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汽车转型是“道”还是“术”【改变格局】
撰文/王道军
汽车曾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西方世界高调起步的代表性发明之一,它颠覆了人类文明行进的速度与动力。直至21世纪初,围绕着汽车的创新话语权和主动权始终盘桓在西方发达国家。
1956年7月第一辆国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我国的汽车工业由于历史原因起步较晚,直到1956年7月,第一辆国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才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
经过60余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骄人成就,但由于先天不足,在科技、制造等方面始终难以出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内消费水平的节节攀高成就了很多国外车企销量猛增的红利期,这些国外车企在中国市场培养了深度的品牌认知和忠诚度。与此相对的是中国车企始终徘徊在低端领域,无论是品牌还是质量都难以获得本土市场的认可。
中国国内消费水平的节节攀高成就了很多国外车企销量猛增的红利期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机遇总会眷顾那些积极精神与时代胆识的兼备者。21世纪初,作为拥有全球最大汽车消费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及中国品牌汽车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各路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涌入。
过去几年,自主品牌表现突出,同比增长高于行业同比平均增长,市场份额有所提升。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占全球汽车产销量的22.33%和20.80%,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2010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2901.54万辆,同比增长3.19%;全年累计销售汽车2887.89万辆,同比增长3.04%。2017年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纪录,并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
世界汽车的轴心在中国。“不在中国成功,就在世界败北”,“得中国者得天下”,业已成为国际汽车界的共识。
眼下,中国科技企业已经开始在以互联网为主题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快速前进,在国家战略的主导下,在科技创新与思维创新的加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吹响了汽车工业创新战略的号角。
科技部部长2018年2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在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进入三跑并存、领跑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201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了70.9%。
随着市场地位一年比一年重要,以及在新能源、智能化、共享化等领域的较早布局,拥有近3000万辆销量的中国汽车市场有着足够的底气改变游戏规则,以满足当前做强中国本土车企顶层设计的需求。中国汽车工业以此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电动汽车悄然崛起
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制高点。在这一领域,世界各国都在力争。
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
2016年,世界多国发布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最早的是挪威和荷兰,率先宣布到2025年禁售传统燃油车;接着,德国宣布到2030年、法国宣布到2040年、英国宣布到2040年禁止销售传统柴油车和汽油车,印度也宣布2030年要淘汰全部汽油车和柴油车。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作为全球最有实力的燃油车生产国,其内阁提议,要在2030年禁售传统燃油车,这引起了全球业界的轰动。
与此同时,国际汽车巨头也集体快速转向新能源汽车。沃尔沃宣布,到2019年每辆车上都将装上电池;而林肯、捷豹、路虎也已宣布旗下的所有车型要全部进入电动化;大众早先表示,到2025年要出台30款新能源汽车,同时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到300万辆。丰田原来主要看重混合动力,在2016年11月也成立了专门负责纯电动汽车设计和开发的部门,由丰田章男直接领导,计划到2020年建成并完善纯电动汽车的生产体系。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在未来5年要投资45亿美元用于研发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将有13款新能源汽车面市。此外,奔驰也郑重宣布,将在2022年之前全部停产停售传统燃油车,未来将只提供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版的汽车,再增加50个全新的电动汽车车型。
中国在这场全球竞争中的步伐并不慢。2001年,中国开始支持电动汽车研发,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多部门合作向市场推广应用,特别是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并动员全社会建设充电设施,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
从政策层面,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大力助推电动车的销量,为电动车的各生产企业提供大量的补贴,其金额已占到车辆零售价的50%~60%,同时购买电动车的车主们也无须支付针对本土汽车征收的销售税。
此外,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还会为购车用户提供额外的购车激励措施,包括免收车辆登记费、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电动车充电设施网络并推动其建设。
政策层面,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大力助推电动车的销量,为电动车的各生产企业提供大量的补贴
企业层面,有大量企业开始投巨资参与研发。以中国最大的车企上汽集团为例,到2020年,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投入将达200亿元人民币。上汽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在插电强混、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技术上三条路线并进的公司,通过十年的累积,形成了具有领先水平的核心零部件体系,并正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下潜、拓展。这些技术的掌握为上汽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奠定了先行的基础。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集团,其在2018年2月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德国车企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而电动车业务的合作意向主导了中国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和德国第一大豪车生产商达成收购协议。
有熟悉吉利战略的人士称,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是渴望接入戴姆勒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并希望在湖北武汉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在电动化上,戴姆勒一直比较激进,具有深厚的技术能力。它计划未来在电动车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除了对电动车制造进行投资以外,还将额外投入10亿美元资金用于电池产品的生产。吉利集团曾公开表示,从2019年之后,沃尔沃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部装配纯电动发动机或者混合动力发动机,以顺应从传统燃油驱动向电力驱动的转变趋势。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9.4万辆,销量为77.7万辆,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
而在此前的2017年6月1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于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2017年8月29日,雷诺日产与东风新设立合资公司,在出资比例方面,东风为50%,雷诺和日产各出资25%,共同开发纯电动汽车。
政府帮忙,车企努力。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9.4万辆,销量为77.7万辆,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而按照计划,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电动汽车的产量提高到200万辆。因此,美国老牌财经杂志《福布斯》认为,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动全电动汽车的生产,并大规模投放公共充电桩,有望成为首个全电动车国家。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车企已难觅外资身影,自主品牌占据着主要份额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托尼·希巴于2017年4月发表了一篇《反思交通运输2020—2030年》的研究报告,对未来做了一些预测:未来若干年将是电动汽车的爆发年,从成本曲线看,到2025年所有新车都将是电动汽车,凡是靠轮子行使的机械都将是电动的,因为它的运行费用只有燃油机械的1/10。就是说到2025年,全球将不再销售汽油和柴油轿车、大巴和卡车。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车企已难觅外资身影,自主品牌占据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份额。然而,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起步虽早,但是优势依然薄弱,后续依然任重道远。
抢占智能化“风口”
很多年前,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说,汽车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这几年,他改口说,未来汽车一定是四个轮子加一台计算机,然后加上一大堆电池。这个表述够直白,直指智能化和电动化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而这也代表了中国车企对未来的判断。智能化,牵动着很多中国车企的变革之路。
智能汽车是产业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研究起草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认为,汽车工业转型时不我待:汽车将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逐步转变为系统操控的智能产品,智能汽车是产业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已经占据先发优势。但在体制机制上,中国也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通过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有利于配置发展资源。
眼下,百度、科大讯飞、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成为车企抢着合作的对象。例如,广汽集团就和腾讯展开合作,在汽车的前端和后端展开定制化开发,广汽未来上市的车型都将搭载双方共同开发的车载智能网联终端产品。
而腾讯专门打造了下一代智联网汽车解决方案“AIinCAR”,搭载这个系统将打通人车交互、车内社交、车主账号等车联链条。上汽乘用车同样也选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合作,上汽和阿里联手打造了YunOSforCar系统,可提供车辆信息显示、倒车影像,并用卡片式操作界面进行展示,这是一套完整的人与汽车之间实现高效沟通的互联网智能车载操作系统。吉利也通过博越站上传统汽车向智能化、互联化转型的“风口”。
中国品牌智能化水平已整体超过合资的中档品牌,部分已接近高档品牌
2017年12月,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要着重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并且未来将着重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实现率先突破:支持车辆智能计算平台体系架构、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辆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构建软件、硬件、算法一体化的车辆智能化平台。
2017年,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联合汽车数据工场发布首届汽车智能化指数排行榜。根据这个榜单,中国品牌汽车强势胜出,其智能化水平已整体超过合资的中档品牌,部分已接近高档品牌。
而按照计划,我国将进一步完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一体化智能转型,实现人、车和环境设施的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形成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交通、能源、环保等融合发展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到2020年,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在价值链中的比例将达到45%以上。到2025年,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在价值链中的比例将达到55%以上。
共享化飞速进步
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不仅汽车变了,消费汽车的方式也在变化。
北京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和共享经济的逐渐兴起,正在深刻地改变消费者的需求和日常出行的方式。网约车、共享汽车等新型出行服务平台,在提供通勤、接送、购物等各种场景化服务的同时,已经显著改变了新一代消费者的出行理念。人们驾驶汽车正在从重拥有转向重使用,人们解决出行需求正在从“掏钥匙”转向使用手机。无论是日常通勤或是郊区游玩,消费者正在逐渐接受以共享的方式获得更高效、更经济、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80后、90后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成为汽车产业消费领域当中的意见领袖
此外,传统的纯交通工具的汽车时代正在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移动空间时代。在电动化时代,汽车将摆脱固有的独立交通工具属性,化作智能储能单元,与整个家居系统、电网系统实现能源交互。在智能化时代,汽车将不仅具备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还能通过人机交互等智能技术打造出主动服务消费者的最优驾乘体验。在网联化时代,汽车将演化为移动互联的终端,成为一种集车内网、车际网、车云网为一体的V2X宿主。
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也认为,80后、90后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并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和标志作用,即成为汽车产业消费领域当中的意见领袖。消费者的关注点和消费方式发生变化,使得汽车产品从原来简单的功能性汽车,变成验式的、互动的、共享的高颜值汽车。汽车消费的迭代速度也在加快。“在2000—2010年,不少国外车企品牌国产化产品,七八年才更新换代,而最近几年变成三四年就更新换代,也许未来会更快。”
共享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短租共享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欧美国家,并于2010年后在中国市场起步发展。截至2016年初,汽车分时租赁有30余家上规模企业,市场总车队规模约为3万辆。整个市场仍然在以超过50%的速度飞快发展。
面对这一历史性趋势,中国车企正在积极应对。2018年2月,上汽通用宣布,将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正式推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共享服务。此前,北汽、首汽、吉利都已经开始了在共享汽车领域的布局,甚至包括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品牌也都开始了自己的共享汽车项目。而后,摩拜、美团、滴滴等此前在共享出行领域积累了经验、资本的共享商业模式运营者也将触角延伸至共享汽车。
2018年初,一汽轿车连发三份合作公告,宣布分别与贵安新区管委会、贵安新区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贵安新区新特电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生产框架协议。三份公告背后,是一汽轿车借助与摩拜出行等企业的合作开始进军共享汽车领域。
而上汽集团则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司———环球车享,其网点覆盖了国内60个城市,每天平均2秒处理一个订单。
在中国,出行是共享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被视为下一个独角兽行业。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中国当下汽车产业形势的重要判断。对中国汽车而言,这是一个新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兴起又给中国车企超越外资提供了机会,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正当其时。这是一条在挑战中不断淬火的道路,这也是一条在创新中不断突破的道路。
目前,中国车企的历史任务已经确定:中国品牌汽车的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品牌认可度、产品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到2020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商用车安全性能将大幅提高;到2025年,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产销量将进入世界前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如今,无论是互联网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化汽车等,中国汽车以创新的姿态和敏锐的动作走在了世界同行的前面,展现出勃勃生机和驾驭能力。
主编点评:汽车转型需要“道”的支撑
在汽车增长终于出现放缓迹象时,人们意识到汽车的转型迫在眉睫。从已有的动向和趋势来看,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高歌猛进正当时。当然,这些切实的需求和现实的诉求表明,汽车的转型已然拉开帷幕。这也是世界汽车为之惊讶不已的原因。
不可回避,这是一场革传统汽车命的转型,谁也绕不开。其中汽车电动化尤为突出,成为汽车下一个风口的迭代已然清晰起来。尽管质疑不断,还是如过江之鲫,势不可挡。对此现象,有人说,这是介入未来汽车圈层的门槛。当然,这也有无形之手在推动。由此,中国汽车新能源化已然影响世界汽车格局既成事实。
此外,互联网汽车的问世,令合资品牌和世界汽车措手不及,等他们反应过来,中国的本土汽车借助此优势已经开始“翻牌”,领先一步市场化,占据了主动。尽管国外汽车大老用智能化和无人驾驶炫耀其高端和尖端,但远不及智能互联接地气。
面对这样的现实,欧美的汽车优势正在稀释,其中心地位也开始动摇。其原因不外乎尚未意识到世界汽车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即中国由过去的需求变为现在的诉求,继而从过去的“接受国”到现在的“轴心国”的地位转变。由此看来,汽车竞争光靠“术”还不够,还需要“道”的支撑。所谓汽车的新“四化”,不就是一种“道”的前瞻?
--撰文/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作者王道军,资深财经媒体人,从事多年汽车行业报道。曾先后在《上海国资》杂志社、《东方早报》、澎湃新闻、蓝鲸财经工作,现任蓝鲸财经总编辑。本书全文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下期预告:上海创新港能否成为“汽车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