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广州车展杂谈

广州车展杂谈

广州车展历来是车企必争之地。它的包容和开放,以及务实和“民间性”的特点,在中国四大车展中属于最接地气的车展,而且品位不低,又不失国际化的范儿。2009年,大众曾雄心勃勃地在广州车展上发布“南方战略”,一度引发海内外关注的热点。此举是在向日系“铁三角”(丰田、本田、日产)发起挑战。十余年过去了,南方市场依然还是日系车的天下,德系车攻不下来的原因也是今天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关于今年广州车展,与一些友人闲聊起来还有不少感触。故问我印象如何?我据实回答,总的来看是在降温,没有以前那么热。具体来看有三个比较直观的现象。

首先,户外广告少了;其次,主流车企热情下降,某某之夜少了;再者,展馆的周边安静多了。概括起来三句话:油车遇冷,电车趋热;合资品牌失宠,自主品牌追捧;汽车无序加剧,内卷失控无度。

 

这是整体观感,也是身临其境的感受。被问及对广州车展合资企业的印象如何?我根据自己的观察直言:作为主流汽车的合资车企,对待车展的积极性大不如前,无论是投入和气势都没有以往有力度,失去了方向感。有人说这是被中国汽车突然崛起(弯道超车)打懵了,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我说,未必,原因很复杂,这是值得关注的动向。

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细节来观察:第一,邀请媒体参展采访数量大幅减少;第二,提前预热和造势减少;第三,战略调性的发布减少了。再看场馆的体验:合资品牌展出阵容和规模不小(比如大众、通用、奥迪和奔驰),也有新品推出,但重心偏于新能源汽车,但关注度大不如从前;相反,自主品牌展台无论是投入和造势,以及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际展出效果来看,无论是人气和关注度都要胜过合资品牌,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其中的原因,简单分析有这三个方面:第一,在展台设计上,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差距在缩小;第二,产品审美和融入度,吸引力超过了合资品牌;第三,展示的理念和“精气神”发生了变化。我想,这不是一二句话解释得清楚的,不过,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人们借助汽车自主的“历史意识”,似乎感觉到个体的身份慢慢被找回来了。

当然,也有涉及到网红车型的问题,尤其是被某些车企创始人和高管自吹的现象,问我怎么看?在我看来,这是暂时的,需要时间过滤,最后还得交给市场和社会去检验。不过,学费还得交,毕竟这是百年不遇的历史之大变局,谁都想试试,无可厚非,不就是折腾几下,买几个教训不就明白了的事,现在妄下结论还是为时过早。但是,对于当下的汽车乱象不止是造车的目的性值得怀疑,还有价值取向确实很成问题,这种疯狂几乎到了极度夸张的地步。当造手机的,干航空的,玩网络的都涌入造车行业时,想想不癫狂也不可能。所以,今年广州车展D区新能源汽车展馆的火爆并不奇怪,人们看的不是车,而是好奇心,汽车的异化,背后的企图和运作……

此外,对汽车的属性和审美上聊起来都有困惑,感到扑朔迷离,真伪难辨,尤其那些概念和定义满天飞,找不到北。我坦率地说,这都是商业话术,用来表演的台词。这就让我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所谓各个年代的文学定义,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现在看来这些定义的意义都不大。事实证明,有意义的还是要摸索到一条表现生活真谛的思路。

 

汽车也不例外。然而,造车“新势力”的聒噪还是有一定的诱惑力,动辄就是“软件定义汽车”、“科技定义豪华”、“场景定义设计”等,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并非如此。比如,有人把汽车智能科技吹嘘成无所不能的神器,汽车驾驶从此可以进入无人化,请问,有那么简单吗?将MPV“面包车化”,由7人座改成四人座的超级奢华,造型设计却“棺材化”,这是我们要的豪华?车展上争奇斗艳的所谓硬派SUV,个个都在相互攀比,没有不霸气,就怕不够霸得过度,这能叫阳刚吗?而“剪刀轿跑”(也称鸥翼门)盛行,看似有型,似曾相识,却无“魂魄”,找不到出处,形同“僵尸”(没有人文),试问,这样的车型还能与日常生活有关系吗?

当然,这只是闲聊,无关宏旨,但我们还是要用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汽车,既要有个性化的设计,也需要奇花异草的创新,前提是要有意义,“立文之道,惟字与义”。纵使汽车不论怎么变,也应遵循“造车有道”。否则,岂不乱套?

 

回到车展变化来看,从某种角度来讲,如今是非主流车企成了车展的“明星”,相对而言“三大汽车”并非出众,有点匪夷所思。首先,广汽集团成了本次车展的主场,不仅包揽了A区的2.2场馆,还拿出了引以为傲的产品,展台上人气火爆;其次,非主流车企集体发声,气势宏大,超过了“三大汽车”的展台;再是,无论是展示方式和效果,以及产品的技术和水平,都已超越了某些合资品牌,找到了自信和自豪。吉利、奇瑞、长城、长安、比亚迪等展台人头攒动,一方面是展台设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展示风格有亲和力,展示的不只是车,还有场景的布置,有很强的传递生活方式的意识。

 

作为最接地气的日系、韩系展台,人们关注的还是产品。比如广丰的第九代凯美瑞,在内行人看来,还是极具竞争力的车型,不仅是商品力,还有技术含量的提升,在B级车中具有代表性;其次是广本的极湃2,属于在纯电动车的新锐,表明一种态度,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顺应了当下审美的诉求。所以,日系车还是不可小觑。广州车展对于日系车而言,等于是半个主场。再比如,福特皮卡还是有其独特性,带有硬派皮卡的标志性。北京现代推出第十一代索纳塔,虽不高调,但力挺性能车的坚守,还是值得密切关注的市场动向。

 

回顾车展,在我看来,广州车展历来是车企必争之地。它的包容和开放,以及务实和“民间性”的特点,在中国四大车展中属于最接地气的车展,而且品位不低,又不失国际化的范儿。2009年,大众曾雄心勃勃地在广州车展上发布“南方战略”,一度引发海内外关注的热点。此举是在向日系“铁三角”(丰田、本田、日产)发起挑战。十余年过去了,南方市场依然还是日系车的天下,德系车攻不下来的原因也是今天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而今天则与以往不同,交战的已不再是合资车企,即所谓的主流汽车之间的竞争,而是自主品牌开始向合资品牌,即非主流车企向主流车企发起挑战,可以视为被长期打压的自主品牌开始揭竿而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外资汽车显然力不从心,已是自叹弗如,退避三舍,变得谦虚和温顺起来。此现状谁也没料到会“逆转”,且喜又亢奋,却又不免有虑?喜的是,格局发生变化,反转气势亢奋,疑虑的无非是“虚火”,不够踏实,膨胀过快,希望夯实根基,可持续地增长实力。

 

点评

汽车行业流行一句老话,打市场上广州,做品牌上上海,造势上北京,今天依旧没有改变。看好广州车展,其实就是看好中国市场。得广州市场得天下也。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小米明星车型SU7惹上麻烦,智驾接受市场“洗礼”

    当前,小米SU7销量一路走高,小米因此成为如今最红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在国内汽车圈,小米一直深谙流量之道,是公认的营销高手。不过,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把小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

    0 ¥ 0.00
  • 中国激光雷达新贵是否畏惧这份做空报告?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风头最盛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被美股市场上的一家做空公司盯上了。蓝鲸资本的指责是否站得住脚?禾赛又将如何应对?

    9 ¥ 0.00
  • 蔚来是否在为宁德时代做“嫁衣”?

    资金捉襟见肘问题一直困扰着蔚来。除了提高销量,去找新的投资对蔚来掌门人李斌来说也是要事。最近,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计划投入25亿到蔚来能源,这对于持续亏损的蔚来而言,究竟是扭亏为盈的机会,还是饮鸩止渴?

    12 ¥ 0.00
  • 期待车展,期待大众

    在中国,大众品牌家喻户晓。每逢车展,大众总以集团名义,庞大阵势占据C位,格外抢眼,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以半个主场的身份,展示其在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全球范儿。所以,最先收到邀请函并不意外,而今年的看点才是关键。不论是对于大众集团还是其他外资汽车公司,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会作为东道主的身份登场,以不同于以往的改变精彩纷呈,预示着一个中国汽车的时代大幕徐徐开启。

    17 ¥ 0.00
  • 极氪为何是中国车递给全球的新名片?

    如今,极氪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的第一品牌,并被消费者视为当下辨识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不仅有温度,还是生活的镜子。如此评价,不止是依据可量化的“外延真理”,还有不可量化的“内容真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自我身份提升的认同,有着对社会生活整体性的判断和远见,已然成为一种势能的载体。

    21 ¥ 0.00
  • 上海F1赛事为何没有汽车厂家的影子?

    汽车行业转型,不止是汽车品类,还是车企洗牌和淘汰的深水区,关键是投资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方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在加剧,消费焦虑,失去定力,已然成为一种阵痛在蔓延……

    18 ¥ 0.00
  • 踏入纯电底盘“无人区”,仰望U7欲以黑科技破圈

    以往,合资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基本掌握产品定价权。但这一切已发生变化,自主品牌重塑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了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并史无前例地突破了车市50%的防线。继大众车市之后,豪华车领域就是自主品牌下一个要占领的高地。

    0 ¥ 0.00
  • 聚焦年轻化市场,奇瑞努力成为“油电双轨”的平衡者

    尽管“油电之争”早已争得不可开交,但结合政策的博弈、车企的表态以及销量的份额,不难看出这两种驱动类型的产品已然达到了平衡,至少短时期内如此。至于那些剑走偏锋的“一边倒”言论,实质上是企业自身发展利益驱动下的片面之词,缺乏格局,难以概全。奇瑞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又在推进高质量燃油车,双管齐下,把选择权留给市场。

    10 ¥ 0.00
  • 星途揽月C-DM上演“理工男式”豪华: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2025年的汽车市场已不是造车新势力的独秀舞台,当更多的传统车企凭借过硬的混动技术向高端市场发起总攻,技术平权、智驾平权让我们看到国产高端智能车的希望,星途揽月C-DM这个有着理工男式豪华特质的搅局者,让人看到了豪华品牌对于高端定义的另一种可能性:简单不粗暴还真香。

    11 ¥ 0.00
  • 车企接连下场“造人”,人形机器人靠近我们?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位于柏林的一家生产车间引起热议,一台名为Apollo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车间完成精细操作,奔驰计划将在5年内实现机器人造车。从最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到宇树机器人表演,除了机器人科技公司在这条赛道竞争,各家车企也纷纷“凑热闹”: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14 ¥ 0.00
  • P7载着广本的精髓与梦想出征,“新家”为其披上新铠甲

    当汽车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变成快消电子产品时,当一些车企纷纷打造网红产品以及通过种种营销噱头博取流量时,广汽本田依然倔强地拒绝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市场红利,并选择以“数智·零碳”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对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通过全新的工厂和全新的产品为梦想而战。

    14 ¥ 0.00
  • 玛莎拉蒂能不能造得出爆款的小米SU7 Ultra?

    在造车新势力的倒逼下,连超豪华车品牌感受到前有未有的压力。近日,玛莎拉蒂决定取消了纯电版MC20跑车的项目。与此同时,同为跑车的小米SU7 Ultra提前宣布完成了今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中,再强的品牌也有危机感,单靠吃老本难以为继。

    22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3-11-24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