能够蒙混过关,甚至获得不少人的资金支持。回归整体,既然青年汽车的“加水就能跑”技术都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那么现如今的燃料电池技术又到那个程度呢?

从目前不少品牌发布的氢能源战略和相关技术来看,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让大家误认为当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开始趋于成熟。然而,事实上,当下氢能源汽车技术尚未成熟,全球的电解制氢还处于初始阶段,无法实现规模化。据数据显示,绿氢(通过使用可再生电力或核能来生产)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灰氢(由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得)和蓝氢(由焦炉煤气、氯碱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取),每公斤20元。

 

除了氢气的制取遇到瓶颈以外,储运也是氢能源汽车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现存的储运技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拖车式运输,一种是管道式运输。中国车用氢气普遍采用的是20Mo长管拖车,这种拖车效率偏低。由于氢气对管道具有腐蚀性,所以不能采用天然气管道。总的来说,氢能源汽车想要实现普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毕竟在运输和制取上已经难以满足氢能源汽车的用车需求。所以,青年汽车所谓的“技术”完全就是一个大骗局。当然,这也令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氢能源汽车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来看,加氢站的修建成本很高,不含土地成本,目前投建一座单日加气能力在500公斤的加氢站约700-1200万元,相当于传统加油站的3倍。基于氢能源汽车发展的各项成本过高,间接导致电动汽车发展领先于氢能源汽车以及当初部分人会对青年汽车所谓的“技术”青睐有加。

 

氢能源或成为主流

发展氢能源汽车难度无疑是更大,但是发展潜力却是非常惊人的。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计,截至2025年,全国氢能源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10万辆;2035年全国氢能源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100万辆。

从2020年的销量数据来看,全球全年仅售出氢能源9006台,其中美国937台、中国1177台、韩国5823台、日本761台;全球已建成加氢站共527台,欧盟以179座位列第一,日本以137座位列第二,中国以101座位列第三。无论是从全年销量,还是加氢站的覆盖率,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氢能源汽车在当下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尽管如此,这些限制依旧无法阻挡各国布局氢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步伐。据相关消息显示,2020年7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氢能的战略》,计划在未来十年,向氢能产业投入数千亿欧元,依靠风能、太阳能生产清洁的氢气。对此,笔者认为,氢能源汽车虽然在短时间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市场规模,但是其发展潜力完全不逊色于电动汽车,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点评

青年汽车破产背后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画大饼”式的造车在现阶段已经不适用了。尤其是随着小米、华为、百度等具有硬核实力、资金链充足的公司加入之后,汽车行业的整体实力将会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因此可以预见,后续还有一大批类似青年汽车这类的汽车企业接连倒下。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9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16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5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4 ¥ 0.00
  • 工信部对浮躁的智驾说“不”

    2025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智驾元年”。智驾安全问题在汽车行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智驾技术不断下沉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多起和智驾相关的交通事故,而随之出现的相关责任事故的认定,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及时出手,拧紧智驾“安全阀”。

    17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6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4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5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 “卷王”星纪元ET誓将安全与豪华卷到底

    “吃在广州”, 选择在广州上市的星纪元ET抓住这个城市的精髓,在发布会前分发冰淇淋,这暗藏玄机,不仅卷科技,还卷上冰淇淋。原来星纪元ET座椅选用了食品级材料的刺云实胶,兼具安全与环保。

    17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1-09-16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