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大众“组建二氧化碳排放池”意味着什么?

大众“组建二氧化碳排放池”意味着什么?

无论车企情愿不情愿,汽车的全面电动化都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大众这种船大难掉头的巨型车企来说,即使投入巨额资金,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旗下燃油车的电动化替代。组建二氧化碳排放池,需要付出不低的代价,但总比被各国政府追着罚款强。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一页书、编辑|禾   子

 

近日外媒报道,大众集团将联合上汽集团及其子公司名爵品牌,共同组建二氧化碳排放池,分摊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大众集团为了规避罚款而采取的最新举措。

 

形势比人强

在电动汽车出现之前,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巅、风光无限的大众汽车怎么也不会想到,它有一天会因为冠绝全球的燃油车销量而痛苦不已。

汽车的全面电动化在几年之内蔚然成势,大众这样的巨型车企有点措手不及。与电动汽车迅速普及相对应的,是世界各国越来越严厉的排放法规。

根据欧盟的排放标准,从2021年起,欧洲整车制造商的平均排放量要从121.8克/公里下降到95克/公里,未达标的车企将面临巨额罚款。有专家测算,大众汽车公司将为此付出超过45亿欧元的罚款,相当于大众2019年利润额的四分之一。这笔额外支出令大众倍感懊恼,因为它足以伤筋动骨。

不光是欧洲市场,中国的相关法规也日趋严厉。2018年4月1日,中国汽车行业的“双积分”政策正式实施,2019年在华销量超过400万辆的大众同样是负积分大户。大众汽车一位高管在今年4月份表示,该公司可能无法达到中国的强制性要求。

形势比人强。大众谋划的二氧化碳排放池,本质就是排放达标的车企出售多余权限,排放未达标的车企掏钱买“额度”的一种合作。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已成定局的背景下,车企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分摊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都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大众的无奈与抉择

事实上,在推动汽车电动化方面,大众算是非常积极的那一批厂商。它早在2017年就制定了全面的电动化战略,计划到2030年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直接投资超过200亿欧元,并且抛出了超过500亿欧元的动力电池采购订单。

但这一切仍然不够,大众相关的规划总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落地,电动汽车的产能也尚处在缓慢爬坡阶段。大众在燃油车时代的巨大优势,在电动车时代反而成了包袱。作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汽车厂商,大众在“从油向电”时面临着船大难掉头的难题。

组建二氧化碳排放池,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理性。与上汽名爵、福特等品牌分摊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实与全球汽车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碳积分”交易是同一种思路,那便是用钱买来暂时的缓冲空间与时间,以便赢在未来。

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早在2019年2月份就与特斯拉达成了类似的合作协议,中国的“双积分”制度也促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比亚迪、蔚来等电动汽车厂商都有可能通过出售碳积分而获益。当然,最狠的还是特斯拉。2020年上半年,特斯拉靠卖积分就增加了4.28亿美元的收入,占公司收入的7%。

与坐等罚款相比,大众汽车组建二氧化碳排放池的做法其实相当聪明。它的合作伙伴名爵汽车虽然在中国市场上相对弱势,但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上却小有成就。作为中国品牌中罕见的拥有全球化基因的汽车品牌,名爵纯电车型的欧洲销量最近两年来一直高速增长,这对与上汽关系密切的大众来说显然是个好消息。

更重要的是,通过相互配合,大众可以跟合作伙伴在电动汽车研发、生产上协调一致,共同进步。这种合作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巨额资金,此前菲亚特与特斯拉的类似合作,市场人士相信菲亚特付出的成本就在数亿欧元。对大众汽车来说,就算是当做对未来的一种投资,这笔钱也比直接交了巨额罚款强。

 

对行业是利是弊

无论是欧洲设立的2030碳排放目标,还是中国的双积分政策,本质上都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大众汽车等公司花钱买排放额度的行为看上去似乎是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是汽车行业大幅转向环保、减排背景下的“顶风作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无论各国政府推进电动汽车发展的心情有多迫切,都不可能忽视大众、丰田这一类巨无霸级的传统汽车厂商。大众汽车集团前任CEO赫伯特·迪斯此前表示,欧洲严厉的排放法规将令一些车企不堪重负。大众通过购买碳排放权来降低成本和政策性风险,赢得缓冲时间和空间,加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资源投入,对全球电动汽车行业来说其实是好事。

丰田、大众、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三家巨型车企2019年的销量都在1000万辆以上,而电动车全球销量冠军特斯拉总销量不足40万辆,推动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显然不能只靠这些造车新势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大众等厂商的碳排放交易行为,特斯拉、比亚迪、名爵等厂商将得到额外的利润,反过来促进自身的电动汽车业务发展。因此无论是大众组建的二氧化碳排放池,还是中国、美国的碳积分交易,从长远来看都是对电动汽车产业的一种促进。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汽车行业的全面电动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点评

即便愿意拥抱汽车的电动化,大众这种巨无霸企车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电动化转型。对整个行业来说,大众通过排放池等各种方式来降低成本,进而走向电动化是件好事。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丰马”天作之合,能否改变全球燃料电池格局?

    在全球纯电动和插混轰轰烈烈的当下,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对不受追捧。而随着在全球燃料电池领域技术领先的丰田和宝马结盟,这将让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加速。

    0 ¥ 0.00
  • 十年了,蔚小理过得怎么样?

    作为国内第一批新势力车企的代表,蔚来、小鹏和理想总是充满了看点。

    3 ¥ 0.00
  • 开着“方盒子”胜达,去对话“诗和远方”

    为什么要去远方?因为远方不仅是代表距离的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拓展和充实。我们常说”诗在远方”,是因为诗是一种觉悟,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蜕变。“诗和远方”常常被一同提及,因为,人需要与伟大的灵魂对话,从而找到真正的自己。

    6 ¥ 0.00
  • 计划关闭德国两家工厂,大众嗅到了什么危机?

    大众计划关闭德国本土两家工厂的消息,在德国乃至全欧洲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不仅关注关厂和裁员能否顺利推行下去,也对已经显露疲态的大众如何在欧洲市场持续发展心存担忧。

    26 ¥ 0.00
  • 媳妇熬成婆,赛力斯要当余承东的“老板”?

    在华为宣布将旗下车BU业务单列成为华为引望之后,引入外部投资成为引望的当务之急。作为华为产品力全年扶持的赛力斯的入股,格外引人关注。不过,除了阿维塔和赛力斯之外,暂时还没有传来其他车企入股引望的消息。

    27 ¥ 0.00
  • 被欧盟高税率挡道,上汽全球化之路变得崎岖

    近日,国内多家车企陆续公布半年报。作为曾经长期国内车企龙头老大位置的上汽集团,由于旗下合资公司表现哑火,财报数据并不亮眼。而随着欧盟关税落地,上汽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大。

    14 ¥ 0.00
  • 帕萨特趁“热”打铁,上汽大众拿出压箱底的货品

    从乘联会公布的8月不同派系零售销量市场份额来看,“此消彼长”的局面已愈演愈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达66.9%,再创新高;反观德系和日系,同期销量份额分别下跌至13.8%和10.3%,再创新低。尽管如此,自主厂商和新势力仍然觊觎着合资存量市场,对合资版图的蚕食也始终未停,合资厂商感受到了入华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祭出压箱底的产品。

    0 ¥ 0.00
  • 蔚来摆脱“苦道”走向“乐道”?

    近日,蔚来汽车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蔚来汽车第二季度营收174.5亿元,同比增长98.9%,其中,汽车销量,业务收入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18.2%。净亏损为50.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亿元。作为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巨头之一,蔚来汽车的发展历程可谓相当坎坷,随着子品牌乐道发布,蔚来汽车开始走“上坡路”?

    7 ¥ 0.00
  • 宁德时代能执固态电池牛耳吗?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电池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地位不容小觑。而作为电池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固态电池的进展如何?

    8 ¥ 0.00
  • 沃尔沃为何要留住插混?2030年想要100%靠纯电不现实

    在调整电动化战略的跨国车企的名单中,最近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沃尔沃汽车正式对外官宣了其将放弃之前承诺的2030年只销售纯电动车的承诺。插电式混动车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在沃尔沃的车型“型谱”中占据重要的角色。

    8 ¥ 0.00
  • 领克回归豪华,再立潮头

    纵观当下不少新车,能真正标榜原创还是需要一点勇气和担当。这不是技术和能力那么简单,而是审美和认知的价值取向,事关产品形象和对品牌的尊重。没有原创谈何格调?当中国汽车有了格调才会受到尊重,我们的汽车产品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5 ¥ 0.00
  • 搭载“L4自动驾驶”的极越07,是真实力还是作秀?

    极越汽车旗下的第二款车型——极越07量产车已正式下线。8月28日,端到端AI智驾发布会将这台车型再次推上智能汽车舞台。极越汽车方面在发布会上称,极越07将搭载先进的AI智能驾驶系统,支持车辆在不同场景下的自主驾驶与智能决策。声称L4自动驾驶赋能家用车的极越07是有真实力还是在作秀?

    1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0-09-26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