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好书连载    电动车能否“弯道超车”?

电动车能否“弯道超车”?

颜说:新能源汽车的厮杀将不可回避,表面看是技术竞争,但背后则是对未来市场控制权的争夺。

微信号:HEYANYUECHE

凡是观看过今年在深圳举行的世界电动车展会的人,对展会超乎异常的热闹和涌动的参与热情 ,以及对未来市场前景释放出来的不同期待的信息想必会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在激情被点燃之后,普遍的感觉还是一个表象的盛宴,却难掩潜藏的尴尬和困惑。

尽管这是难得火爆的场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但还是有点难以理解,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过,最直接的提示就是电动车带来的是巨大的商机,还有产业战略转型的出发点基本一致。小小的电动车展,4.5万平方米的展台面积却聚集了350家厂商,国内外汽车厂商争先恐后挤进展会,深怕被遗忘,说是个擂台,其实就像个林子,现在大了(吸引了国内外汽车厂商踊跃参展),什么鸟都有。冷静的观察者们对此评价,"这是一个乱象丛生却活力四射的会展",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电动车是鱼龙混杂,难辨良莠,倒是像湖面上漂满了葫芦,但未必都是船,加上看客多于展品,在提供不少信息的同时,也在提醒,"一哄而上的电动车"会带来什么?

中国的电动车研发可谓一夜梨花开,像是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眼花缭乱。这就困惑了。以前很少有人问津和涉足,现在几乎整车企业都卷入了这场研发大战,与汽车不搭边的也介入了,冠以不同叫法的电动车层出不穷,而都声称"突破"和"创新",这就不得不引人关注。于是,电动车爆出冷门,一下子被催生出个热门产业,似乎已呼之欲出既成事实。

在此次展会上,大家熟悉的"弯道超车论"再次得到了印证,不设门槛的展示,成了草根的狂欢与权威的对垒,虽是百家争鸣,但也无章可循,这就难以界定和判断。但有些车企表示,他们要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信心依旧勃勃,而有些企业甚至带来了用手工敲出来的电动车,声称"20分钟充电即可行驶300公里",颠覆了常识,使人匪夷所思。故有人掀开后备厢一看,整车一半被电瓶所占。内行人说,现在不少所谓的电动车尚未摆脱"电瓶车"的概念和束缚。

这就使人想起,在今年日内日瓦车展上展出的一辆"都市绿色电动车"奥迪A1 e-tron,市区续航里程也不过50公里左右,长距离行驶要依靠"增程工程"(通过补充电能技术)来完成,实车试验也不过是200多公里。380伏锂电离子充电蓄电池的额定功率为12千瓦时,有96个菱形电池组成,重量不到150公斤。而配备了蓄电池组的整车重量仅1190公斤。

凡是试驾过电动车人就会有对比体验,会问相关参数和技术来源及整车重量等,在实车面前即便是不懂技术的人试驾一下也能分辨出个差别。不过,现在国内外的电动车都处在试验阶段,成为产品的也不多,不过,在未来几年里,其市场化的步伐加快是事实,而且有的已列出了商业化生产的时间表。比如,奥迪首款纯电动车在2012年就要量产,上市销售等。

所以,处在电动车市场化破壳的前夜,出现"电动车热"并不非偶然,其潜在的市场诱惑对谁都是一次机会。问题是,面对巨大的商机你准备好了吗?是否有这样的技术储备介入此市场?但纵观当下中国电动车研发的现状,有人一言以蔽之,斥之为"大跃进",急功近利的浮躁。见多识广的媒体,更是对所谓的"弯道超车论"提出了质疑,怀疑持此论的一些厂商是真不懂还是假装不懂?随着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其复杂程度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要比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门槛还要高。专家们认为,目前国内电池技术没有原创,又没有人肯从头研发,总想走捷径,成本高,可靠性差,在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就使劲地把电动车往市场上推会有很大的风险。

"电动车,首先是汽车的概念。"国外研究者认为,作为电动车不能对现有的汽车功能有所减弱,同样需要强劲的动力和驾驶的乐趣,要有操控感。否则就没有优势,替代不了或超越传统的汽车。其次,要采用清洁电能,而不能产生新的污染。再是使用的方便性,成本要低,能消费得起。对于这样的标准,电动车上路才有意义,但对汽车产业来说,不仅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全新技术路线的战略转移,显然,进入门槛并非简单的"弯道超车"理念就能过弯。

严峻的现实表明,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所为的车企一般都是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中的领先者,同时在促进产业转型方面早就未雨绸缪,做好了技术上的战略储备。近年来,为了迎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汽车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有所动作,不仅推出了已经商品化的混合动力车,还组织媒体试驾电动车,展示燃料电池车等,传播他们的商业化企图和战略主张。所以,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厮杀将不可回避,表面看是技术竞争,但背后则是对未来市场控制权的争夺。而由此引发的电动车热,看来仅作议论还远远不够。

(首发《东方早报》|2010-11-18)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丰马”天作之合,能否改变全球燃料电池格局?

    在全球纯电动和插混轰轰烈烈的当下,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对不受追捧。而随着在全球燃料电池领域技术领先的丰田和宝马结盟,这将让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加速。

    0 ¥ 0.00
  • 十年了,蔚小理过得怎么样?

    作为国内第一批新势力车企的代表,蔚来、小鹏和理想总是充满了看点。

    3 ¥ 0.00
  • 开着“方盒子”胜达,去对话“诗和远方”

    为什么要去远方?因为远方不仅是代表距离的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拓展和充实。我们常说”诗在远方”,是因为诗是一种觉悟,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蜕变。“诗和远方”常常被一同提及,因为,人需要与伟大的灵魂对话,从而找到真正的自己。

    6 ¥ 0.00
  • 计划关闭德国两家工厂,大众嗅到了什么危机?

    大众计划关闭德国本土两家工厂的消息,在德国乃至全欧洲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不仅关注关厂和裁员能否顺利推行下去,也对已经显露疲态的大众如何在欧洲市场持续发展心存担忧。

    26 ¥ 0.00
  • 媳妇熬成婆,赛力斯要当余承东的“老板”?

    在华为宣布将旗下车BU业务单列成为华为引望之后,引入外部投资成为引望的当务之急。作为华为产品力全年扶持的赛力斯的入股,格外引人关注。不过,除了阿维塔和赛力斯之外,暂时还没有传来其他车企入股引望的消息。

    27 ¥ 0.00
  • 被欧盟高税率挡道,上汽全球化之路变得崎岖

    近日,国内多家车企陆续公布半年报。作为曾经长期国内车企龙头老大位置的上汽集团,由于旗下合资公司表现哑火,财报数据并不亮眼。而随着欧盟关税落地,上汽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大。

    14 ¥ 0.00
  • 帕萨特趁“热”打铁,上汽大众拿出压箱底的货品

    从乘联会公布的8月不同派系零售销量市场份额来看,“此消彼长”的局面已愈演愈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达66.9%,再创新高;反观德系和日系,同期销量份额分别下跌至13.8%和10.3%,再创新低。尽管如此,自主厂商和新势力仍然觊觎着合资存量市场,对合资版图的蚕食也始终未停,合资厂商感受到了入华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祭出压箱底的产品。

    0 ¥ 0.00
  • 蔚来摆脱“苦道”走向“乐道”?

    近日,蔚来汽车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蔚来汽车第二季度营收174.5亿元,同比增长98.9%,其中,汽车销量,业务收入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18.2%。净亏损为50.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亿元。作为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巨头之一,蔚来汽车的发展历程可谓相当坎坷,随着子品牌乐道发布,蔚来汽车开始走“上坡路”?

    7 ¥ 0.00
  • 宁德时代能执固态电池牛耳吗?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电池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地位不容小觑。而作为电池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固态电池的进展如何?

    8 ¥ 0.00
  • 沃尔沃为何要留住插混?2030年想要100%靠纯电不现实

    在调整电动化战略的跨国车企的名单中,最近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沃尔沃汽车正式对外官宣了其将放弃之前承诺的2030年只销售纯电动车的承诺。插电式混动车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在沃尔沃的车型“型谱”中占据重要的角色。

    8 ¥ 0.00
  • 领克回归豪华,再立潮头

    纵观当下不少新车,能真正标榜原创还是需要一点勇气和担当。这不是技术和能力那么简单,而是审美和认知的价值取向,事关产品形象和对品牌的尊重。没有原创谈何格调?当中国汽车有了格调才会受到尊重,我们的汽车产品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5 ¥ 0.00
  • 搭载“L4自动驾驶”的极越07,是真实力还是作秀?

    极越汽车旗下的第二款车型——极越07量产车已正式下线。8月28日,端到端AI智驾发布会将这台车型再次推上智能汽车舞台。极越汽车方面在发布会上称,极越07将搭载先进的AI智能驾驶系统,支持车辆在不同场景下的自主驾驶与智能决策。声称L4自动驾驶赋能家用车的极越07是有真实力还是在作秀?

    1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3-13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