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丰田电动车为何被看好?

丰田电动车为何被看好?

在这百年不遇的大变革年代,丰田的姿态无疑是代表了一种改变的力量,而且正在撬动世界汽车格局的变化,它所主张的电动车普及,正是产业转型的基本理念和方向。选择中国作为电动车元年的起始点正当时,符合现实之需,时代之唤,潮流之趋。

微信号:HEYANYUECHE

【导语:在这百年不遇的大变革年代,丰田的姿态无疑是代表了一种改变的力量,而且正在撬动世界汽车格局的变化,它所主张的电动车普及,正是产业转型的基本理念和方向。选择中国作为电动车元年的起始点正当时,符合现实之需,时代之唤,潮流之趋。】

 

撰文|颜光明、编辑|钱   蕾

 

今年,丰田把自己定为“全球电动车元年”。惊动业界,意味产业之变的大幕已然拉开。引人关注的是,这已成为焦点,即把元年启动放在中国,首次落地在三款全新电动车(奕泽E进擎、C-HR EV、雷克萨斯UX300e)上,表明丰田对进军电动车产业的整体态度,包括战略和目标在内。

此举,可谓无声胜有声。让喧嚣的“电动车热”清醒、理性、反思起来?

为什么?人们不禁要问:丰田为何把“电动车元年”选择在中国?时间为何是2020年?难道是为了销量和市场?

这关乎产业命运和选择,事关产业演变的重新认知和思考。那么,丰田如何决策,又是怎样想的,如何做的?

 

“小车战略”与“第一要务”

丰田是个不说大话的汽车公司,却善于让“产品说话”。进入中国近20年,不算最早,但属于后来居上者;规模不算大,但发展后劲大,谁也不敢小觑;发展速度不快,但产品力强,稳健持续,受到消费者青睐。从产业发展态势和技术优势及未来战略三个维度观察,无论是制造技术,还是产业转型,乃至可持续性等,诸多事实表明,丰田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引导者,还是产业转型的先导者,更是产业创新的探索者。

丰田进入中国恰逢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相对于大众在华的“制造战略”、通用推行的“速度战略”,丰田属于晚来者,没有先发优势,但丰田本着“小车战略”的思维,定位“让消费者喜爱的车”,打的是“产品+服务”的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在各细分市场表现优异,收获了消费的认可,各类车型跻身畅销之列,有口皆碑。尽管如此,还坚持“小车战略”不变,并增大小车比例,提升产销总量40%以上,在驱动方式和运营质量上堪称行业的模范生。

这是一种产业现象,是继大众和通用之后的“丰田现象”,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不同时期的特征,即“大众的制造现象”,“通用的营销现象”,如今则出现了“丰田的新能源车现象”。这是预料之中,却又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决非今日,早在十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时候。丰田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众人皆知,但谁也没有想到丰田的电动车元年居然选择在中国,这意味着百年一遇的产业巨变就在眼前,令全球汽车,西方汽车界都为之震惊,这是为什么?

首先,这意味着世界汽车的重心转向中国,如今不仅是汽车制造大国,也是汽车消费大国,中国市场事实上早已国际化;其次,在产业转型中中国是风向标,如今不仅是电动车产业已经形成规模,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销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再是,在西方市场成功的丰田把发展电动车的重心转向中国,表明丰田开始回归东方。这种变化,既是趋势,也是潮流。

“中国最重要。”这是2011年丰田章男在常熟丰田研发中心(TMEC)奠基仪式上的开场白。他说,“推进丰田环境技术的国产化研发是当务之急。”为此, 投入之大,手笔之大,力度之大,堪称外资车企在华前所未有之举。就规模而言,属于丰田全球研发体系中最大的研发中心。足以证明“中国最重要”的分量。今天看来,丰田的行动兑现了这句庄严的承诺。但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混合动力技术的重要性,还仅仅是被看作节能车,而今人们才意识到,干电动车绕不开混合动力为基础的技术,就像丰田把研发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放在一幢大楼里的寓意,这是分不开的整体概念,只是楼层不一样而已。

 

“技术空间”与“零差价”

混合动力技术是丰田的王牌。但国产化的过程有点慢,长达四年之久。外界有不同说法,也有过质疑。究竟怎样,通过丰田“技术空间”解析,化解疑团,就像当年桑塔纳国产化一样,需要在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惟有如此,才能可靠。故一经推出,丰田混合动力车成了行业标杆,成为巅峰,难以被超越。迄今为止,全球1500万辆丰田混合动力车,无一故障,国产混动,口碑甚佳。

这就是丰田。试驾丰田混动车与燃油车没差别,不用改变驾驶习惯,开车乐趣不受影响。这种神奇业已成为佳话。但更神奇的是,作为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和成本的提升,丰田在推出国产混动车时售价与燃油车价格一样,外界盛赞“零差价”,受到广泛赞赏,促进了环保车的普及。此举再次佐证了丰田的“小车战略”并非狭隘,而是一种思想和价值理念。

在丰田人的观念里,技术是为人服务的,首要的是被大多数人所能接受。就像丰田高层每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要被问到无人驾驶的问题。回答是,这项技术我们早就有了,但不能替代人,只能是辅助。丰田的务实,从不虚言,但总是暗自超前却不说。同样,当互联网汽车炒作得纷纷扬扬,丰田其实在十多年就已经推出G-BOOK,e-CRB,不仅在汽车互联早有研究和应用,而且在营销和服务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上早就进行了一场革命。在工业4.0当作先进制造技术被引入汽车业时,丰田推出的TNGA被当作精益生产方式的升级版,再次走在行业的前列备受关注。

今年6月,丰田技术空间在常熟研发中心举办,并同时举行了丰田和雷克萨斯电动车试驾。至此,这项连续举办了7年的技术活动,全面介绍并体验了丰田在新能源研究领域的成果及具体的应用,零距离地接触了从混合动力车、外插电混合动车、氢燃料电池车,以及商品化的电动车等,全方位了解了丰田新能源技术路线和技术特点。如今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已经普及。正如丰田章男所预见的那样,“如果能够走好这一步,混合动力的核心技术及其生产技术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话,不仅是与它相通的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电动车(EV)的普及也将迎来飞跃式的发展。”这一天果然来临。

 

“技术共享”与“普及电动车”

丰田在中国推电动车旨在普及,与其它车企推电动车有所不同,属于战略落地的行动,具有可行和可靠的现实需求,秉承了“丰田理念”,与以往的“小车战略”思维一脉相承,对发展电动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有技术储备,还有资源支持。

今天看来,丰田把电动车元年选择在中国并非是市场需求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战略判断,并早在进入中国之始业已酝酿,投巨资在常熟兴建研发中心就是一种战略准备,正如研发人员所说,在汽车电动化方面丰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理念上讲,在混动车上去掉发动机就是电动车了。这就印证了丰田章男所说,混合动力技术是电动车的基础。从各项性能测试和实验来看,丰田电动车技术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没有后顾之忧的产品。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在今年以“E 路,不辜负”电动车为主题的“技术空间”活动上表示,“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能够成为中国消费者喜爱,被中国社会所需要的丰田。”

在丰田战略规划中,电动车只是踏上未来的方式,丰田要实现的是“氢电共存能源管理社会”的美好愿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丰田计划到2025年,在中国推出10款纯电动新车型,并实现全球电动化车型年销量超过550万辆的目标。截止目前为止,丰田已累计无偿提供汽车核心电动化技术的使用专利约23740项,并先后与国内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及高校全面技术合作,目的就是要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与行业伙伴共同推进电动化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最近,丰田又宣布在中国投入3亿多人民币,与中国五家企业联合成立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公司,表示出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中国的合作。

 

点评

 

这些动作和目标及战略都是为了致力于电动车的普及,包括车辆研发,电池的稳定供应,以及耐久性的提升,回收再利用等。丰田表示,他们正在切实推进建立包括新型商业模式在内的体制,加大开放的姿态,广泛募集合作伙伴,与大家共同努力加速电动车业务的推进。

在这百年不遇的大变革年代,丰田的姿态无疑是代表了一种改变的力量,而且正在撬动世界汽车格局的变化,它所主张的电动车普及,正是产业转型的基本理念和方向。选择中国作为电动车元年的起始点正当时,符合现实之需,时代之唤,潮流之趋。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上汽“破壳”:坚守DNA,重塑新灵魂

    对于“曾经不想把灵魂交给别人”的上汽来说,这场活动可以说是上汽经过阵痛、思考、自醒到重新出发后的一次宣言。虽然这只是车展前一次普通的“之夜”活动,但对上汽来说,这是一场“地理+心理”的双重主场秀,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传统汽车企业借此活动在主场向业界宣告,上汽正在“破壳”重生。

    0 ¥ 0.00
  • 现在“出海”,理想汽车能找到“理想”的海外市场吗?

    理想汽车正在加码海外市场。在中国车企已经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当下,以及面对国际市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理想汽车能吃到海外市场的红利吗?

    12 ¥ 0.00
  • 车展为何诞生于上海?

    回望历史,瞭望未来,不论是汽车,还是时代,我们似乎又来到了新的历史关口,无不为今年的上海车展充满期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家都坚信,汽车在当下仍旧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11 ¥ 0.00
  • 门外汉搞不定,这两家车企不约而同让老将回炉

    近日,车企人事变动频频,沃尔沃汽车全球CEO骆文襟(Jim Rowan)和乐道品牌总裁艾铁成的离职较为引人关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些车企高管之位难以坐热。

    16 ¥ 0.00
  • 极氪品牌的自信从何而来?

    极氪辨识度除了有别于其它品牌的内涵与外延外,还传递出拥有“灯塔型”的元素,有迹可循的创新,以及超越汽车范畴的国际化开放思维,拥抱全球化的气派和能力。从不生产无聊汽车的清醒,到提供个性化诉求的多元价值,极氪带给行业的启示不仅是产品的豪华和高端,还有非物质的共鸣和自信。如果从这样的视角看极氪品牌的崛起,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内生力,走到哪儿都会受到尊重的文化自信?极氪做到了。

    21 ¥ 0.00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23 ¥ 0.00
  • 尹同跃用四个“最”字概括奇瑞混动,从国内到全球不客气

    凭借“小草房精神”,奇瑞不断在动力领域攀升高峰,其超能电混动力系统名字带有“鲲鹏”两个字, 蕴含“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美好寓意,而最终能否成为全球最好的混动系统,实现全球逍遥游,这是一场存在未知和变数的探索。

    0 ¥ 0.00
  • 北京越野BJ40:硬派车谋变顺应时代潮流

    “智驾平权”、“豪华平权”等一众“平权概念”被提出,一时间“追求平权”成了行业的风气,仿佛造车者脱离了“平权”就不会了造车,也有人将此称为“潮流”,视作内卷加剧时代的特产。从本质上看,这属于新营销的手段,能拉近买卖双方的距离,刺激消费。因此,当北京越野打着“越野平权”旗号推出BJ40增程版时,不难发现硬派越野的细分赛道也正在求变。

    10 ¥ 0.00
  • 宝马开窍了?360度全链AI战略加快智能化步伐

    近日,宝马汽车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推动AI大语言模型上车,随着AI大模型技术愈发成熟,宝马汽车看到希望,随即发布360度全链AI战略,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战略频繁失误的宝马能否凭借人工智能扳回一城呢?

    10 ¥ 0.00
  • 领克900直面问界M9,能否创造高端局的奇迹?

    近日,领克900正式预售,新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33万到43.5万,定位为大型SUV,基于SPA Evo大型电混专属架构开发的领克900作为领克极氪整合之后首款产品,这台车型直面问界M9、理想L9等车型,新车能否创下新能源大型SUV销量新纪录?

    15 ¥ 0.00
  • 小鹏更名背后的野心:剑指科技帝国

    当同行还在做价格肉搏时,小鹏汽车已悄然架起"天地"一体的科技矩阵。前年还差点掉队的小鹏,经过一年来的调整,力压理想、小米等实力玩家,在今年前2月成为新势力的销量榜一。与此同时,小鹏做出更为大胆的决定:改名。改名背后,是"车企"到"科技集团"的跨越,是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化生存模式的新尝试。何小鹏的赌注很明确:要么用技术复用构建万亿生态帝国,要么在多线作战中耗尽最后一颗子弹。

    15 ¥ 0.00
  • 一则招聘信息泄露了自研芯片行踪,奇瑞剑指何方?

    国内车企自研智驾/座舱芯片行业正在兴起,现在这个阵营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奇瑞汽车。为什么国内车企前赴后继、排除万难、投入重金研发智驾/座舱芯片?

    14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0-06-17 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