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深度    日产也要“借东风”,逆向合资潮愈演愈烈

日产也要“借东风”,逆向合资潮愈演愈烈

外资跨国车企采购中国平台正在变得稀松平常。最新有消息称,日产汽车将基于东风汽车的“量子智能电动架构”来研发日产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如何利用好这种越来越多的反向合资,为中国车企自身寻求更大的利益,值得思考。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东风汽车的“量子智能电动架构”在今年4月发布。作为东风汽车在进军智能电动车时代的主要架构,“量子智能电动架构”可谓在产品力上尽最大可能来追求极致。

 

该架构具有较高的拓展性,不仅能够支持纯电、增程和插电等多种动力形式,同时也能兼容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并涵盖从小型车到大型车等多种尺寸。在三电性能方面,基于该架构的车型,拥有1200 公里以上续航、90S 换电、800V 超级快充、5 分钟补能 300 公里、百公里 11 度电超低能耗等优势。对于在电动车领域没有太多领先产品的日产来说,使用东风的架构,不仅能够帮助日产在电动车领域快速补齐产品力的短板,同时也能够为在国内遭遇不小危机的东风日产,注入新的活力。

 

外资车企纷纷采购中国电动车平台

选购中国车企的智能电动车平台带来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主要有如下两点:

一是节约时间。对于外资车企拉说,开发一款全新的车型周期都不短,更不要说去开发一个有竞争力的纯电动平台。使用国内现成的平台,能够帮助跨国车企在最短时间内向市场投放有竞争力的电动车车型,进一步补齐自己车型矩阵空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销量,在细分市场上去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国内平台已经有量产车型,无需担心后期项目拖延的问题。

 

二是提升产品力。很多例子已经证明,中国车企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拥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入国内的电动车平台,能够提升外资车企在国内电动车车型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同时,对于外资车企同样投入大量资金在研发的全新一代电动车平台和电动车车型,国内的平台技术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指标借鉴,来制定更好的设计目标。

 

对于外资车企来说,其实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当下,包括特斯拉、福特、宝马、Stellantis甚至以后的大众,都会利用中国的工厂来生产汽车出口到海外市场。中国汽车产业链在质量和成本方面的优势的确非常大,但是如果后期能够引入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在跨国车企海外工厂直接进行生产,那对于它们建立起自己在当地市场的产品力优势将起到比较大的帮助。

 

中国车企不能仅仅着眼收入

向外资车企出售平台,能够回收一部分前期的投入。开发全新的平台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与此同时,绝大部分新势力车企都还处在一个亏损的过程中。出售平台能够为自己赚取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样就能够让自己的财报不至于太过难看。此外,通过平台的授权能够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摊薄前期的研发支出以及后期的单件成本。但是除了赚取收入外,我们还必须着眼更有战略意义的层面:

结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以大众引入小鹏的扶摇平台为例,其还入股了小鹏汽车,并获得了一个监事会的席位。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大众和小鹏已经结成了非常紧密的联系。未来两者之间可以基于现有的股权和技术上的授权关系,去达成更为广泛的合作。

 

为市场树立信心。无论是对于新势力,还是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一旦自己的智能电动车平台被大众、丰田、日产这样的主流跨国车企巨头相中,自然会给到投资人极大的信心。汽车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前期的亏损必不可少。这个时候,大部分车企都需要通过证券市场来为自己筹集足够的研发资金,此时股价将成为决定车企融资的重要标准。而如果有了大众这样跨国车企的背书,相关车企股价必然可以受到支撑,借此帮助车企从市场上筹集更多的资金。

 

进军海外市场的捷径。当下,不少国内车企纷纷在寻求进军海外市场的机会,以此来对冲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风险。但是布局海外市场是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通过技术收权,帮助外资车企在海外电动车市场获得更大的销量,对于国内车企品牌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逆向合资能否长久取决于我们自己

当然,对于这种技术授权,也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外资车企引入中国的智能电动车平台,更多还是来弥补自己新一代、更有竞争力的电动车车型上市之前的空窗期。当下,中国的智能电动车利用先发优势,的确对很多跨国车企集团的电动车形成了产品力上的代际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市场通过和中国本土车企之间的合作,确保自己在快速增长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不被边缘化是它们的主要诉求。

但是从长远来看,之前一直说的灵魂论,其实从来就没有过失过。上汽掌门人陈虹早就认识到的根本性问题,那些老资格的跨国车企集团怎么可能对于引入中国的电动车平台无动于衷呢。

中国车企要做的还是需要在研发端持续保持比较高的投入,确保自己能够对外资车企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是随着研发的深入,之后研发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一旦外资车企通过一两轮的研发在产品力上和国内车企拉平,那现在的合作可能很难再被延续下去。只有自己真正强大了,才能吸引国外车企主动上门来寻求合作,未来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交易。

 

点评

曾几何时,我们不得不寻求外资车企的帮助,通过它们的技术导入来构建合资车企的整个体系能力。但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基于对于中国政策的明确解读和充分了解,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构建起了非常明显的优势。但现在在国内是智能电动车的下半场,但是放眼全球,可能只是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如何利用当下的产品力优势,为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舞台上争取更大的利益,才是真正值得中国车企思考的问题。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0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0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2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22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0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1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9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3-08-25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