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北京车展热度为何飙升?

北京车展热度为何飙升?

今年的北京车展可谓“满川风雨看潮生”。这反映在充满不确定的内卷中叫好不叫座的流量大战中,似乎无一不焦躁不安。在生存危机的笼罩下,几乎没有一家可以置身事外,深陷其中的不仅是价格战,还有被带偏的不健康的传播营销等。车展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竞争还是在“诗外”。不过,通过北京车展热度飙升的表象,可以感觉得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内在气氛正酝酿着唯有经历生死劫后的新生才是希望之所在。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时隔四年的北京车展回来了。想必这是业内外期待已久的车展,它的吸引力早就超越了世界任何车展,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汽车看中国,中国的汽车看“北展”。

那么,今年的北京车展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一个词,飙升。如果回顾过去,车展是从“西洋镜”演变为“汽车的盛宴”和“好看的庙会”的话,那么,充斥国人的印象是诱惑和对欲望的刺激。而今则不同,汽车成了国人拉满情绪和宣泄的大转盘,彻底颠覆了西方汽车的秩序和玩法,打破边界,放大车展功能,看到了车展之外的精彩和影响力,稀释了汽车的神秘和单纯,也不再是观念和态度,而是风向和潮流。

 

可以肯定,这是火遍世界的车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改变了车展固有的模式和理念,打破了以往的看展思维和兴趣,促使关注点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车展的火爆程度,足以印证中国一句谚语,诗的功夫在诗外。这种变化和感触就像今年北京车展的主题所暗示的那样:新时代,新汽车。

这种含蓄,以规模和数据作支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当下的真实。首先,本次车展全球首发车117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0台)、概念车41台。新能源车型278台,有163场新闻发布会。其次,去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出口大国。再是,本次车展新车占比,国产品牌超过洋品牌,新能源汽车独领风骚。

 

面对中国汽车的崛起,世界汽车再也无法淡定。车展既是牌局,也是“赌场”。毫无疑问,中国汽车的制造能力与市场潜力已经影响世界汽车格局和走向,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强大攻势下引发世界汽车同行的“恐慌”,再也坐不住了。“不在中国成功就在世界败北”。过去是,现在更是,如果不跟进中国汽车节奏就无法玩下去,这已经成为在华合资车企的共识。所以,北京车展看世界,世界汽车看中国,并非空话,而是当下的选择。

 

经验告诉我们,车展的精彩在车展之外。各种之夜和新车发布,及品牌活动,都抢在车展前夕举行,密集程度毫不逊色车展的新闻发布,其特点就是可以从容阐释和“布道”,亦可充分交流和互动,当作“车展前菜”不可或缺的铺垫。所以,真正的车展在车外。最为典型的就是“大众之夜”,带来的震撼不止是新车亮相,而是全新思维的转变和行动,即将中国视为拯救自己、面向世界的战略高地,重塑大众,推出金标最佳的市场。同样,丰田两家合资企业在车展前分别推出全新赛那和全新普拉多,再次表明丰田的汽车观,在实现碳中和的前提下,提供每个人的出行自由,量产幸福。

这是动向,也是风向标,代表了在全球视野下的汽车走向和对未来的选择,其重要性既是对格局判断的依据,也是对行业洞察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讲,大众、丰田的动作和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观中国汽车风云变化的晴雨表。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敏感不比我们差,往往更客观、更理性、更具有前瞻性,事关他们在华发展的长期利益。

 

迫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压力,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产业链,以及创新和开发领域,以西方为代表的传统汽车不得不承认或放下身段开始审视并跟着中国汽车卷,顺应潮流已不可逆。这种改变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市场开打出来的结果。必须看到,现在只是热身,真正的博弈还未完全拉开帷幕。本次车展显示,以比亚迪、吉利和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业已跻身主流车企,受到关注度和追捧已远超合资品牌。值得关注的是,以小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的营销气场犹如狂潮般席卷汽车界,波及社会,带动了车界大佬们纷纷下场,掀起了“老板秀”的热潮,远胜明星代言,首次将汽车代入追逐流量的竞争时代。

这种变化也不可避免地蔓延到本次车展中,成为今年北京车展新的现象,而且,首次对“人”的关注度超过了对车的兴趣,看点也随之转向汽车智能和AI。比如非汽车大佬介入汽车的疯狂,以个人的影响力带动汽车流量飙升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度,已然成为网上热议和车企的热门话题,要比推出一款新车争议性还要轰动,其深层原因除了改变了对汽车认知之外,还在汽车观上做了新的梳理。此外,从油电演变出来的,以多元动能驱动的智能汽车,实际上正在跨越传统与现实而产生的汽车新物种,称其为新汽车看来并非偶然,而是新旧汽车分野转型的新标志。

 

置身狂热的车展媒体日现场,短短一个上午,跑了1万7千多步,相当于12公里左右,从E馆到W馆,走马观花,穿梭与展台,到处是人,到处都在赶场子,到处都是“堵塞”,到处能见到非汽车媒体,场馆外还有很多没通过审核的“媒体”在候场。这种场面世界五大车展没有,中国车展有史以来也没有过,如此高的热度背后是什么?

北京车展飙升起来,这种形容和描述未必准确,但车展的人气飙升要远高于新车热度这不会骗人,亲身经历,爆棚的是人,而不是车。这是奇观,竟成了看点。比如,车界熟悉的大佬和掌门人争相露出,高调拜访,弹冠相庆。彼此捧场,台下踢脚,犹如演戏,场面的默契似乎都有剧本,各带耳麦,信步走来,有备而来,等着观众追剧。不甘寂寞的,还有曾经的相关高层和升迁的大佬们也纷纷现身车展助力加温,拉满媒体选边和造势,尤其是新势力拉动新媒体将车展推向社交网络,产生泼天流量溢出,抢走了车展的风头。

对于这种现象,专业媒体发声,“希望汽车大佬们,能够保持一份冷静,不要过于被短期‘潮流’裹挟。”告诫他们不能失掉自信乱了分寸,切回到长袖善舞的思考之地,将流量明星这样的事,交给属下去做。迫于内卷压力加大,老大亲自下场拉流量。有人调侃,“这是某某后遗症,骂死营销,累死老板”。催生浮夸之风蔓延,竞争变成了“口水仗”,没完没了的互黑和嘲讽,但又在车展上握手言和,上演“兄弟情”的假象,犹如儿戏。极度搞笑的是,非汽车人士红衣男还窜到车顶做了滑稽表演,个人秀更是火爆出圈,吸引大批粉丝追星,跟着全场跑。保安开道,随从尾随,涌来涌去,就是为了作秀留个影。

 

相信这都不是车展的主体,跟汽车娱乐无关,与八卦也无涉,倒是与文化思潮和智能互联有关,反映了当下汽车转型的瓶颈在困惑和迷乱中亟待破局的焦虑,而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汽车飙升有热度却无力度的尴尬,不仅苍白,还滋生了不健康的汽车生态。与以往车展不同,人们关注的已不再是品牌的差异,产品等级的区分,还有出身的高低之别,而是在寻找文化与自我的诉求,以及驾驭汽车自主能力和自尊的共鸣,在去品牌化、权威化、中心化中试图对应独立的自觉意识,对汽车认知有了思想性的介入而不盲从,显现出时代进步对汽车转型有了新的要求。这种进步既来之于自主品牌的崛起,也有来之于自互联网汽车及新汽车的加持,显现出强大的动力和生命活力。

 

如果沉下心来看本次车展的新车以及内核技术等,自主品牌可圈可点,才是飙升的动因之一。而所展示的应用场景,以及对于汽车智能技术,及实操能级的提升,无论是落地表现,还是应用等,都走在了世界同行的前列。比如,看得见的颜值设计和整车质感,以及车机体验等,堪比合资产品,或超越已不再停留在嘴上,而是比较出来的干货。看不见的人才聚集的在科技创新成果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智慧,这才是最令人兴奋地看点。

 

今年的北京车展可谓“满川风雨看潮生”。反映在充满不确定的内卷中叫好不叫座的流量大战中,似乎无一不焦躁不安。在生存危机的笼罩下,几乎没有一家可以置身事外,深陷其中的不仅是价格战,还有被带偏的不健康的传播营销等。车展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竞争还是在“诗外”。不过,通过北京车展热度飙升的表象,可以感觉得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内在气氛正酝酿着唯有经历生死劫后的新生才是希望之所在。

 

点评

这届北京车展夹杂着喧嚣和浮躁,反映了当下汽车转型的瓶颈在困惑和迷乱中亟待破局的焦虑,而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汽车飙升有热度却无力度的尴尬,不仅苍白,还滋生了不健康的汽车生态。不过,如果沉下心来看本次车展的新车以及内核技术等,自主品牌可圈可点,才是飙升的动因之一。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0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11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17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15 ¥ 0.00
  • 四十不惑,风光依旧的上海车展

    继往开来,2025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有特殊的意义,距离1985年具举办的第一届上海车展恰好刚满四十年。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没多久,对于没见过几辆的普通人而言,第一届上海车展为国人打开了看世界领先工业的一扇窗。四十年间,中西方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交汇,各大流派的新技术在这里碰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以及自主车企崛起,上海车展变成中国车企与各国车企以及全球用户交流新技术和新车型的最好舞台,只不过,参展的主角在不停发生变化。

    14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0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6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1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7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5 ¥ 0.00
  • 稳坐华系MPV头把交椅,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有何法宝?

    4月16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举办品鉴会。自发布以来,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以“智能与豪华双巅峰”傲视群雄,成为当前MPV细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品车型。作为广汽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MPV,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不仅承载着传祺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蓬勃野心,更是凭借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MPV的价值标准。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4-04-29 17:46