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颜光明:活在“廊桥遗梦”里的旅人

颜光明:活在“廊桥遗梦”里的旅人

这对夫妇给我的印象就像“廊桥遗梦”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再现。男的喜欢摄影,女的温柔细腻。他们举止儒雅,谈吐文静。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形象一直挥之不去。这要比电影更真实。前不久我去旧地重游,重温采访他们时的情景,想寻找一些当年的印象或是遗迹,显然早已荡然无存……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自驾游兴起,露营流行,在汽车盛行的今天,被演化为一种时尚,前卫文化,年轻人热衷,中老年人也喜欢。其实,这是汽车生活的必然,也是物质生活溢出的精神诉求。相较于经济发达国家至少还是晚了二十年不止。

 

最近,在一次“旅行﹢”大会上看到十大露营榜单公布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在比利时看卡车比赛时,场地外的树林里搭建起一片片露营棚,煞是壮观,就像看露天电影。陪同我的朋友说,这在欧洲很流行,朋友和家人外出度假或是游玩这是最便捷和随意的组合。我很羡慕,倒不是因为这种形式,也不认为是时尚,而是一种精神放松形态下的生活常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汽车文明的高级化,也是让家庭架在车轮上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感受到的是一股温馨的生活气息扑鼻而来,频频回头,车轮上的幸福。

这是我从个体出行到家庭生活延伸的考察。回望中国的车轮生活经历了虚荣到回归的漫长过程,也从自卑到自信反省昂贵支出后的认知,似乎经历了一场以汽车名义洗礼的自我启蒙。

 

二十多年前,我采访过一对法国老人不远万里从法国来中国进行“环中国行”,他们省吃俭用,花光积蓄,开着自己改装的房车,兜遍中国,留恋的不是城市,而是中国的大西北,找到了心灵的慰藉,穿越是空,进行精神对话。让我至今难忘的是,他们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在用生命旅行。”当时我不甚明白,现在才体会到何为高贵,什么叫精神诉求。

 

日前,翻出这对夫妇寄给我的信和他们拍的照片,我请好朋友刘美兰女士帮忙翻译(见译文),还特地去了一次他们曾在上海露营的“奥丽安娜游轮码头”(即今天浦东杨家渡边上的码头),回到现场,往事再次扑来,思绪飞扬。

是啊,一晃又是二十余年。这是怎样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差距?

 

这对夫妇叫亚卡尔·罗伯尔, 穆斯龙·克洛德。他们生活在法国南部一个很小的城市。罗伯尔说,他干过很多工作,会手艺活,克洛德是小学教师,夫妇俩都早已过了花甲之年,平时喜欢旅游和爬山。对于东方,他们很向往,尤其是对中国有着好奇的神秘感。这对崇尚自然和探知精神的他们无疑是一种诱惑。2000年,由法国野营汽车丝绸之路旅行协会组织的“法国巴黎-北京-巴黎野营汽车旅行团”给这对老人提供了来华自驾旅行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这是真正义以上的“环中国行”(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1个市,三个月)。海外媒体称这是有史以来的壮举(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跨国房车自驾游)。

 

这对夫妇给我的印象就像“廊桥遗梦”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再现。男的喜欢摄影,女的温柔细腻。他们举止儒雅,谈吐文静。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形象一直挥之不去。这要比电影更真实。前不久我去旧地重游,重温采访他们时的情景,想寻找一些当年的印象或是遗迹,显然早已荡然无存,码头被改造成滨江大道,周边拔地而起的是高级住宅,唯有杨家渡还在,却显得陈旧而衰落,没有了往昔人车(自行车)喧嚣,渡口安静,人流稀落,空荡犹如隔世,陌生模糊起来。

 

记得我采访他们时,是坐在码头的上街沿。我们交谈很随意,轻松愉快。老人说,上海很美,并不比法国差,百闻不如一见。他们认为,中国最美的地方还是在大西北。新疆的风光令人陶醉,甘肃的壮丽难以忘怀。克洛德说,中国最漂亮的地方在兰州。我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克洛德回答道,城市的美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现代化的设施,而是它所折射出来的人文个性。也许这些地方从本质上讲还没有彻底“城市化”,尚存古朴,有原始况味,还保留着历史的“脐带”(丝绸之路)。我想,这对于每个现代人来说,不啻是心中又一个向往的“香格里拉”。

 

是的,人至暮年,更想留住光阴,更想再年轻,因为走的慢了,才会依赖汽车;因为人生太短载了,才肯花钱去看世界。罗伯尔,克洛德就属于这种,他们把时间当作生命,把旅行当作“索取”。在西方哲学里“向死而生”的理性一再告诫世人要摆脱非意义的纠缠,向时间索取生命,要有质量的存在。五年前,有人将旅行做成了汽车品牌,“以旅行,见世界”,获得了消费的共鸣,演绎为一种文化呈现。以“+”的方式破解了人之深层的欲望和诉求,试图寻找徐霞客式的活法,摆脱狭隘心理的体验。

 

实际上这很难。纵观当下的自驾游多半还是娱乐观光为主,尚未上升到“精神放牧”的程度,如余秋雨所说,“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与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罗伯尔与了克洛德夫妇就是属于这一种。为了参加这次长途自驾旅行,罗伯尔自己动手改装了一部德国大众1993生产的面包车,作为自驾房车(饭桌、灶台、淋浴、活动床等,一应俱全)。上海的8月,正是大伏天,老人热的浑身被汗水湿透,却舍不得开空调,十分节俭,吃的也十分简单,但他们却舍得花十万余元参加这次旅行。

 

我好奇地问,这是为了什么?克洛德说,“千禧年,总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环中国行’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花再多的钱还是很值的一件事。”我被这平实而朴素的动机所打动,从交谈中折射出他们的真诚和善良,知性的睿智,以及来自心底的文化支撑,厚实而单纯,无不感佩。他们说,我们是普通人,活得非常简单,喜欢自助游,没有非分之念,只是为了开心和愉悦。

 

为了此次来旅行,罗伯尔准备了最好的相机,克洛德准备好了最好的笔记本,还有改装好的房车,就像出征前的装备,没有行头,而是旅人的风尘和坚毅。看得出他们对此次旅行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实际上是在作自我挑战,正如我一位旅行家朋友所说,“旅行是一个自讨苦吃的事,要有足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我望着他们柔弱的背影,佝偻的身躯,很难想象他们身上储存的毅力和难以估摸的年龄张力。回想起来,他们这么大年纪,为何还要花钱和付出吃这样的苦,图的是什么?

 

胡适对徐霞客的旅行有过“为探奇而远游,为求知而远游”的评价。那是精神和追求。后来专家们从徐霞客的地理观、人文观、审美观、知行观中提炼出一套徐氏旅行体系观,试图定义旅行并非游山玩水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学问。一部徐霞客游记似乎就是最好的佐证,被称之为“真文字,大文字 ,奇文字”,超越了游记本身,具有科学、文学、及思想的价值。这就跳出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生命感悟,“当一个人老了,才发现他的自我还没诞生”。是啊,这就是人生观,不同的境界。

 

很久以前,上海一位徒步旅行者说过“走了八年,倒是从无知走向充实,从浮躁走向稳重,从浅薄走向高尚。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因此,在那远天之下,有我迟早要去的地方……”这就是被人称为现代“壮士”的形象,当作一种时尚新潮被媒体大肆炒作,如今早已被自驾游所淹没,代之而来的是房车露营,这也就让我想到了这对法国老人自驾房车旅行时留给我的印象,如同法国诗人沙龙写的诗“……生活吧,别把明天等待,今天你就该采摘生活的花朵。”

点评

旅行是现代朝圣,也是新的活法和时尚,或许是一种希冀或是其他,不论动机和出发点如何,能把旅行当作风景和世象来读,犹如古人所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那就开卷有益,至少能洗涤油腻,拒绝肤浅,换来眼界和见识,有了话语和辨识的能力,正如有人自嘲,“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这就是旅行和行走带来的一点意义吧。问题是,我们真的意识到了吗?抛开这一沉重的话题,我依然欣赏这对法国老人的浪漫就像活在《廊桥遗梦》里,却有着“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是那样绚烂,相互搀扶的高贵。回望当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和距离?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附 罗伯尔,克洛德夫妇的信(刘美兰译)

Claude 和 Robert JACQUARD

34 bis rue Ernest Petit

21000 DIJON

FRANCE

致 上海汽车报记者 颜光明

亲爱的颜先生,您好!

正如我们在2000年8月26日17辆法国露营车经过上海时所承诺,今天很高兴给您寄几张我们的大众车在中国路上的照片。在从2000年6月12日 到11月30日长达36800 公里的旅途中,一直表现很好。

从7月14日到10月15日在中国度过的三个月中,我们被丰富多样的景致,古城丰韵的历史,大都市的现代化所折服。

我们所到之处都能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我们的热情接待以及每个省带给我们的各种惊喜:酒店广场或学校操场上的欢迎横幅,体现各地不同生活与灵魂的载歌载舞欢迎仪式,在上海,浦江游轮夜游佐以美轮美奂的灯光秀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在西藏尤其是从昌都到那曲和拉萨之间我们要经过令人眩晕的高山道路,这可以说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壮举,我们的中国发现之旅也在这里收尾。如果说我们的小车没有太受罪,那些大型的露营车却遇到了很多困难。感谢向导为我们想办法修整路面,大家都得以安然通过。

由于我们已经对“全地形”冒险习以为常,我们喜欢这次在壮丽的山道上令人眩晕的冒险经历,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小小的惊恐。

借助一些照片我们给朋友们介绍我们的经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喜欢中国。我们非常希望更多的中国朋友能来了解法国,并能受到我们在中国受到的同样的热情接待。

 

祝好!

2001年1月8日

Claude 和 Robert JACQUARD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上汽“破壳”:坚守DNA,重塑新灵魂

    对于“曾经不想把灵魂交给别人”的上汽来说,这场活动可以说是上汽经过阵痛、思考、自醒到重新出发后的一次宣言。虽然这只是车展前一次普通的“之夜”活动,但对上汽来说,这是一场“地理+心理”的双重主场秀,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传统汽车企业借此活动在主场向业界宣告,上汽正在“破壳”重生。

    0 ¥ 0.00
  • 现在“出海”,理想汽车能找到“理想”的海外市场吗?

    理想汽车正在加码海外市场。在中国车企已经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当下,以及面对国际市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理想汽车能吃到海外市场的红利吗?

    12 ¥ 0.00
  • 车展为何诞生于上海?

    回望历史,瞭望未来,不论是汽车,还是时代,我们似乎又来到了新的历史关口,无不为今年的上海车展充满期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家都坚信,汽车在当下仍旧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11 ¥ 0.00
  • 门外汉搞不定,这两家车企不约而同让老将回炉

    近日,车企人事变动频频,沃尔沃汽车全球CEO骆文襟(Jim Rowan)和乐道品牌总裁艾铁成的离职较为引人关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些车企高管之位难以坐热。

    16 ¥ 0.00
  • 极氪品牌的自信从何而来?

    极氪辨识度除了有别于其它品牌的内涵与外延外,还传递出拥有“灯塔型”的元素,有迹可循的创新,以及超越汽车范畴的国际化开放思维,拥抱全球化的气派和能力。从不生产无聊汽车的清醒,到提供个性化诉求的多元价值,极氪带给行业的启示不仅是产品的豪华和高端,还有非物质的共鸣和自信。如果从这样的视角看极氪品牌的崛起,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内生力,走到哪儿都会受到尊重的文化自信?极氪做到了。

    21 ¥ 0.00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23 ¥ 0.00
  • 尹同跃用四个“最”字概括奇瑞混动,从国内到全球不客气

    凭借“小草房精神”,奇瑞不断在动力领域攀升高峰,其超能电混动力系统名字带有“鲲鹏”两个字, 蕴含“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美好寓意,而最终能否成为全球最好的混动系统,实现全球逍遥游,这是一场存在未知和变数的探索。

    0 ¥ 0.00
  • 北京越野BJ40:硬派车谋变顺应时代潮流

    “智驾平权”、“豪华平权”等一众“平权概念”被提出,一时间“追求平权”成了行业的风气,仿佛造车者脱离了“平权”就不会了造车,也有人将此称为“潮流”,视作内卷加剧时代的特产。从本质上看,这属于新营销的手段,能拉近买卖双方的距离,刺激消费。因此,当北京越野打着“越野平权”旗号推出BJ40增程版时,不难发现硬派越野的细分赛道也正在求变。

    10 ¥ 0.00
  • 宝马开窍了?360度全链AI战略加快智能化步伐

    近日,宝马汽车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推动AI大语言模型上车,随着AI大模型技术愈发成熟,宝马汽车看到希望,随即发布360度全链AI战略,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战略频繁失误的宝马能否凭借人工智能扳回一城呢?

    10 ¥ 0.00
  • 领克900直面问界M9,能否创造高端局的奇迹?

    近日,领克900正式预售,新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33万到43.5万,定位为大型SUV,基于SPA Evo大型电混专属架构开发的领克900作为领克极氪整合之后首款产品,这台车型直面问界M9、理想L9等车型,新车能否创下新能源大型SUV销量新纪录?

    15 ¥ 0.00
  • 小鹏更名背后的野心:剑指科技帝国

    当同行还在做价格肉搏时,小鹏汽车已悄然架起"天地"一体的科技矩阵。前年还差点掉队的小鹏,经过一年来的调整,力压理想、小米等实力玩家,在今年前2月成为新势力的销量榜一。与此同时,小鹏做出更为大胆的决定:改名。改名背后,是"车企"到"科技集团"的跨越,是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化生存模式的新尝试。何小鹏的赌注很明确:要么用技术复用构建万亿生态帝国,要么在多线作战中耗尽最后一颗子弹。

    15 ¥ 0.00
  • 一则招聘信息泄露了自研芯片行踪,奇瑞剑指何方?

    国内车企自研智驾/座舱芯片行业正在兴起,现在这个阵营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奇瑞汽车。为什么国内车企前赴后继、排除万难、投入重金研发智驾/座舱芯片?

    14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3-03-20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