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新能源,5G才是中国车企更好的弯道
撰文|张 弛
2019负增长基本是个大概率事件,车市寒冬可能有增无减。传统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促使更多的车企希望通过智能网联赋能汽车自动驾驶能力来实现差异化竞争。在无人驾驶领域,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最底层的代码编写,到控制芯片技术再到整车集成一块,外资车企巨头都对我们建立起了巨大的领先优势。无论是国外的互联网公司的Uber、Waymo还是传统的通用、福特等,目前都已经有了在路上实测其L4 级别无人驾驶系统的案例。而我们自主品牌受到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不少方面的制约,差距较大,除了百度的阿波罗平台外,鲜有能够上各大无人驾驶技术排行榜的车企。
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来说,当前最大的障碍并不在于技术层面的挑战,可能是在成本控制上。为了保证安全性,大量昂贵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都让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非常遥远。汽车是一个需要通过大规模量产来摊薄成本的行业,如果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只能停留在豪华品牌上,那这项技术的前景势必堪忧。
要解决无人驾驶成本高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互联,将原本需要传感器探测并判断做出指令的过程,简化为车与车的直接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系统的反应时间以及对高精度传感器的依赖,更能大大提升车辆的行车安全。但要实现车辆互联,依照目前4G网络的传输能力就有些力不从心,有了5G技术,更大传输容量以及更快传输速度就会让车辆互联变得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那么,为什么5G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相比于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纯电动车领域,我们缺乏在电池领域的核心供应商,更是在涉及电池基础的物理化学研究方面相比国外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所以在纯电动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将在国外车企巨头回过神来也大力投入纯电动领域之后,变得优势不再。
但在5G领域,我们拥有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不少全球重量级的技术领先供应商,其中华为是全球范围内拥有5G专利最多的企业。此外,国内在5G商业化部署的道路上遥遥领先欧美国家,由国家主导的在基础设施领域,我们拥有大量的投入,未来会比欧美国家更快地进入全面商业化应用5G时代。中国政府通过搭建国家层面的5G平台推动工业4.0和整个物联网发展的决心之大,是当前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具备的。由此带来的在智能化汽车基础设施标准以及相关标准规则方面的突破也会让国内车企受益。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虽然我们自身的技术积累不够,单兵作战能力不强,但是有国家在5G领域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以华为为代表的通信类企业,一旦未来可以抱团联合作战,我们将拥有外资车企所无法具备的下一代无人驾驶和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由此可以建立起对外资车企在这些领域的代际优势。国外车企则大多受限国内的研发中心普遍没有研发能力,而不得不放慢或者推迟5G相关技术应用在国内的测试。
主机厂之外,5G还将成为BAT和车联网公司全球竞争的利器:
凭借着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以BAT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国内消费者使用习惯经验的研究成果,并在资本的支持下,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巨头。在5G时代,更多满足消费者使用偏好的应用将会推出,使得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为全面的车联网服务,并通过车联网成为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中的重要一环,由此将带来对于汽车在出行服务工具之后的再一次重新定义。
此外,未来包括斑马智行在内的第三方车联网服务提供商也将强势崛起,通过更多5G领域的实际操作经验的累计,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而依照当前披露的新闻,相关领域的国内同行,则将仍然奋斗在4G领域,同时在呼吁所在国政府为5G高昂的基础设施投入的道路上奔走。4G与5G在消费者体验方面将存在天然之别,很多基于4G设计的应用,需要用5G的思维来重新设计使用。所以不仅是我们的整车厂,相关的车联网服务技术提供商以及其他上下游供应商也可以在这个中国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去与外国竞争对手一决高下。
禾颜阅车点评:
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带来的包括在5G基础设施以及标准建立方面的领先优势,主动和包括华为在内的跨行业企业合作,尽早应用部署到无人驾驶以及车联网领域,让我们的车企真正找到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未来也可以向全球输出我们的5G产品、服务、乃至5G标准。5G时代,我们是主场作战,但中国车企准备好了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