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的“口气”从何而来
撰文|颜光明
今年北京车展的口号是:定义汽车新生活。这也许是近年来国内外汽车大展中口气最大,信心最足,声音最响的口号。权威媒体称,这是“中国雄风”,但又被解读为中国汽车走在了十字路口上。
这是个引人瞩目的口号。就像车展门口的宝沃广告,语不惊人死不休(循规蹈矩是走向毁灭的捷径)。不过,这也不是空穴来风,思量之下,确有其因。本次车展气场不凡,无论是展出规模,还是新车首发,以及中外车企之间的展示阵容和表达方式等,一点都不逊色于国际五大车展。有过之而不及。这就难怪,境外媒体大咖毫不吝惜地把“中国才是真正引领世界汽车的风向标”的赞赏献给了北京车展。
客观地看,车展上中外展品的差距在缩小,车企的气势和形象也相对平衡起来,没有以往的反差强烈,呈现出一派和而不同的平等竞争氛围,倒是来自本土的声音开始强硬起来,有了“中国车展”的特色。
然而,在欣喜之余的近距离探访中,还是觉得没有完全摆脱“秀肌肉”的竞争思维。尽管增加了不少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的新玩意以诱人眼球,但仍旧还是以传统汽车为主,离真正意义上的定义汽车新生活的内容似乎还是较远,纸上谈兵的多。不过,车展上“汽车革命”的味道正浓,火药味弥漫了整个展馆。如地下的岩火在奔突。
定义汽车新生活。这是一个很纠结的敏感话题。车展现场抽样调查显示,人们还是习惯于对传统汽车的依赖占多数,对“未来汽车”充满好奇的居多。原因不外乎对传统汽车靠谱的深信有关,对于“未来汽车”的不确定性心存疑虑。
事实上,即便是一夜之间“新能源”迭代了“传统”,汽车真的被重新定义还未必适应。毕竟这是改变驾驶习惯和配套体系的大转换,涉及的领域很多,深层次的核心焦点还是汽车秩序的重建。故有人说,汽车正在进入一场痛苦的革命。不是汽车要变,而是时代要求汽车在变。毫无疑问,这是互联网催生的机遇和狂欢。
毋庸置疑,踏进展馆,迎面扑来的有不少新的气象,也有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是自主品牌的高调,除了发布新车型外,还有企业战略和文化战略的发布;其次是汽车外资品牌大秀企业实力和态度的表白;再是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各车企的动作和行动展示在暗自角力。这也就使得北京车展成为“世界上最精彩的车展”的真正原因,带来的不止是人气,还有勃勃生机。这也是境外车企为之羡慕和垂涎的市场。
总之,经历了40年的汽车改革开放的中国汽车产业终于有了底气,庞大的市场支撑和消费升级,使得这个产业在历练中变得从容和强硬起来,开始直面外资品牌,有了主场意识。
相比之下,外资汽车显得滞后而力不从心。据报道,本届车展亮相的新能源车多达174台。其中,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新能源车占124台。
本届车展亮相的新能源车多达174台。其中,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新能源车占124台
然而,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过度演绎下,又不得不让人眼花缭乱,陷入似是而非,不知所措的困惑。比如对自动泊车的神奇渲染和“脑控车”的夸张显示,以及远程遥控汽车的所谓“黑科技”应用,尤其是对汽车自动化和智能网联的数字化炫耀等,似乎在暗示汽车的属性在改变。
事实上这些带有科幻色彩的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是否实用或转化为新的功能配置等,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奇,诸多的不确定性在有待观望。而汽车的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是否就是定义汽车新生活的内容?显然本届车展为此在做积极的诠释,而厂商也借此平台用最现代的技术演绎,淋漓尽致,无所不及。可谓山雨欲来,扑朔迷离,如过江之鲫,惊涛怕案。
点评
如果从产业的角度看,“巨大的产业变革将使汽车文明焕然一新”正在浮出和兑现。而由此产生的全新竞争格局的大幕业已拉开。行业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
这一切催生的机遇都将拜互联网所赐,是它撬动了包括汽车在内的每个产业发生了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重要的不仅是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改变自己,关键是要参与和重建汽车新秩序的角逐显得尤为重要。汽车的希望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